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2539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本文关键词:语文,训练,指导,叶圣陶,教育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本文简介:摘要:文章试图从客观角度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做一简要探讨,即小见大,以求揭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庐山“真貌。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本文内容:摘 要:文章试图从客观角度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做一简要

2、探讨, 即小见大, 以求揭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庐山“真貌。叶圣陶先生认为,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历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应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因材而施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转化运用原则;精讲多练、启发引导, 抓住基本训练, 突出关键能力, 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统一, 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是阅读教学取得好的效果的中心环节, 学生的阅读练习, 则是语文阅读教学取得实

3、效的根本所在。关键词:叶圣陶; 语文阅读教学; 基本训练; 阅读指导;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着名的作家、语文教育家,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写作实践中, 形成了丰富而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2015年, 语文教育界深具影响的知名刊物语文教学通讯刊发了两篇颇受同行关注的文章, 一篇是李华平教授针对潘新和教授的专着语文:表现与存在所写的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1, 另一篇是潘氏随即发表在该刊的回应文章诚心、专心治学才是正道对李华平教授的回应与思考。2围绕如何评价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展开论战:一方主张叶氏是阅读本位论者, 不重视写作和表达, 对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偏重阅读、忽视

4、写作的弊端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方则极力辩驳, 认为叶氏写作与阅读并重, 语文教学中写作不受重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不强, 原因错综复杂。一时间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造成了很多语文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困惑。笔者无意介入这一论争, 只是试图从客观角度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做一简要探讨, 即小见大, 以求揭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庐山“真貌, 稍释语文学界特别是一线教师对叶氏的误解和认识困惑, 并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地位与任务(一) 语文教学的目的与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八十多年前, 叶圣陶就提出“国文教学“的目的

5、, 是养成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这里, 颇有问一问国文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必要。我们的回答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句话说, 就是‘养成阅读能力’, ‘养成写作能力’两项。“3这是抛开语文教育的一般性目的, 专就学科的专业特性而言。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 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 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 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4在提到语文学科的任务时, 叶氏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 那就是阅读与

6、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 要写作, 至于将来, 一辈子要阅读, 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 他科是不负责任的, 全在国文学科的肩膀上。“5“语言文字的学习, 出发点在‘知’, 而终极点在‘行’到那个‘行’的地步, 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6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 尤其重要的, 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好语文就是要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这四项本领有连带的关系:‘听’和‘读’是一路, 都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l

7、squo;写’是一路, 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是相互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 表达的本领就能加强;提高表达的能力, 了解的本领就能加强。“7这样说来, 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关系紧密。“一般社会把写作看得比读重, 青年们都是如此。但是在课程里, 在实际教学上, 却是读比写重。课程里讲读的时数多于作文的时数, 是因为讲读负担着三重的任务。讲读一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 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 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8因此, 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二) 语

8、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对每个教师而言, 教不过是个手段, 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 能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能力, 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现实所以要学要练, 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9就语文教学来说, “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 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这三大目标中有一项是阅读习惯, 有一项与是阅读直接相关的欣赏能力, 还有一项是写作技能。“学语文为的是用, 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 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 写文

9、章比以前写得通顺, 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这才是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进一步说, 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 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 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 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101. 帮助学生形成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叶氏十分强调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对于方法, 懂得是一个阶段, 应用又是一个阶段。懂得了不一定就能应用, 要应用的必经练习。练习到了纯熟的地步, 方法化为习惯, 那就自然而然能够随时应用了。凡是技术方面的事情大都如此, 而阅读和写作正是两种技术。““教科书, 工具也, 工具当期其尽善, 而

10、如何使用工具, 以达到所悬置目标, 则视工具尤为重要。“11合适、有效的判断依据, 应当是学生取得的学习成就。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古语有云: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叶氏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 特别强调尽早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想‘教育’这个词儿, ……就其粗浅方面说, 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 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 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 才是终身的目的。“12教育的含意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养成好习惯。“倘若学

11、校里境遇完好, 即学生求知之欲很易引起;这正是国文教授里一种重要目的养成读书习惯, 而一般教师常是忽略或遗忘的。“13具体到语文阅读方面, 哪些习惯算得上是阅读好习惯呢?通过对叶圣陶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 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读书学习态度。学生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供自己受用, 我们才去求知识, 练能力;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上学的目标不是为分数, 不是为文凭, 不是为某级学校毕业的名目, 却为的是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不在学校里的, 只要他还在求知识, 练能力, 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14这是就一般

12、的学习而言, 自然也适用于语文学习。要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老老实实的端正的求学态度。“凡是不知道的知道它, 不会做的会做它, 都叫做学习;学习不仅是听听讲, 看看书, 想想念头, 尤其要切切实实的做, 经年累月的养成习惯“15。第二, “自致其知、自奋其力“的自主学习习惯。就学生而言, 读书学习是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 别人无法替代。叶氏指出:“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 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 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 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 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 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 能够综观大

13、意;意在言外的, 能够辨出它的言外之意;又有疏漏的, 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 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16“而养成习惯的方法, 唯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17就教师来说, 主要是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靠自己的力“自学的能力。“教课文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 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 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既曰引导, 自须令学生有所事事。使彼练习, 向彼提问, 皆其事也。若此之练习与提问, 当不致流于形式。“18“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 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 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第

14、三, 积极勤勉、主动阅读的习惯。包括平时做到善思好问, 口、眼、心、手并用、循序渐进、读写并重、踏实勤勉等;也包括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翻查资料、阅读 (课外) 书籍前细看前言、序文、目录的习惯等等。这些方法、习惯的养成, 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引导和训练, 更需要学生自己的体会、练习和感悟。“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 指导全书的梗概, 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 预定分若干日看完, 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 不怕查工具书, 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 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 随手写简要的笔记, 是好习惯。“19照此长期坚持,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好读书、读

15、好书、读书好的良好习惯。3. 历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习惯侧重于个人的行为表现, 显于外;能力侧重于个人的知行特质, 隐于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习惯内化为能力, 能力取决于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 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好像出于本能, 一辈子受用不尽。“20“学生一辈子要看各种的书, 所以在学校里必须养成阅读能力。听老师讲过了才算明白, 这不能算优良阅读能力。必须自己看明白, 不含糊, 不误会, 不但字面的意义了悟无遗, 就是言外的意义也体会得出, 这才算

16、有了阅读能力。“21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叶圣陶强调说:“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 一要得其道, 二要经常的历练, 历练到成了习惯, 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养成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立并贯彻以下几条原则:(一) 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位, 就是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无条件承认和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和贯穿这一中心思想。叶圣陶认为, 语文教育教学“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 即以学生为本位也“。他从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两方面分析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由:“教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