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2529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名师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名师教案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粗知大意;()了解骈文特色,鉴赏语言美;()赏析语段,理解作品内涵;()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新唐书王勃传中有:“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的才气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有如此才华,在路过洪州,参加都督滕王阁宴会时,才能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骈文佳篇滕王阁序。下面我们一起来拜读这位才子的绝世之作、绝笔之作。 (以人物故事引入,增加了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整体感知,理清大意 1

2、 、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做必要的标注。 2 、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 3 、根据骈文重铺排渲染的特点,重在意会,不必字字落实,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4 、本文语言典丽繁复,但文思缜密,试理清行文的思路。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 (第节) 洪州概貌,胜友宴集 第二部分: (节) 滕王阁秋韵及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 (节) 叙宴集盛况,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 (节) 自叙遭际,叹盛宴难在 ( 骈

3、文是中学生阅读的难点,以上教学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详尽的注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不懂的语句,学生相互合作,利用合作的方式,达到合作的目的。 ) 三、把握文体,品语言美 1 、投影学生收集的有关骈文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随着“文笔说”和“声律说”的产生,齐梁文章开始分辨清浊四声。雕章琢句,不断向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字句也追求行文节奏的铿锵顿挫,大多采用四字,六字排比或间隔交错的使用方法。 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变也。 刘勰文心雕龙 “用词”、“用事”、“对偶”、“声律”是骈文形式美的四要素。 2 、反复诵读,找出例句,注意停顿、对偶、平仄(平以“ = ”,

4、仄以“ ”)。3 、全班齐读,分两组,一组读上句,另一组读下句,体会铿锵的节奏,音韵之美。 四、品赏语句,体悟内涵 1 、本文言随意遣,思如泉涌,不乏溢美之辞,请从二、三段中找出你喜欢的骈句,体味它的艺术效果。 参考: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水“尽”,潭“清”,烟“凝”,山“紫”用词简洁洗练。一个“寒”字写出了水的清澈、清冷,使人顿觉清爽。十四字写出了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蔼相融合的如诗如画的美境,表现出了水光山色的变幻之美,淡雅而浓重。)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虽序属三秋,但层峦耸翠,群峰争秀,檐翼凌空,鲜艳欲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其一美;上有

5、层峦出霄,下有飞阁临地,俯仰之间,上下辉映,危楼高耸的壮观毕现,其二美;“耸翠”与“流丹”,“上出”与“下临”对偶工整,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读来琅琅成声,其三美。登临名阁,高瞻远瞩,王勃不是临摹山水,而是诗意地描绘:“寒潭清”“暮山紫”如梦如画,“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色彩明丽,楼台壮丽雄伟,又有旷远的山川,繁华的市井,我们被眼前壮美的景色所吸引、吞吐、浸润,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这不仅是才气使然,更是作者诗情的外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五代时王定保唐摭言有载,“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前两报,公不以为然,直

6、到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前人写水天相接之景的诗句不少,试与王勃此句比较,说说王勃何以“当垂不朽矣”。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 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萧绎荡妇秋思赋 参考 : 以上三句都是写水天(或天山)相接,相与共色的静态美,自然质朴,不事雕琢。有个别句求工,如:天与水兮相逼的“逼”字,但整体而言,是一幅幅淡雅沉静的画面,缺少灵动的色彩。 王勃的诗句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寥寥数笔,极富动感,遥远的天际红霞飘动,白鹭迎着霞光展翅翱翔,红白相应,熠熠生辉。境界开阔,自

7、然奔放。 这是一幅燃烧着的富有激情的画面,在秋水长天的背景下,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不仅是霞光的映照和鸟的飞翔,而是明丽鲜活的生命在苍茫天地间尽显生命的张力和豪情。或许登楼远眺的王勃面对浩瀚高远的大千世界,胸襟为之开阔,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就是那只白鹭,在人生天地间飞舞翱翔,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 ( 结合文本,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字句的研读咀嚼中披情入文。 ) 2 、高阁宴饮,良辰美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本是“四美俱,二难并”,为何还要“兴尽悲来”?(结合文本,小组讨论) 提示: 其一、“乐极生悲”的情结。盛宴胜友,美景良辰,极乐之聚集,乐极易生悲,有胜地不常,盛宴难再之悲。 其二、体悟天

8、地之大,感叹人生无常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处天地苍茫,宇宙广漠无穷中,对人生短暂,生命转瞬即逝的叹惋和无奈。 其三、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十四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后擅杀官奴当诛,遇赦免死,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高阁胜宴,触景生情,引发了身世之悲。“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于何年?” 在低回反复中抒发了他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心 怀明 君,却不逢时的壮志难酬的悲叹。 3 、下面(清)唐德宣古文翼卷入引曹德培评滕王阁序语,请结合文本,说说

9、作者是怎样“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古思今,吊往追来”的? 此序一起极有力量,而于洪波汹涌中,随结随却,尤为超特。前半曲描婉写,璧缀珠联,奇丽极矣。后半独能别开生路,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古思今,吊往追来。盖前半以景胜,后半以情胜。 (提示:王勃自比屈原,却怀帝阍而不见,又自比贾谊,但无宣室召见,又以冯唐、李广、梁鸿等作比,尽现自身处境之困顿,有嗟卑叹老的感伤和见机知命的消极。消沉之致时,感情陡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洒脱的气质、积极的壮怀表现出用世的乐观,使行文为之一振。“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以逝,桑榆非晚”怎能如孟尝空余报国之情,仿效阮籍做穷

10、途之哭呢?反复迂回,这是身出困境中的自我勉励和开脱。抚古思今,超越时空,表达了才智之士身出困顿受压抑的矛盾和痛苦,矢志不渝的情感在自我砥砺中变得豪迈昂扬。) 4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窘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达意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作者悲悯古人,实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弥坚的高尚情操。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 ()王勃的内心世界有儒家士子血脉中一脉相承的“仕宦情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欲达而不可见机,则修养身性,保持高洁的操守,追求理想的人生。王勃如是,李白如是,苏轼如是艰难险阻泯灭不了他们济世的信仰。既然天空是灰暗的,就在心灵中翱翔。这种人生哲学,是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

12、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思考、探究中,层层深入地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通过研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五、比较阅读,提高能力 1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从形式和内容入手)小组讨论,交流小结。 参考: 形式上都记叙游宴集会,语言优美典雅,讲求词采对仗。 兰亭集序语言骈散结合,句式参差变化,音韵和谐,使得达意舒缓,流畅。 滕王阁序追求形式美,逢句必对,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但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使得达意晦涩。 内容都从眼前的盛宴写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乐极生悲,因事伤怀,抒发人生的感慨。基调较低沉,而后由低沉转向高昂,表现出积极向

13、上的人生取向,最后收笔都落于眼前事。 兰亭集序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较含蓄地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生命,珍视美好的人生。写景淡雅空阔。 滕王阁序所写之景壮观,色彩绚丽,蕴集丰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抒情更直露,淋漓畅快。 2 、请结合以下选题,任选一个角度或自定感兴趣的内容课外进行研究。 由滕王阁序看王勃的失意人生 滕王阁序中的仕宦情节 王勃与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 滕王阁序中的用典 (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 教学反思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以下两个特色: 1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本文是骈文,阅读难度大,利用课文注释详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读懂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其二、内容研读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思考,有自己的感悟、思考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阅读。滕王阁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时注重两点:“景”、“情”。教学环节中有“品赏语句,体悟内涵”,引导学生边品读边赏析,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语言的美;通过层层设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学生主动性,小组讨论,学生调动储备思考、探究、创造,在走进文本的同时,也拉近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