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249519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6)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7)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8)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2.2.2建设部标准(I)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2)城镇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4)城镇道路路面

2、设计规范(CJJ169-2012)(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23交通部标准(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2.4地方规范(1)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2)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3

3、)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6)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X建设条件3.1气象铜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具有春夏热、秋雨冬暖、雨热同季、灾害频繁,以及日照少、风速小、多云雾的特征。铜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1C,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1.70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40C,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IOeC(2006年9月1

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0C(1975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项目背景及区位重庆市铜梁区东郭新街及其连接道路由东郭新街、晏渡一路、晏渡二路组成。东郭新街全长384.604m,设计速度30kmh,为城市次干路;晏渡一路全长122.208m,设计速度20kmh,为城市支路;晏渡二路全长178.479m,设计速度20kmh,为城市支路。现状东郭新街车行道宽度为5.51111m,双向2车道,为混凝土地面;晏渡一路车行道宽度为6m,单向1车道,为混凝土地面;晏渡二路车行道宽度为6m,单向1车道,为混凝土地面。主要实施内容为对既有道路加宽,并对原混凝土地面

5、进行铺设沥青混凝土,并改造沿线的排水、电力管线。1.2 工程规模本项目包含3条市政道路。改造后东郭新街为双向2车道,车行道宽度为9m,人行道宽度为l、6m;晏渡一路为单向1车道,车行道宽度为6m,人行道宽度为2*2.5m;晏渡二路为单向1车道,车行道宽度为6m,人行道宽度为3m。1.3 工程实施界面根据业主实施计划,本项目为东郭新街及其连接道路的道路工程、综合管网工程。1.4 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无。上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2)业主提供的重庆市铜梁区交通规划;(3)建设单位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4)建设单位提供的东郭新街及其连

6、接道路交通规划方案;2. 2采用标准规范9.91国家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风化程度进行划分,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一一泥岩多呈土状及碎块状;基岩强风化带厚度LOO3.30m。基岩中风化带一一中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长柱状,节长一般为530cm,裂隙一般发育,整性均较好,泥岩强度较低,砂岩强度相对较高,总体上,由上而下强度有所增加。3. 4地质构造铜梁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介于盆中旋转构造带与盆东弧形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拟建场地位于西山背斜北西翼,在场地范围附近未发现断层

7、、断裂破碎带及次级褶曲,地层连续,地质构造比较简单。构造纲要图见下图3.3T。西山背斜:北起铜梁旧县,轴向北25东,北端渐转至60东,长约22km。轴部最老地层为嘉陵江组,倾伏端为上沙溪庙组。拟建场地位于西山背斜北西翼靠近核部位置,岩层较为平缓,勘察期间在巴川河下游露头基岩中测得岩层产状为320Z4,根据地质测绘调查可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l产状55/64,裂面呈舒缓波状,裂隙可见水平延伸1.403.20m,垂直延伸13m,裂隙频率0.20.8条m,未充填,结合很差,属硬性结构面。J2产状185/72,裂面凹凸不平,裂隙频率0.31.40条m,裂隙延伸可见长度

8、约35m裂缝宽615mm,部分有土充填,结合较差,属硬性结构面。Jl与J2裂隙为共挽“X”裂隙;层面贯通性好,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区内节理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呈厚层状块状结构。46云路场向斜47西山背斜48蒲吕场向斜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6Omln,最大年降水量为1482.2OnIm(196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680.80mm(2006年),最大日降水量233.4Onlm(2009年8月3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9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90%,年平均风速为0.90ms,静风频率高达43.0%o3. 2地形与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铜梁城区,场地原地

9、貌属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区,现状因城市建设而对场地进行了市政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场地位于淮远河附近。3.3 地层及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冲洪积(Q严D块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Ls)砂岩和泥岩。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按由新至老顺序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D素填土:灰褐色、灰黑色等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粉质粘土充填,碎块石粒径约20-21Omn1,个别最大约380mm,含量约65-74%,稍密,稍湿-湿。左幅桥桥址区附近在平均约5m以下的素填土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碎块石含量相对较少,该段由于常年受河水补给的地下水浸泡,多呈灰黑

10、色,局部充填物为软塑状粘土。该层在场地内主要分布在河堤后缘及迎宾路路基范围内。块石:黄褐色、灰黑色等杂色,主要由砂岩碎块石组成,不均匀含建筑垃圾等硬质物,由粉质粘土、淤泥和砾砂等充填,碎块石粒径约12-23OnIm,个别最大约520mm,含量约61-74%,呈松散状,湿,为巴川河河水长期搬运堆积形成,y*w/-s三/-三-*ZXyw*W彳;*w/-三z/-*wv-/-*z/X*w*-S三f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zS)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1.002.20m,局部最厚约3.30m,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芯主要呈短柱状,局部呈中、长柱状

11、,岩体较完整,统计泥岩室内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9MPa,属极软岩。砂岩:灰褐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等。本次勘察揭露砂岩均为中风化层,中风化岩芯多呈短柱状,岩体较完整,该层与砂岩呈互层状存在,统计砂岩室内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4.08MPa,属软岩。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基岩面随原始地形地貌波状起伏与原地形坡角基本保持一致,起伏不大,基岩面倾角一般为3。14。钻探过程,根据基岩岩芯获取情况,场地基岩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按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3.8 项目沿线

12、现状3 .8.1现状道路现状东郭新街车行道宽度为57Im不等,大部分路段为双向2车道,为混凝土地面。晏渡一路车行道宽度为6m,单向1车道,为混凝土地面;晏渡二路车行道宽度为6m,单向1车道,为混凝土地面。现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主要通行小货车、小客车为主,路面经过长期运行后,路面混凝土出现断板、错缝,需提升整修。本次设计是将东郭新街及其连接道路进行黑化,并加宽东郭新街和规整沿线管线。现状道路平、纵均不变。RR)现状路面评价通过调查,道路病害主要以上面层破损为主,仅需对现状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和轻微病害的矫正性养护。本次设计考虑将现状路拉毛后加铺5cm厚SMA-13沥青玛蹄脂。4 .道路工程设计4.

13、1 道路总体设计东郭新街及其连接道路平面布线时要充分利用现状路基,既可以节省造价投资又对现状道路环境影响最小。411东郭新街东郭新街双向2车道,均不设置非机动车道进行改造设计。其中K0+050K0+384.604段须加宽道路宽度至Ilnu41,晏渡一路晏渡一路单向1车道,在原道路两侧增加人行道,原车行道不做加宽。4IR晏渡二路晏渡一路单向2车道,在原车行道面层铺设沥青混凝土,原人行道重新铺装。4.2道路平面根据城镇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l93-2012)规定,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设计车速50kmh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700m。相关道路技术指标如下:东郭新街

14、:最小平曲线长度:48.624米,最小曲线半径:40米(受限),最小缓和曲线长度:25米,路线共包含:3个路线单元,1个平曲线;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米,一般最小半径85米,极限最小半径):40米(规范CJJ37-2012表6.2.2);圆曲线最小长度:25.000米(规范CJJ37-2012表6.2.3)。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平曲地质构造图3. 5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的地表水体主要为淮远河,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60.89m(2022.3.26),每年5-9月的丰水期时洪水位常年上涨约L60m,遇到强降雨时最高洪水位甚至可达2.50-3.00m,为常流河水。3.6不良地质

15、现象及特殊性岩土X6.1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地质调绘和钻探揭露,查明拟建道路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埋藏的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Tfi2特殊性岩土1)素填土素填土:灰褐色、灰黑色等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粉质粘土充填,碎块石粒径约20-21Omnb个别最大约38OnInb含量约65-74%,稍密,稍湿-湿。场地内素填土均匀性差,局部碎块石或粉质粘土集中分布。场地内素填土下部在地下水浸泡下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导致其其上下层密实度和力学性质差异大,其可能导致桩基础施工期间发生塌孔,素填土对拟建项目影响大。2)强风化岩体场地内揭露的强风化岩体均为泥岩强风化层,其厚度差异较大,揭露厚度约1.003.30m,其破碎程度高,岩性软弱,风化快而强烈,风化后较快遭剥蚀,钻探揭露其多呈碎屑、碎块和少量短柱状,其在桩基础施工或基坑开挖时可能发生剥落或坍塌,但其厚度一般不大,施工期间可快速通过或才用临时支护通过,强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