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24865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华绿模式”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提升xx市现代农业水平,快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最近,市农办、市农经处相关负责同志到湖南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就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绿模式”运作方式 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X年,是一家集化肥生产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员工238人,拥有固定资产600万元,已在湘潭及周边城市构建农资连锁经营网点1500多个。202X年,该公司组织成立了水稻种植、农机、病虫害防治三个农民合作社,投资新建仓储1000平方米,可存储粮食5万吨;新建粮

2、食烘干生产线一条,可日烘干粮食420吨;新购买农机设备72台(套),并采取“套餐模式”全面启动了“华绿水稻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简称:华绿模式)。 华绿模式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在乡镇建立的综合性农业服务中心,为水稻种植户提供代购种、代育秧、代耕整、代插秧、代施肥、代防治、代机收、代烘干、代仓储、代收购的全程专业化服务,种植户向华绿公司按早稻93元亩、晚稻72元/亩支付相应服务费。在“套餐模式”下,公司今年又根据农户意愿和参与程度,衍生出三种配套模式:“管家模式”。以45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由公司直接耕种,目前,该公司在x县杨嘉桥镇龙华村、碧源村流转耕地22X亩,建设了水稻种植全程社会

3、化服务示范基地。“点菜模式”。对部分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采取合作社的方式,根据农户意愿,由公司提供全程或部分套餐服务。目前,在石潭镇古云村等6个村推广1300亩“点菜模式”服务。“帮扶模式”。公司通过“点菜模式”扶持部分想扩大种植规模,但在某些种植环节的劳动力、技术、设备、资金相对缺乏的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这种以“套餐模式”为引领,“管家模式”、“帮扶模式”和“点菜模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和种地效益低下的问题,焕发了勃勃生机。公司规划五年时间内流转土地5万亩,推广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0万亩。 二、“华绿模式”发展前景 “华绿模式”尽

4、管仅仅运作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已引起政界和当地农民的热切关注,尤其是在破解耕地和“双改单”等危及粮食安全的社会问题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1、“华绿模式”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有效缓解了“无人种田”的问题。据初步统计,X年xx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8.,“无人种田”的现象日趋严重,华绿模式通过统一提供种子,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大大降低了人工投入。农户除日常看护管理外,其他环节的工作可全部“外包”给公司,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青壮年劳力在农忙时不得不回家帮忙的困境。据了解,在全程“点菜模式”服务下,一名0岁左右的老人可看护和管理

5、5080亩水田的种植。 、“华绿模式”适当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有效缓解了“无利种田”的问题。一是在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方面,公司因采购量大、采购环节少而产生相应的规模差价和效益;二是采取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育种育秧等新技术可节省部分成本;三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统一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四是一定规模面积同品种的种植可以提高稻谷的品质、纯度而增加销售的价格。综上所述,初步测算每亩可增收节支550元左右,这样既提高了农户种田的收益,又增加了公司服务的效益。 3、“华绿模式”不断提升了水稻种植的精细化水平,有效缓解了“无心种田”的问题。一方面留守种田老人难以接受或不会操作水稻

6、种植中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工艺的应用和新机械的操作,习惯于凭传统经验办事。另一方面由于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202年为39.7,比20年降低个百分点),农业“兼业”化倾向日趋明显,粗放式经营、管理突出。而“华绿模式”利用已有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技术和统防统治的生产模式,通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水稻安全生产vi技术,科学烘干、晾晒,有效的降低稻谷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减少霉变虫伤,提高稻米质量,使粮食品种更加适应市场,更顺畅地“卖得出”,且卖得上好价钱。 、“华绿模式”充分展示了水稻种植的规模化效应,有效破解了“无力种田”的

7、问题。公司依托技术和资源优势,为种粮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中许多环节是一家一户传统农业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了也不划算的事,目前无论是已投资兴建的100m粮仓、1条烘干线、0台插秧机、2台收割机、20台犁田机,还是即将兴建的.5万吨粮食储备库、4吨/天的烘干中心、35万吨的加工线、10台套农机设备(含2条无人机)以及4s农机服务中心、10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ep信息服务中心等,都是一家一户乃至农民合作社都难以承担的。 当然,目前“华绿模式”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宣传发动难度较大。华绿公司所提供的服务需与农户或种植大户一对一进行宣传发动,且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形式的服务对象,从供种

8、到粮食加工的众多程序和环节,需要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涉及的点多面广线长。农户对华绿公司的这一新模式尚未完全认知,这就需要公司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宣传发动,无疑增加了项目的运营成本,挤占了种粮效益空间。二是服务模式有待完善。目前华绿公司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产前、产中等单纯的生产环节,而产后服务仍然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越来越多,但由于服务收益较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较差、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目前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现实需

9、要。三是政策支持尚需健全。目前国、省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数量较少,规定过于宽泛,缺乏操作性,地方也没有出台与之直接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滞后于实践发展。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难以体现当前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路,不利于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发展。另外,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公益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三、推广类“华绿模式”的对策建议 1、优化环境。一是营造

10、氛围,提高认识。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就好比国民经济中的“三产”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更是一个强农产业。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第三产业的理念来发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把它作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抓。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宣传类“华绿模式”,在全社会形成倡导服务,支持服务,促进服务的良好环境。二是转移农民,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获得比农业生产更多的收益,从而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创造更多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前提条件。三是出台政策,促进建设。要出台因势利导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如出台进一步培育壮大服务主

11、体,推进季节性流转与合作化流转,支持乡镇全程社会化服务中心和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设施建设,发展机械插秧、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鼓励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2、创新经营机制。一是创新建立土地流转长效机制,以适度规模发展种粮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要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鼓励有较高文化知识、事业心强的青年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积极探索并推行种粮大户资格证书等准入制度,培育有学历、懂技能、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种粮农民。二是创新建立多种合作经营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社。可

12、以是农户自愿联合,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资金入股,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入股,技术成果资源入股,也可以是育秧、插种、管理等生产环节入股。结合湘潭实际,重点推广以种粮大户牵头,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稻谷实物分配的水稻生产合作社,大力推广以农技、农机服务为重点的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积极推行以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经营合作社,鼓励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以技术、服务等形式,参与粮食合作社建设。三是创新建立农业生产服务机制,以社会需求发展服务组织。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服务组织。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大力推进农田季节性流转。以临时租赁、育秧服务、机耕服务等换取农户承包田一

13、季甚至多季的种植权;以大户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主体,替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大力培育农机、植保、农技等中介服务组织,推进以机耕、机播、病虫机械防治、机收、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全程环节作业服务;利用或组建村级农业服务队统一开展口粮田或抛荒地耕种服务。 3、推广系列优良技术。一是良种。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完善水稻种子种苗管理、繁育和经营体系,及时为农民推介并提供高产优质良种,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良法。把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轻型化、标准化、生态化技术及各种粮经结合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推进如植保统防统治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促进社会化服务的开展。三是良

14、机。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步伐形成机耕、机插、机收、机烘乃至机械加工大米的一整套先进机械及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奠定作业保障。以种粮技术优势、合作组织优势、机械设备优势等搞好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 、优化机制。一是创新形成一套培育服务主体队伍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县、乡、村基层对土地流转的中介信息和协调服务工作。整合部门力量,认真搞好土地经营管理、生产布局、机械化作业等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服务主体的经营能力和科技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二是创新形成一套推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合同,倡导合同服务,推广合作服务,切实保障服务双方的合法权益,实

15、现服务优质化、服务长期化。进一步完善季节性流转、环节性服务、临时性服务的程序手续,逐步促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形成一批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品牌。对以土地入股、水稻生产全程服务、订单收购创品牌等服务方式,引导他们做强、做大、做精、做规范,打响商标服务的类“华绿模式”品牌,促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 12 一、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现状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紧紧围绕“稳面积、提单产、增总量、优品质”的目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方式,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依法有序推进土

16、地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县成立种植业专业合作社8家,累计发展成员580人,联接基地3.2万亩。全县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60万元,完成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机耕道建设1千米、田间工作道1千米、灌溉沟渠12千米、集雨节水窖口、仓储设施5平方米,产业基地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提升了种植效益,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二、影响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农民增收。从全县农资销售价格来看,水稻、玉米种子价格涨幅较大,普通水稻种平均价格56元/公斤,超级稻种平均价格2元/公斤,上涨6元/公斤,涨幅10;玉米种平均价格32元/公斤,同比上涨2元/公斤,涨幅66%;4%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