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4860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 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四)(第四单元)本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100分钟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箍桶(g)熹微(x)门楣(mi)苋菜(jin)B招徕(li)囿于(yu)荸荠(b)醅酒(pi)C打怵(ch)蘸满(zhn)起哄(chng)挑剔(t)D斟酒(zhn)奶酪(lo)腌制(yn)譬喻(b)2下列语句中没有的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B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荧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荧火虫在鸭蛋

2、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C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压韵的吆喝。 D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3、下列各句标点有误的一项( )(3分)A、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B、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C、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D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锅。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吆喝一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B、“弱冠”是

3、指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已成年;“豆蔻”是指十七八岁的姑娘。C、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这里用了反问的修辞。D、“囊萤映雪”讲的是晋朝车胤和孙康刻苦读书的故事。5、下列知识连接有误的一项是( )。A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B端午的鸭蛋冯骥才作家C吆喝萧乾作家、翻译家D春酒琦君作家6、写出与下列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句子。 元日: 清明: 重阳: 7、文学常识填空。(1)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 , 人,现代 、历史文物研究家。(2)端午的鸭蛋作者 , 人,作家。(3)吆喝的作者 是 、 、 家。8、写出3个传统节日

4、以及具体日期(3分) 9、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有用的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E=mc2 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3分)10、改写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偶。(4分)(1) 原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般。改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 。(2)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线;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改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线; , 。11、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

5、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1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B.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C.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D.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莘莘学子王华得到了2000元的资助。13、写出三个与“囊萤映雪”词义相近的成语。 二、 阅读理解(共51分,每小题3分)(一)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果树林、柞木林、竹子

6、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 (矗起、竖起、顶起)头顶花冠, (瞪着、盯着、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 (冲、飞、钻)去,仿

7、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14、选词填空。15、选文描写了哪几方面内容?16、请谈谈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17、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18、选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

8、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

9、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19.端午节,是阴历_月_日,高邮端午的风俗是_。据传说,端午节包粽子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_的。20.和“囊萤映雪”故事相似的另一个故事是什么?21.仔细体会画线句的语言特色。22.“囊萤”夜读的故事与前文内容无关,对吗?请说说理由。(三)浮生若茶茶叶因沸水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丧的对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10、?”释圆入定般坐着,静静地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上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少顷,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的冒出几缕水汽,那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年轻人又喝了两口,细细品了品摇了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的名茶铁观音啊

11、,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是没有一丝茶香。”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少顷,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地溢出来。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释圆说:“施主少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 ,只见

12、那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地升腾出来,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琥珀般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到:“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_,夏阳的_,秋风的_,冬霜的_。世间( )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

13、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它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脉脉人生的幽香!23.给加点字注音。思忖( ) 沮丧( ) 呷了一口( )24.依次填入文中四处空格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清冽、炽热、醇厚、清幽B.清幽、醇厚、炽烈、清冽C.清幽、炽烈、醇厚、清冽D.清冽、醇厚、炽烈、清幽25.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寻到释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6.文章的标题是“浮生若茶”,作者为什么把短暂的人生比作“茶”?谈谈你对作者的这一观点的理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