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246578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新教法一、这一单元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这一单元在整个统编教材中,应该相当大也可以说是超级大的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第10课三首古诗马诗石灰吟竹石,第11课16年前的回忆,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制作小诗集,写写自己的心愿,阅读材料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长街送总理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伟大的友谊囚歌春天的故事,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组成。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二、单元主题伟大的历程三、单元真实学习情境临近毕业,少年渐长成。举办一场少年诗会,诵读一首首咏物之诗,尝

2、试以诗抒情、以诗言志。来一次演讲赛,说说心中所崇敬的人;办一场故事会,聊聊那些难忘的记忆。找到自己的人生榜样后,提笔写下自己的心愿,让理想与信念在心中悄悄萌芽,为少年的奔跑积蓄力量。四、单元教学要求1.会写本单元“稚”“络”等28个生字,会写“埋头”“幼稚”等37个词语。2.通过诵读表达志向的咏物诗,体会诗人借助事物的特点来表现人物品格和志向的方法。3.能借助人物生平、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加深对英雄人物的了解,体会人物品质,从而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4.举行少年诗会、即兴发言、演讲比赛、故事会、书写心愿等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明了自己的心愿,为少

3、年的奔跑做好准备。五、教学设想我用“心愿(心里想做的事)”来解读四篇课文。马诗是诗人李贺的心愿,从“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可以读出。石灰吟是诗人于谦的心愿,从“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出。竹石表达了诗人郑燮的心愿,从“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读出。诗人写下一首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愿,这一单元的习作心愿,当然也可以用诗的方式来言说,这一次习作有“创作诗歌”的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就应该放心让学生创作去,别限制他们。让学生向诗人那样,敢以“马”“石灰”“竹石”来书写自己的心愿。16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太棒了!读一段,你会想作者的父亲叫什么呢?读一段,想一次,那种迫切感,就是作家的写作智慧。答案出来

4、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李大钊。其实这一课写出了李大钊的心愿(心中的那种伟大的力量,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作者母亲目不识丁,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的“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这句话表达了李大钊妻子的心愿。读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句李大钊的名言:“男孩子柔一点,女孩刚一点,这个民族才具有创造性。”这篇文章哪个地方写出了李大钊长女李星华的刚?这篇文章能不能读到李大钊儿子的柔?女儿的刚与儿子的柔其实里面藏着“心愿”,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想一想。我们小时候,有老三篇,一是为人民服务,二是愚公移山,三是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小时候会背诵的。“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是我们童年的一种记忆。这篇演讲稿,其实就是毛主席的心愿,他希望所有的共产党员能够为人民服务,能够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我们小时候学的课文,是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董存瑞的心愿就是炸掉暗堡。以“心愿”理解这一组课文,学生写起心愿来,会有帮助吗?实践之后才能明白。我读这组文章,有一个字反复跳出来,那就是“死”。因为导语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这个字。什么是“死”?人死后意识会随之消失,仅剩下肉体,肉体放久了也会腐烂,最后就只剩下骨头。甲骨文中的“死”字,右边画的是人死后毁坏的骨头,左边则是一个人跪在那里祭拜他的样子。后来经过演变,左边的“歹”就指残留的有裂痕的骨头,

6、右边则取“化”字右半边,表示人死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以上图与文字选自邱昭瑜编著有故事的汉字(走进生活篇),青岛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上面的解释,比较死板。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必要给学生讲一讲“死”,以让孩子珍惜生命。这一单元所讲的“死”,全是成人。三首古诗虽然没有直接写“死”,其实可以看出来,李贺的心愿,在战场上,战场上怎么可能没有伤亡?石灰吟“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就是“死”,竹石中强硬的表现是不怕死的,那种勇敢的描述。李大钊被暗杀,叶挺失去了自由,张思德才29岁!总理的逝世,老班长饥饿而世。这些英雄,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这些伟人应验了“他们的死重于泰山。”到底如何让孩子理解“死”

7、,理解这些伟人的“死”?需要琢磨、设计。人,只有一次生命。人活在这个世界,怎么才算有意义?高水平的这一单元教学,可以以“死”做一次辩论会。这一单元,可不可以先写后教?可以。1.可以自由书写心愿2.三首古诗与囚歌春天的故事一起学,让同学们以诗歌的形式创作诗歌(如果写过的,修改好;没有写的,可以创作一篇)3.十六年前的回忆狱中联欢一起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是女儿回忆父亲的。这次习作,肯定没有几人会从回忆录的角度来写。所有的学生所写的心愿一定是自己的,其实也可以写他人的。不妨重新写一次。4.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飞夺泸定桥一起,这是激动人心的一篇文章。课堂上,可以用一段电影来讲,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可以转化成电影剧本来学。5.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长街送总理伟大的友谊一起学。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演讲稿。如何从演讲稿的角度展示自己的“心愿”?你原来所写的心愿适合演讲吗?如果不适合,看看能否改一改,达到演讲稿的水平呢?6.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写出来的心愿就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