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评价术语.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24561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质评价术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音质评价术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音质评价术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音质评价术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音质评价术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质评价术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质评价术语.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质评价术语1、声音宽:表示频带宽,失真小,线性好,动态范围大,且频率分布均匀,中、低频段能量较突出,混响比例合适,听音时,感到音域宽广,丰满舒适;同时感觉到声场有足够的横向宽度和纵向深度。2、声音窄:高、低音两头欠缺,频带不宽,混响时间偏短,中频过分突出。例如用频率均衡器将800赫左右信号提升过多,便会感到声音窄,高音缺少层次,低音丰满度差;同时感觉到音响只是在某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律动,好像是通过窗口聆听室内的声音一样。3、声音亮:声音响亮又称明朗度好或明亮度好。在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中音适度,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较慢的谐音衰变过程。同时,混响比例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亮度是

2、提高清晰度,可懂度的先决条件。亮度好,在听音时会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活跃感,听起来不费力,明亮突出。4、声音暗:缺少高频及中频,尤其在5千赫6千赫以上,有明显的衰减。中、高频混响时间短,就会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暗哑无光彩。5、声音厚:声音厚而有力,低音丰满,高音不缺,有一定的亮度,低频及中频能量较强,尤其是200500赫的声音能听得出来,混响适度,失真小。声音厚也叫声音“浓”。6、声音薄:音色单薄,缺乏力度,共鸣差,混响时间短,声能平均能级较小,缺少低频及中低频,整体频响在300500赫以下衰减过多时,即有薄的感觉。声音薄也叫声音“单”。7、声音圆润:频带较宽,音质纯真,失真极小。有一定的力度和亮度

3、,低音不浑,中音不硬,高音不刺耳、不发毛,瞬态响应好,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混响特性和混响时间都较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丰满、明亮、清晰、保真度高。8、声音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是说其频率响应范围小,缺乏中、高音,主音不够突出,没有力度,说明音响系统较差;另一种是说中、低频响应范围宽,声音松弛,失真度低,阻尼性能好,听音感觉柔软舒适,说明音响系统较好。9、声音硬:缺乏低音,中、高频偏多,且高频上谐音衰变过短过快,低频混响声短,有明显互调失真,瞬态响应不好,阻尼差。10、声音透:失真很小,瞬态响应好,频响宽而均匀,中高频及高频分得出来,混响声适度,尤其是中、高频混响充分,低音不含糊,有一

4、定的力度,清楚明亮,层次感好。11、声音糊:即含糊不清,音色糊成一片。低音过多,低频混响时间过长,缺乏中高频,有互调失真。听觉上感到明亮度,清晰度差,响度高。12、声音实:结实,中低频声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强,混响声适度,声音厚实,明亮,失真小,响度高。13、声音柔(松):低频及中低频能量充足,声音厚实、松弛,响度适中,混响时间稍长,失真小,瞬态响应好,中高频及高频适量。在主要频段内,频响比较均匀,并有一定的亮度,起来不费劲,音色丰富、柔和。14、声音尖:频响分布不均匀,缺乏低音和中高音,尤其是高音分量过多,失真较大,感到刺耳。15、声音粗:低频声能密度较大,中高频相对

5、较小,音色粗,力度、明朗度和混响感都较差。16、声音细:声能密度小,响度不够,声音纤细无力,缺低频,偏重中高频及高频,混响不足。17、声音清晰:频响宽而均匀,尤其中高频音较丰富,音色明亮,混响适度。混响长,声级小,噪声高,录音或听音场所的声学特性不佳,都会影响清晰度。18、声音浑浊:低频及中高频混响太长或能量过多,直达声比例小,主旋律不够突出,缺中高频,明亮度差,谐波失真或互调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都会给人声音浑浊感。19、声音发毛:高频及中高频过多,失真较大,有瞬时过载现象,阻尼差,用方波测试有寄生振荡,听起来觉得有高频附加音,毛糙不干净。20、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

6、伴有瞬态失真现象。在电声器件、声频设备中,如有过载失真,即可能产生沙哑的感觉。21、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有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在电声系统中,任何一级有过载削峰现象。22、声音闷:缺高音和中高音。在34千赫以上,有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低频能量过多,特别在150赫左右,低频线性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23、声音脆:频响不均匀,缺低频,中高频及高频偏多,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若在78千赫内提升过多,就会有脆的感觉。24、声音的松与紧:一个声音如果比较散,比较圆润,有一定水分且不使人耐受,这就叫松;而声音有力度,但比较干涩、灰暗就是紧,使人不大愉快。25、声音的肥与瘦:肥就是过于丰满

7、,一般指低频过多且水分不少,变即有一定的频率失真并且频响偏重,瘦的要领与前述的干瘪要领基本无区别。26、丰满(干瘪):中低音充分、醇厚,高音适度,响度恰当,听感温暖舒适而富有弹性。声音干瘪是指混响的余音过短,对语言清晰度有利,但使音乐失去生动活泼的感觉。27、饱满(发飘):中频和低频分量充足且有一定的混响,允许有适当的扩张,而有混响但中频和低频又严重不足则声音发飘。28、干净:声部之间、乐器之间、语言之间,噪声低,干扰少,无附加成分,失真度小,保真度高,瞬态响应好,混响适度,信噪比高。29、立体感:声音不仅有层次感、方位感,而且还有空间感和距离感。对立体声来说,不但要反映出声源在空间的位置分布

8、,还要有宽度感,频响宽,失真小,混响适度,动态范围较大等特点。30、杂音水平:这是高保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杂音水平低,可以提高乐声或语言的清晰度,扩大声音的动态范围。杂音包括:背景噪声,录放音设备的本底噪声,唱片或磁带的片(带)基噪声,乐器演奏和演员讲话时本身所产生的噪声,录音、听音场所的环境噪声,以及回声或颤动回声等。31、声场与音场:有时这两个术语作为同义词使用而不加区别。严格说来,这两个词的意义略有不同,“音场”更适合指人们主观感受到的音响空间感,其表述角度偏向于审美方面;而“声场”更适合指不以人之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音响空间状态,其表述角度偏向于客体方面。32、音乐味:音响的要旨在于

9、完美地重现音乐,如果通过音响系统重放的音乐能够充分展现音乐的本色、风格和细节诸因素,聆听时使你忘却了音响的存在而完全投入到优美的音乐之中,我们称之为“音乐味”浓;反之则称为音乐味不够甚至可谓缺乏音乐味。33、松香味:用于对弦乐曲的评价,如常说小提琴曲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浓郁等。它是指拉弦乐器的弓与弦摩擦发出的一种频率较高、响度较低、有毛刺感但听上去却使人愉快的音。对于小提琴之类的拉弦乐器,弓与弦之间的摩擦需要松香的帮助才能实现,拉琴之前常常要在琴弓上打松香,松香味这个说法也许就是由此而来的。松香味足反映了重放弦乐时临场感强,仿佛听者就在奏现场,喧哗拉弓时的松香味都依衡可闻了。34、透明度:指音响

10、的风格 形态是否鲜明易识的程度。透明度不好的音响听起来就像是在人们面前蒙上了一层面纱,朦朦胧胧,难识“庐山真面目”。35、解析力:指音响诠释分析表现对象的能力,即能否逼真地反映和剖析音乐的细节。音响解析力的强弱有时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如传统的或一般的书架式音响侧重于中频段声音的细节描述,而顶级的极品音响则可对各个频段的音乐细节都能作准确而又丰富的刻画。解析力优异的音响对诸如交响乐队演奏时的翻谱纸声、小提琴家的呼吸声、衣袖的摩擦声等,都能够细小入微地呈现出来。36、量感:声音的量感是指某种音响状态给人的多少和大小的感觉。声音多,说明音响系统表现力强,则量感丰富;声音少,说明音响系统表现力弱,则量感

11、单薄。另一方面,声音大,量感强;声音小,量感弱。以多少而论,自然是量感越丰富越好;以大小而论,并非量感越大越好,而应是该大则大,该小则小,即在各个领域的量感应均衡。37、有力度(发散):所谓力度,实际上就是音强的变化范围,即动态范围。有力度是指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动态范围大,响度足,中低频充实,既能呈现浩大的气势,也能使人领略到优美的细节。力度常与低频的能量有关。38、平衡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声音频响的平衡。声音的高、中、低频的分布应该是类金字塔式的,愈往下段,声音愈浑厚,愈往上段,声音就愈纤细。有些音响我们乍一听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但听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觉得干涩无味,甚至头晕目眩,恶心不适,

12、这是低频单薄、中高频过分突出以及中低频极度膨胀导致频响失衡的结果。二是指立体声左右声道的平衡,即两个声道的放音一致性较好。39、定位感:用高保真音响重放大型交响乐时,应能够正确地再现乐队中各种不同乐器的分布位置,这就是定位感。若要细分,定位感又应包括方位感和距离感,定位感好的立体声重放,应保证声象方位基本准确,声象布局合理,错落有致。40、空间感:声音能呈现房间的空间大小。不仅要求声象方位准确,而且有宽度感、深度感甚至高度感。41、临场感:也称现场感,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合适的近次反射声、混响声和必要的效果声,是产生临场感的必要条件。42、空气感:空气感是指人耳对音响在空气中产生之振动的

13、量感及穿透力的感受,常用于对萨克斯曲的评价。空气感强的音响重放给人的感受是似乎整个空间充满了声波的振动;低频的振荡犹如滚雷,大有卷起裤边裙角之势;中频的振动犹如号角,令人胸背穿透;高频的震颤犹如蝉虫,直侵耳鼓。43、声染色:一种主观评价重放音质的专用术语,指在重放声音中,无论比原始信号增添了什么或减少了什么,都一律称之为声染色。44、鸡尾酒会效应:鸡尾酒会是一种社交聚会,参加的人数众多,三三两两的交谈声汇成一片,但人们仍能听清楚交谈者的说话声。鸡尾酒会效应是指立体声效果很好,听者可以清楚地分辨交响乐队中各个乐器的方位。在以上的各评价术语中,有关频段的划分是:150Hz以下为低频,150500Hz为中低频,5005000Hz为中高频,5000Hz以上为高频。为简便起见,常直接把1505000Hz称为中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