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依法治国[17].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244852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依法治国[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六课 依法治国[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六课 依法治国[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课 依法治国[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依法治国[17].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依法治国 第1课时 法治:我们的选择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根本区别。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3.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教学重点】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实施好这部税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环保税法说明我们积极落实什么方略?二、自主预习1、从历史上看,

2、治理国家一般有_和_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_、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_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_,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_。人治和法治的_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_的表现。2、从_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到_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民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我国走过了一段_的依法治国之路。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_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_。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_。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_的权利,维护人民_的地位。4、全面依

3、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和_。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_。展示:1.人治 法治 以权代法 法律 人人平等 特权 根本区别 文明进步 2.1954 2014 艰难而充满希望 3.法律 基本方式 人民群众 权威 当家作主 当家作主 4.本质要求 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讲授新课探究一:人治与法治阅读课本57-58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人治与法治有什么区别?从历史上看,治理国家一般有人治和法治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国家机关

4、、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人治和法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2、讨论并填写下: 人 治 法 治 基础个人专断与独裁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原则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平等 后果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3、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是否还存在“人治”现象?请举一两例说明。存在:如城管暴力执法、越权执法。买官卖官等等。探究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课本59页漫画内容,思考回答问题:1、 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哪些与漫画类似的现象?对这类现象,除了

5、要进行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外,我们还应该依靠什么治理?点拨:制造销售假药、假疫苗、短斤少两。法律制度2. 社会生活能离开法律吗?为什么?不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材料: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1999 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

6、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4 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并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201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12 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2014 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2017 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法治国家、法治

7、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从1954 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到2014 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我国走过了一段艰难而充满希望的依法治国之路。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成就。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

8、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点拨: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4、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点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材料:2011 年3 月10 日,

9、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 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意味着我国已经完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使命。对此,你是怎么看的?点拨:远远没有完成。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位依法治国提供了前提条件,说明法律制度建设比较完备,但这些制度的实行、落实、执行还要努力。6、法制与法治有什么区别?点拨: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是静态的。法治是法律治理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的东西的完善和改造,是动态的。我国经历了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过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重视法律实施、注重依法治理的阶段。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