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24411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清单二常见句式及修辞手法汇总一、常见句式介绍常见句式有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等。1长句与短句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较庞大的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句式。2肯定句与否定句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转换的思考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变

2、成相反的意思则加单个否定词。3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动词谓语句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动词谓语句叫作被动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互相转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转换:主动变被动,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与“被”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动变主动恰好相反。4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式句是指其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而变式句是指其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常式句与变式句的转换的主要思考点是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5整句和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散句则

3、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散句改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6“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和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状语的主动句。“把”字句与非“把”字句互换,主要思考点是宾语。如将“把”字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将“把”所关涉的内容放到宾语位置上,去掉“把”字;如把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把宾语加上“把”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7. 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在几种特殊的单句中,除上述提到的被动句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把”字句。 “把”字句就是用“把”或“将”把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和被动

4、句一样,否定词或助动词只能置于“把”字前,如:“我没有把衣服洗干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二、修辞手法介绍考试大纲规定了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

5、法。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做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6、:这是花的海洋。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王八你不要灌迷汤。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7、。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二)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方法叫比拟。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种类(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

8、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知识值多少钱一斤?3比拟的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4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1)比拟是依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点是“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如:古老的神州是一只沉睡未醒的雄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比喻)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比拟)(三)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2种类(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

9、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具体代抽象。例如:举酒欲饮无管弦。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吟罢低眉无写处。(4)专名代泛指。例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5)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6)以作者、产地代本体。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借代的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达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所借代的事物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已了解事物的背景。5借代和借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

10、出现。(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四)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11、。”3夸张的作用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五)对偶1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叫对偶。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题蒲圻赤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反对

12、。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2)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比是

13、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衬”,就形式上说是对偶,就意义上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用现象。(六)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方法叫排比。2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虚,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

14、透彻,抒情更加鲜明。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平列式与对称性。排比是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对偶必须对称,字数相等。(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七)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的修辞手法叫反复。2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3反复的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

15、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八)设问1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这种修辞方法叫设问。2种类(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只问不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九)反问1定义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反问。2种类(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但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是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