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23727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和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哈密市第五中学 牛渐涛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现状及我市青少年“习练跆拳道热”现象,试析了武术教学在校园中对中小学生传播健康、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等影响,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武术教学、健康、和谐、文化中华武术是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葩,它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其健身与攻防效果是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正如伍绍祖同志说的:“武术不能简单的被看成是一项单一的体育项目,武术是更高层次上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

2、瑰宝。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体育运动而言,供人们选择锻炼的项目越来越多,由此造成武术在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地位偏低,这与近几年在中国开展得较为火爆的跆拳道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揭示出在校园中对中小学生传播健康、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一、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在校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教学缺乏兴趣,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上是“花拳绣腿”不值得学,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是“绝招”,对实践作 1用不大。中华武术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从基本功入手,继而进行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传统套路及

3、对抗性项目的教学;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武术教学的时数却少得可怜,武术套路运动讲究的是手、眼、身、步,精、气、力、功等8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和协调配合。经过系统的训练,武术特有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也正是中华武术令众多国外友人向往的原因。然而,要达到如此境界,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底是不行的。目前,中学的武术教学只有区区几个小时。学生连一个简单的弓步冲拳都搞不清,如何去体会武术运动中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高深理论。对于教科书中简单的教学套路,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开展武术教学也只能是走走过场、学学基本功及一个基础套路而已,久而久之,在一部分中小学生心目

4、中便形成了武术只不过是花架子的认知。作为一名普通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几招搏击方法是很容易的,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武术的套路,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在演练时加以体现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如此,跆拳道的介入对中华武术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倡导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并非让学生掌握多高深的武术技术和理论,而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跆拳道的教学在这方面优于武术教学;中华武术一直被视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宝,宏扬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个武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寻求一条适合于目前在广大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的途径和方法。2二、武术教学

5、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影响1、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里传播健康理念在人的一生当中,会追求很多的美好事物,例如:金钱、地位、名誉、婚姻、健康等。然而这其中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健康这个依托,对其它事物的追求就会变的毫无意义。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重要发育时期,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学校体育课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增设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并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武术运动是具有健身、技击、观赏、教育等

6、多种功能的体育运动。它的本质特性和功效既有利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也有利于他们的主体性,实践性等综合能力的开发,还可以使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武术教学向中小学生传播健康理念,可以充分体现中小学体育课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目标和新世纪“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2、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传播和谐理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并非是校园里“你好我好”式的一团 3和气,也不是

7、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

8、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2.1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可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坚强后盾和动力支持。实现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实现又会反作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一方面,一个充满幸福、健康、欢乐和活力的社会,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缓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磨擦,在就业结构

9、、代际结构和价值观等方面趋向和谐,这将第4/8页 为实现校园和谐提供基本保障和直接推动力。另一方面,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的创造和传播基地,和谐校园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转;作为人才的输出基地,和谐校园为社会持续培育出高素质的并为和谐社会所需求的合格人才;作为育人基地,和谐校园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构成了社会公正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作为科研、创新基地。和谐校园为社会持续提供智力支持,使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成为可能。2.2武术追求的目标是和谐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体育项目的代表。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

10、医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逐渐形成了体现东方文化特色的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华武术文化。中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是以礼为标准的和谐,武术既以“礼”作为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武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谐观念始终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和谐,全面实现武术技击、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是和谐,衡量武术诸多功能的总体价值尺度是和谐,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和谐成了武术特殊的美,是武术文化的根基。武术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即追求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自身

11、的身心内外和谐统一。武术视人体的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其中个第5/8页 体自身的身心内外合一是武术的根本特征。人们在练习武术时候通常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比如武术运动中讲究德形神兼备,形就人体而言是指身体,包括躯干,四肢,筋骨皮等就其行为而言指手眼身法步等有形的动作特征。神就人体而言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就人体而言是指心意胆等无形的心理品质。内在的神与外在的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只有形和神协调平衡的发展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国武术正是在这种思想理论之下提出了“形神兼修”的练功原则。“天人和谐”是古典哲学“天人合一”本体论的体现

12、,指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物我统一,也是武术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的根本观点之一和武术养练功法的核心之一。这种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法则的制约,并遵守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认为武术运动即人体自身的运动与宇宙自然的运动存在密切的关系,要达到武术的目的必须达到宇宙自然的统一与一致。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武术蕴涵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了解中国武术就不了解中国文化,”可见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山河破碎,神州沉沦之时,武林志士总是唤起人民“皆悲国士之沦丧。痛异族之压迫,敌忾同仇,技楫中流。杖剑抵御,舍身

13、保国”的行动。例如清末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武术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他们志在“倡武术之精神。振中华之国威”,枪炮可以让血肉之躯粉身碎第6/8页 骨,可是武术由此而产生的“尚武精神”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它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一些社会名流认为,“火器输人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技击而不讲,则致社会个人积弱愈甚”,纷纷提倡技击,振起尚武精神。这一时期的尚武之风与当时的国民教育和尚武教育相吻合。如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利益开放的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武术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14、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这些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武术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和优秀民族精神,我们要给武术一个适当的文化定位,让其发挥出自身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功能。四、结束语传统武术是中华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研究与开发传统武术时,我们要摆脱以往仅仅把武术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对待的局限,树立武术文化教育观念,总结武术文化理论,开发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开拓多层次的武术文化教育市场。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使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而统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理念和形式体制都面临新的

15、挑战与革新,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应顺其历史潮流,从文化教育功能出发自强整合,形成势力,整体推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立足自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发多种形式的武术教学第7/8页 与实践研究活动,打造新时代的武术文化品牌,逐步建立系统的武术文化教育制度,为武术在学校中切实发挥良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而努力。参考文献:l刘树军传统武德及其价值重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段全伟中学生武术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2,(1)3马或 中学武术课教学初探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09(8)4程江陵中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发展历程分析J武术2006(6)5司马云杰 文化价值论 19926邱丕相.马文国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02)7杨建营 武术文化特色研究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2005(05)8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 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