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22461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与其对策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一重要的物权变动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因素制约。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地流转,对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所面临的制度缺陷与现实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制约 对策Shallow th

2、eory of the rural land contracting exchange the right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abstract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of this important change, the real right of the behavior ca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discussion. The contracted man

3、agement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of rural economic prosperity is a very effective measures, but in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land transfer process will be affected by other factors.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land healthy and orderly flow, optimal allocation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stability

4、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rural lan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ndation, reveals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rural c

5、irculation system defects and the facing problems, to how perfect our countrys system of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l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rural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land circulation Restrictioncountermeasures 目 录摘要:1abstract2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特点与

6、主要模式4(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4(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特点4(三)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模式5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制约因素5(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极不成熟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成熟的土地市场的支撑,健全的土地市场能为土地流转提供规的交易场所,从而促进农村土地快捷有效地流转。5(二)、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6(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6(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的缺失6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对策与建议7(一)、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7(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立法7(三)、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四)、建立

7、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8(五)、积极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方式8(六)、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化9参考文献:9浅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约因素与其对策“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当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逐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由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民法通则第80第2款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

8、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土地管理法第12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承包经营土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有保护和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特点与主要模式(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其一,有利于农民获得转换身份的自由,借以融通创业资金,从事非农产业,以调整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随着乡镇企业的突起,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农民可以从非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不但不依赖于土地并且不期望被土地束缚,他们的希望土地承包经营权

9、进入市场,通过转让或抵押融通资金。中国农民现在最大困境是没有流动资金,无力创业和扩大再生产,而解决农民燃眉之急的做法之一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自由化。 其二,有利于物尽其用,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现代社会的法律,都应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并以权利和义务规定和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土地立法的任务就在于使现有的土地尽可能多地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利益。禁止或限制用益物权的流转将阻碍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传统或其他制度禁止处置产权的地方,如禁止出售产权的地方,产权被束缚于一个既有的所有者,而其他人尽管应具备更好的知识和技能而可能对该财产定价更高,却不能对该财产进行更好的利

10、用。况且,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一人一亩三分地”的家庭作业模式不利于将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与土地、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业不利于节省成本和开支。(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特点第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多样性。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多种形式,大致有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继承、入股、抵押、反租倒包等形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兴起也在不断的创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第二,参与主体多层次性。包括乡村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个人与工商企业等;第三,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的多样性 。农村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正从过去“先

11、有集体统一收入,再分配补偿给流转土地的农户”的单一形式,发展为集体统收统分、农户直接转包获取土地流转收入、农户入股合作经营、集体与农户共同入股参与分红等多种形式共存。第四,涉与的行业广泛。既有农业,也有工商业;第五,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不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区域不断扩,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地扩,但区域之间的流转差异较大。第七,流转期限不等。既有期限达10年甚至30年的长期租赁,也有1年至2年的短期出租;(三)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模式1、

12、互换: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简单互换。这种最为简单的交易方式,解决了当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而制约着生产力发展和产量提高的弊病,对实现农户土地集中使用具有直接意义。 2、出租:在市场利益驱动和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 3、转包:是指承包方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转包给新的承包人,并由承包方对集体履行原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这种情况多数

13、是原承包户已有非农就业门路,不以土地为生。转让土地经营权,保留承包权,土地仍然作为他们的一种保障。 4、转让:承包方已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将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部或者部分一次性转移给第三方,原承包合同解除,由集体经济组织与第三方重新签订承包合同。这种流转形式实际上是承包合同的转让,其必须得到所有者的许可,并接受其监督。 5、入股:是指承包户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将其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股份公司,凭其所拥有的股权参与权益的分配并共同承担风险。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

14、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极不成熟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成熟的土地市场的支撑,健全的土地市场能为土地流转提供规的交易场所,从而促进农村土地快捷有效地流转。现实当中,我国的农村土地市场还只是初具雏形,极不成熟,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土地市场没有完备的地价评估体系,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的估算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第二、缺乏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农村土地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土地流转受地方政府的控制较大,土地产权还不能实现跨区域流动。第三、缺乏完善的中介机构的服务。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和

15、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极不成熟,导致土地供求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从而导致土地市场供求失衡;同时使得农村土地的商品化程度偏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产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市场化操作相当困难,因而严重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的流转。(二)、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是我国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混乱的法制性根源。从1983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出台,到2007年10月物权法的实施,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产生的纠纷的解决,走过了主要依靠政策调整到以政策调整为主、法律调整为补充,再到政策调整与法律调整并重和目前主要依靠法律调整的历程。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政策的多变性与历史原因形成的农村土地现状混乱以与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改变对土地政策与时调整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法律、政策的多变与农村土地变动缓慢的适应性、农民意识的滞后性产生矛盾,这是导致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的法制性根源。(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不健全,农民手中的承包地在很大程度上被农民当作能够保障其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的严峻,即便是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家中也保留了一部分土地,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他们一旦把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