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展练评教学模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22178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展练评教学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展-练-评”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方程意义教学设计上新庄中心小学 五年级数学 石奎章设计理念: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密切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方程教材分析:1、方程是一新的知识点。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查、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学情分析: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2、,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

3、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策略与手段:1.利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2、学生在观查、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教学准备:天平、砝码 学生准备瓶装饮料教学过程:一、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1)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5

4、02=100 )(2)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根据学生举例写下23个。(3)你感觉什么样的式子是等式呢? 用等于号连接的数学表达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左边算起来来等于右边的;二、感知不等式,教学方程的意义。1、出示实物天平:(1)左边放( )克,右边放 ( ) 克 ,可以用什么式子来表示?板书: (2)现在老师要在左边再放一个物体,左边的质量怎样来表示呢? ( +x )(3)这时候,你觉得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你能把这些可能写下来吗?交流并板书( )+x ( )(4)这些式子与等式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字母,有的不是等式。用大于号或者小于号连接,我们把这些叫不等式。)。2、例二的内容 (1)

5、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例二的内容。集体交流汇报。板书x+5100 x+50=150 x+50 y-28=35 x+14 m+n=100 +x(2)在判断之后,你对等式和方程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可能有:未知数可以用x、y等多个字母表示; 一个等式中可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 。(如果学生说不到或者不明白就出现以下的比较辨析。)(3)讨论比较,辨析概念。 讨论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2.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的关系,你还有什么更清楚简明的办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6、吗?(5)你能自己创造一到两个和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方程的例子吗?能够将自己创造出来的方程与邻座的同学分享讨论,集体分享。(不会,老师先举个例子。) (6)引导质疑 你还有什么疑问?四、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1)看图列方程(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3)列式:妈妈买米用了50元,买油用了15元,妈妈一共用了多少钱?(说明: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列方程的。)五、总结提升,介绍方程的数学史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X50=100 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作业设计:1.请学生自编10个方程、10个等式(其中三个是方程),10个既不是方程,也不是等式的

7、式子。 2.自己巩固总结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教后反思: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方程的意义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

8、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具体过程:在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50=100或502=100)再在左边拿走一个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100)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在左边添加一

9、个砝码,不过这个砝码的质量不知道,是未知的,引导学生想到用X表示未知的砝码质量,这时天平会怎么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随后出现的式子50X100,50+X=100,50X100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在方程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5道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

10、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本课时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利用课本的静态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数学情景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等式的突出得不够,学生“说”的训练不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述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