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1213130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2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1劝学师说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文言文梳理学案1 劝学 师说基础梳理 诵读课文,将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通假字序号例句本字及意义(1)木直中绳,以为轮 _(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4)君子生非异也_(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6)或师焉,或不焉_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同“又”,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同“智”,见识同“性”,天性同“授”,传授同“否”,表示否定2.词类活用序号例句活用类型意义(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作动词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_(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_(4)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_(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_(6)于其身也,则耻

2、师焉形容词意动用法_(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_(8)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_善于每天游泳专一圣人/愚人以为耻使学习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一词多义序号词语例句用法和意义(1)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并序)_楚诚能绝齐(屈原列传)_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_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_动词,横渡动词,断绝动词,断绝外交关系动词,绝命动词,停止、消失形容词,隔绝的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序号词语例句用法和意义(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_因求假暂归

3、孔雀东南飞(并序)_乃悟前狼假寐(狼)_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_动词,借助形容词,临时的名词,假期动词,假装动词,借续表序号词语例句用法和意义(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_吾师道也_吾从而师之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烛之武退秦师_名词,老师动词,学习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尊师学习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军队续表序号词语例句用法和意义(4)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朔气传金柝(木兰诗)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_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_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动词,传送、传递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传播续表序号词语例

4、句用法和意义(5)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吾尝跂而望矣_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颜渊)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_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_连词,表示转折,却、但是连词,表示递进,而且连词,表示修饰连词,表示顺承,就连词,表示假设,如果连词,表示因果,因而、所以代词,你的续表4.古今异义序号例句古义今义(1)劝学_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2)金就砺则利_金属(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神的总称(4)古之学者必有师_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鼓励指金属制的刀斧等非凡的智慧求学的人序号例句古义今义(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连词,表示因果关系(6)

5、今之众人_大家;许多人(7)郯子之徒_徒弟;指某种人(含贬义)(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用来的,凭它(他)来的一般人同类的人不一定续表5.特殊句式序号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6)不拘于时_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判断句,标志词“者也”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乎”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被动句,标志词“于”6.文化知识(1)君子西周、春秋时对_的通称,也可指当时的统治者。春秋末年后,“君子”与“_”逐

6、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劝学中“君子曰”的“君子”指_。贵族小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舆马车马。劝学中“假舆马者”的“舆马”指_。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御车即是御马,乘马即是乘车。劝学中“驽马十驾”的“驽马”指_。车子劣马拉车(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_”,跨出两脚为“_”。(4)说古代散文的一种,属议论文范畴,一般是陈述_,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等。跬步对某种事物的见解(5)句读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_,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_。(6)古文文体名。唐代_(人名)反对魏晋以来_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世即用为文

7、言所写散体文章的通称。句读韩愈骈俪(7)六艺经传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_六种经书,其中的_久已失传。“六艺”有时指西周贵族学校的教育内容,即_六种技艺。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_等。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礼、乐、射、御、书、数春秋左氏传模拟检测 (共33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2)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至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3)(2022新高考卷)荀子劝学中“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_,_”。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2019北京卷)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近的。是故弟师不必贤于弟子 子不必不如师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9、明而行无过矣。(4分)译文:_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解析 “就”、“参省乎己”状语后置、“知”各1分,句意1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译文:_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解析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黄泉”、“一”各1分,句意1分。(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译文:_ 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

10、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解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遗”各1分,句意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题。(9分)分)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已矣乎,其终能复古

11、乎!若高阳齐生者,其起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节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3分)盖其渐A有因B其本C有根D生于私E其亲F成于私G其身。答案 B D F解析 “盖其渐有因”中,“其渐”为主语,“有”为谓语,“因

12、”为宾语,结构完整。“其本有根”与“其渐有因”结构相同。“生于私其亲”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私其亲生”,意思是“在偏爱亲信中产生”,句子结构紧密。“成于私其身”与“生于私其亲”结构相同。综上,应在B、D、F三处断开。原文加上标点为: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载之传中而称美之”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两句中“传”字含义不同。B.“为人向道者”与“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促织)两句中“向”字含义相同。C.“利吾器而俟其时”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而”字用法相同。D.“东归于家”与“后五年

13、,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归”字含义不同。解析 A.“载之传中而称美之”的“传”指书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二者含义不同,解说正确。B.“为人向道者”的“向”意为“指引方向”,“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的“向”指面对,二者含义不同,解说错误。C.“利吾器而俟其时”的“而”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而”都表示并列,二者用法相同,解说正确。D.“东归于家”的“归”指返回,“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指出嫁,二者含义不同,解说正确。故选B。5.韩愈认为齐生是一个能改变时风、复兴古道的人,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答:_ 不恃才自傲;不怨天尤人;善于反省。(每点

14、1分)解析 根据原文第2段“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可知,齐生出身很高,且才华出众,在因官员避嫌而导致自己不被任用时,他不因受了委屈而忧虑责怪官吏不公,而是积极考虑自身的不足,作者认为他是能够复兴古道的人。对此加以概括,分条表述即可。参考译文 古代所说的公正而无私的人,他们选取、舍弃、举荐、辞退(官员)时不把亲疏远近作为选择(的标准),只要这个人适合就可以了。那些下属看待上司,也只看他们举荐与罢黜人员是否得当,不因(此人与上司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对上司产生怀疑。等到

15、道义衰微的时候,上司与下属互相猜疑,在这种情况下,举荐仇人、举荐儿子的事情,只能被记载在书传中被称道赞美。看到一个有德行的人,如果关系亲近就不敢推荐他;看到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如果关系疏远又不敢罢黜他。唉!现在统治天下之人,不也太辛劳了吗!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不也太困难了吗!引导人们道路所向的人,不也太劳累了吗!因为它的发展是有原因的,它的本源是有根基的,在偏爱亲信中产生,在偏爱自身中形成。因为自己不正直,就认为别人都这样。算了吧,难道最终还能复兴古时的好风气吗!像高阳齐生这样的人,难道不能启迪我们吗?齐生的兄长是当时有名的丞相,到南方出任地方官,朝廷中的重臣都是他的旧相识。齐生考进士的时候,官吏因为这个原因多次委屈齐生,齐生不因如此就发牢骚,却说:“我的学问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官吏们哪里是委屈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并等待时机的到来。”他对自己的学业有远大志向,向东返回家中。我观察当时的人,有不得志就怪罪上司的人是很多的,却不考虑自身的不足。像齐生这样已经达到标准的人,却说:“我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他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忧虑官吏(不公),不也是很少见的吗!我因此知道齐生今后一定能成为好官,能够复兴古时的好风气,能成为大公无私的人,能成为了解命运、不迷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