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21221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策略 所谓绿色食品,是指经指定机构检测、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无污染、安全、优质、富有营养的食品。广义的绿色食品包括无公害、绿色(a级)、有机(aa级)三个层次。一般来说,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从保护、改善环境入手,将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环境资源食品健康之间的关系,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无污染食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

2、,绿色食品正成为受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据统计,0年全球仅欧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就已达到250亿美元,预计02X年将达到290亿310亿美元,如加上其他国家,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可望达到2亿30亿美元,其近十年来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5%0%(同期世界商品出口年均增长率为56%,其中农产品为26%)。在中国,自199年以来,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已起步。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生产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36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达到646个,实物总量达4600万吨,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其中,出口创汇突破2.5亿美元,产地监测面积96万公顷。但是,与巨大、潜在的社会需

3、求相比,中国的绿色食品贸易发展严重滞后,目前绿色食品的年产量仅占食品市场份额的,尽管近年来中国的有机食品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尚未达到,并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以国内市场为例,绿色食品贸易存在着三大问题:其一,假冒伪劣层出不穷,消费者真假难辨,导致销售不畅;其二,产品、产地污染及各种人为因素威胁食品安全(如农药残留的果蔬、受污染的水产品、激素超标的畜产品等混在绿色食品中);其三,在国际贸易中,中国频遭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等一系列绿色壁垒,出口损失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已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扭曲了绿色食

4、品供给者的利益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农产品生产者投入生态环保的积极性,制约了中国绿色食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上述问题表现的形式各异,但根本的症结却可归结为绿色食品贸易中存在的某种特殊信息障碍。 一、绿色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其特殊性 传统经济学认为,通过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这是以市场交换无摩擦为假定前提的。在一般产品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拥有的产品品质信息的不对称,市场机制在配置产品时会“失灵”(mkefilure)。在绿色食品贸易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特征更明显,它不仅可能会产生一般产品贸易中由主观、人为机会主义行为所致的信息障碍(本文称之为型),而且还可能会产生由客观自然

5、环境影响所致的信息障碍(本文称之为b型),还可能会产生由上述两种原因共同所致的信息障碍(本文称之为c型)。 (一)一般产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a型) 由于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产品品质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卖方通常对产品的品质拥有的信息比买方更多,而买方在难以甄别产品品质时,往往根据市场上产品的平均品质出价。这时拥有高品质的人就可能退出市场,此时产品的平均品质更低,买方继续压低价格,导致质量次好的品质退出市场,这个过程的均衡状态就是“较低品质的产品”留在市场上。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也就是阿克尔洛夫所说的“柠檬市场”(lemonsdel)(eogea.akrl

6、of,1970)。另一方面,由于高品质产品的生产成本要高于低品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者的“道德风险”(moalhaard)、机会主义行为极易形成逆向选择(aersesleco)(geogea.akerf,17),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提高产品价格,以“低品质产品”冒充“高品质产品”,通过损害消费者而获利。“在市场不是竞争性的情况下,经济不只是可能出现效率方面的问题,信息问题也会导致市场失灵”。中国的绿色食品贸易中也有类似的状况:一是一些企业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记,甚至假冒绿色食品标记,造成了绿色食品的信誉危机,进而影响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厂商的收益;二是消费者真假难辨,无所适从,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

7、害,绿色食品的需求受到抑制。显然,绿色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带来的激励扭曲制约了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 (二)绿色食品贸易中信息障碍的特殊性(型、c型) 在绿色食品贸易中,它不仅可能产生一般产品贸易中由主观、人为机会主义行为所致的信息障碍,即型,而且还可能产生由客观自然环境影响所致的信息障碍,即b型,因而具有特殊性。在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虽然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是同时产生的,但是由于产品环境效应的信息不完全,所以人们往往只看到经济效应而忽视环境效应。而产品环境效应的信息不完全是由环境效应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1)迂回间接。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被生产者感受到的途径是不同的:经济效应往往是直接可见

8、的,而环境效应却往往是迂回的、间接的。例如,在农作物种植中,生产者直接受益的并进行统计的是农作物的直接经济收益,因而他们以农药、化肥等的增加来换取农作物收益的增加。而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一方面,由于农药残留量等超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造成了公共水体的大量非点源污染,同时也使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被扼杀,造成土地板结、龟裂,最终也会损害农民自身的利益。环境效应虽然在宏观上对全社会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微观上对生产者的利益却只有间接的影响。这一特点很容易使一些人在经济活动中不顾事关全局的环境利益而单纯追求局部的经济效益。(2)积累突变后才显现。自然环境对任何种类的压力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9、,但这种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往往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并且在不同种类的环境支持系统中,这种积累时间的长短是很不一样的。有的几天,有的几年,有的甚至这代人的经济活动,要到几代人之后其环境影响的结果才显现出来。一般来说,只要经济对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发展到根本改变环境系统的平衡状态时,环境系统尚能通过自我调节维持某种平衡。大多数环境影响具有隐蔽地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发生变化才表现出来的特性。这种特性成了人们以往只看到眼前的经济收益而看不到长远的环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3)难以用货币计算。人们通过经济活动所得到的经济效应一般都是可以用货币直接进行计量的,但环境效应就不同了

10、。首先,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很多都是难以用货币进行计算的。例如,自然景观的美学、观赏价值,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珍稀动植物种群的科学研究价值,污染引起的疾病死亡率上升后人的生命价值等,都是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其次,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与自然环境本身的演变,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无法一一分清。某些环境因素,如水、空气,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这些都使人们在分析某个具体环境问题时,无法断定其确切的因果关系。这种不确定性也给人们用货币定量分析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人们把获取经济成果作为经济活动的首要目标,经济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虽在局部地区

11、不断出现,但在整体上并不明显,极易被占据支配地位的经济成就所掩盖。这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错觉,即经济再生产似乎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里自行运转,与自然环境无关。实际上,经济系统的任何活动都必然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而环境系统的这种变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系统。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长足进展以及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加剧,这种作用与反作用正日趋明显。可见,由于产品的环境效应具有迂回间接、积累突变后才显现及难以用货币计量等的特性,因而人们(包括生产者、销售者)所获得产品的环境效应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例如,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存栏猪是4亿头,97%是散养的,这意味着市场上绝大部分猪无法

12、确认其来源以及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再如,从某一河流中不同时空捕的鱼也很难对它们所受水污染的不同影响一目了然(即使捕鱼者也不得而知)。又如,在食品的整个生产链中存在着生产、采购、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工序与环节,在各个环节上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均会存在有关环境效应的信息不对称。这意味着在绿色食品贸易中,可能会出现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所获得的产品的环境效应信息均是不完全的。 在绿色食品贸易中,除可能出现上述、b两种类型的信息障碍外,还可能出现型信息障碍,即由主观、人为机会主义行为和客观自然环境影响共同所致的信息障碍(a型与b型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绿色食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普通食品,其理由主要有三:其一

13、,生产者在生产和加工绿色食品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食品的质量,而且要兼顾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消费者健康,这就要求生产者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并达到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标准、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签及储藏、运输标准等,因而增加了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其二,供给方发送绿色食品信息所需要的成本,如信息认证(含环境标志)成本。其三,绿色食品食用安全,有益人体健康,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尤其在消费者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日益强化的背景下,消费者愿意购买高价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绿色食品的价格一般要比普通食品高250,超市中的蔬菜水果则一般是普通的倍。这较高的价格

14、无疑能够给生产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也使生产者在绿色食品上的投入得到了较强的激励。然而,由于绿色食品贸易中信息障碍的存在,部分生产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普通食品”冒充“绿色食品”,从而造成绿色食品的信誉危机。对消费者来讲,由于处于信息劣势方,特别是在绿色食品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绿色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不仅会遏制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可见,绿色食品中的信息障碍带来的激励扭曲可能会导致绿色食品贸易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化解信息障碍是绿色食品贸易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化解信息障碍的制度安排之一:效率导向型

15、的信号发送机制 (一)信号显示和信息甄别机制在我国绿色食品贸易中的局限性 化解信息障碍的方法之一,是信息优势方把信息发送出去,或信息劣势方设法从对方获取信息。在一般产品贸易中,供给者一般处于信息优势方,为了实现产品的价值,掌握真实信息的供给者会设法通过一个机制把真实信息传送出去。这就是迈克尔&226;斯彭斯(a.mpence)的信号显示机制(sinalnmodl)(a.nce,1973)。例如,产品的质量认证、产品的售后服务等都是发送产品的质量信息。然而,当产品供给方没有向需求方发送产品质量信息,或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向需求方发送虚假信息时,信息劣势方可诱使信息优势方披露其产品信息,即约瑟夫

16、26;斯蒂格利茨(e.sitz)的信息甄别机制(sreeigmd)。例如,保险公司对顾客提供多种保单,其中赔付率越低的,保费也越低,反之同理。这样,缺乏信息的保险公司就能从顾客对保单的选择中,获取顾客更多的信息。虽然上述两种机制在化解一般产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由于绿色食品贸易特别是我国绿色食品贸易中信息障碍的特殊性,使上述两种机制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其局限性。其一,一般而言,由于食品的供给者比较了解食品的产地资源环境(水质、土壤和气候条件等)、生产过程和加工过程,是产品信息的优势方,由他们提供产品信息可以节省信息搜寻成本,因而由他们发送信号的成本在理论上将是较低的。一般市场上传递食品品质信息的方式有三种:即外观、品牌和认证体系(含环境标志)。外观通常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