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21106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7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doc(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汇编第1章 基础知识71.1 知识点71.1.1 计算机发展阶段71.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71.1.3 计算机应用领域81.1.4 计算机分类81.1.5 计算机语言81.1.6 计算机软件91.1.7 计算机网络91.1.8 数据通信基本原理101.1.9 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101.1.10 信息安全基础111.1.11 操作系统安全111.2 重点难点121.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其拓扑结构121.2.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131.2.3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131.2.4 计算机局域网131.2.5 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15第2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162

2、.1 知识点162.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162.1.2 算法的基本概念172.1.3 线性表172.1.4 线性表的存储172.1.5 线性表的运算182.1.6 数组182.1.7 稀疏矩阵192.1.8 广义表192.1.9 树192.1.11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202.1.12 二叉树和树的遍历212.1.13 排序212.1.14 查找212.2 重点难点212.2.1 数据的逻辑结构212.2.2 数据存储结构222.2.3 二叉树的性质242.2.4 二叉树和树的遍历252.2.5 二叉树的转换272.2.6 二叉排序树272.2.7 B树和B+树282.2.8 排序292.2

3、.9 查找33第3章 操作系统343.1 知识点343.1.1 操作系统的概念343.1.2 操作系统的功能343.1.3 操作系统的类型343.1.4 批处理操作系统343.1.5 分时操作系统353.1.6 实时操作系统353.1.7 网络操作系统353.1.8 分布式操作系统353.1.9 进程的基本概念353.1.10 线程的基本概念353.1.11 存储管理363.1.12 存储器分类363.1.13 虚拟内存363.1.14 设备管理363.2 重点难点373.2.1 操作系统的概念373.2.2 进程间的通信373.2.3 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373.2.4 信号量和P-V操作37

4、3.2.5 消息缓冲通信383.2.6 进程与线程的比较383.2.7 单一连续的存储管理393.2.8 分区存储管理393.2.9 页式存储管理393.2.10 页面淘汰算法403.2.11 段页式存储管理403.2.12 缓冲技术403.2.13 文件和文件目录403.2.14 网络环境下Windows安全特性413.2.15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41第4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424.1 知识点424.1.1 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424.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424.1.3 数据库(DB,DataBase)434.1.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

5、tem)434.1.5 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434.1.6 数据模型434.1.7 数据模型的要素434.1.8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434.1.9 概念模型E-R模型444.1.10 常用数据结构模型444.1.11 数据库系统中模式的概念444.1.1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444.1.13 数据库的二层映像444.2 重点难点454.2.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454.2.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454.2.3 数据库系统的用户474.2.4 数据模型484.1.5 常用的数据结构模型484.1.6 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49第5章 关系数据库系统505.1

6、知识点505.1.l 关系数据库系统505.1.2 关系数据模型505.1.3 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515.1.4 关系的形式定义515.1.5 关系数据库对关系的限定525.1.6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525.1.7 实体完整性规则525.1.8 参照完整性规则525.1.9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525.1.10 关系代数535.1.11 传统的集合运算535.1.12 专门的关系运算535.2 重点难点545.2.1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545.2.2 关系数据库对关系的限定565.2.3 关系模型完整性规则566.2.4 用完整性规则检查数据库操作585.2.5 关系代数59第6章 关系数据库标

7、准语言SQL636.1 知识点636.1.1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636.1.2 SQL数据库体系结构636.1.3 SQL的数据定义636.1.4 基本表646.1.5 索引656.1.6 视图666.1.7 SQL的数据操纵666.1.8 查询语句666.1.9 修改语句666.1.10 SQL的数据控制676.1.11 嵌入式SQL676.2 重点难点686.2.1 数据查询687.2.2 数据修改796.2.3 视图816.2.4 嵌入式SQL84第7章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与数据库设计867.1 知识点867.1.1 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867.1.2 数据依赖867.1.3 函数依赖

8、867.1.4 多值依赖877.1.5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含877.1.6 码877.1.7 Armstrong公理系统877.1.8 范式877.1.9 关系模式的分解887.1.10 关系模式分解的等价标准887.1.11 数据库设计897.1.12 需求分析897.1.13 概念结构设计897.1.14 逻辑结构设计897.1.15 物理设计907.1.16 数据库的实现与维护907.2 重点难点907.2.1 函数依赖907.2.3 关系模式的范式927.2.5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947.2.6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96第8章 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988.1 知识点988.1.1 数

9、据库管理系统概述988.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运行过程988.1.3 Oracle数据库系统998.1.4 IBM DB2数据库系统998.1.5 SYBASE 数据库系统1008.1.6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1018.2 重点难点1028.2.1 新一代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概念1028.2.2 应用开发工具的选择1038.2.3 CASE工具-PowerDesigner1038.2.5 应用开发工具-PowerBuilder1048.2.6 企业应用开发平台-UNIFACE104第1章 基础知识 1.1 知识点 1.1.1 计算机发展阶段 以计算机物理器件

10、的变革作为标志,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电子管计算机。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第二代(1959年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第三代(1965年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代表机型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第四代(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类型除了小型、中型、大型机之外,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两个方面发展。 1.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11、。 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它们由各种器件和电子线路组成,是计算机完成工作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硬件由5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它接收由存储器送来的二进制代码,并对代码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文本框: 考纲要求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2)控制器。控制器是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并按照从存储器取出的指令,向各部件发出操作指令,同时,它接收由各部件传来的反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决定下一步操作。 (3)存储器。

12、存储器是存放源数据、中间数据、程序以及最终结果的部件。它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一方面不停的向运算器提供数据,另一方面又保存从运算器送回的计算结果,存储器还保存程序,且不断的取出指令传送给控制器。 (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接收用户提交给计算机的源程序、数据及各种信息,并把它们转换成为二进制代码,传送给存储器。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的功能是将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信息转换为人和设备能识别的信息。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合成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合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通过接口线路与主机相连。 软件系统 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只有

13、配置了相关系统软件的系统才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在计算机上的第一层应用功能扩展。 1.1.3 计算机应用领域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遍布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按照其所涉及的技术内容,计算机应用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科学和工程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在科学试验和工程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需要求解,利用计算机并应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这种应用被称为科学和工程计算,其特点是计算量大,而逻辑关系相对简单。 数据和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传送的全过程。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内容和手段,它

14、是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按一定方法经过计算,然后输出到指定执行机构去控制生产的过程。 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应用于产品和工程辅助设计,而且还还包括辅助制造、辅助测试、辅助教学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内容。 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过程称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的过程,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这些过程。 1.1.4 计算机分类 根据计算机在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考虑到计算机分类的演变过程和可能的发展趋势,IEEE提出一种分类方法将计算机分成六类: 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巨型计算机也称为超级计算机,它采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具有极强的运算能力。巨型计算机通常应用在尖端科技研究、重大工程项目研究等领域。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研究开发巨型计算机。 小巨型机(Mini Supercomputer)。小巨型计算机也称为小型超级计算机,它的性能接近巨型计算机,但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制造技术,体积小、成本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