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21031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曲江区科教局小学教研室 邹永春新课改以来,笔者经常下到学校听课,发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二多三少”。“二多”指教师讲多问多,“三少”指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的课往往是由几十个问题构成,教师根据问题逐段串讲、串问,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虽然老师讲得口燥唇干,非常辛苦,学生却无动于衷,感到枯燥乏味,收获甚少。造成这种效率低的现象,原因当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那么,如何解决“二多三少”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

2、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点:一、减少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语文是“交际性的基础工具”,要学生掌握这工具不能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以老师的问代替学生的思,代替学生的练。从实践论的观点看,某种工具的掌握,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舍此别无他径。学习语文就要让学生大量实践语言,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朱作仁教授曾以木匠师傅带徒弟为例,生动形象地阐明这一观点。他说:“以木匠师傅带徒弟为例,木匠的基本功是劈、刨、锯、凿。是不是师傅问徒弟,劈怎么劈?徒弟答怎么劈;刨怎么刨?徒弟答怎么刨通过这一问一答的方法来培养的?远非如此。在关键的地方,师傅示

3、个范,指点一下,大量的时间是让徒弟自己去实践,去捉摸,久而久之,就会劈,会刨会做家具了。虽然木匠的工具与语文这工具有所不同,但都作为工具,如何掌握它,却有共同的规律”因此,语文课要把教师的讲解提问压缩到最低限度,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一堂语文课,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而学生语言实践即默读、朗读、背诵、复述、动手划词划句、抄写词句、写作等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二。很多优秀的课,都体现了这一点,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新型玻璃一课,大体是按这四步进行的。(一)读课文,回答问题: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

4、哪几种?读后,教师检查,并随学生回答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板书在黑板上。(二)带着问题仔细读全文:每一种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用途?(让学生在文中划有关词句)。(三)改变人称,写新型玻璃自述。把全班分五组,分别写出这五种新型玻璃的自述。(四)学生写完后,各选一篇引导学生当堂评改。从以上的教学过程看,于老师在整堂中很少讲解和提问,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实践语言。减少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放手”决不意味着“放羊”。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师要立足于服务学生: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要像于老师那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让学

5、生读中练写,写中促读,全方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二、安排质疑问难环节,激励学生主动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敢设置质疑问难环节,怕插入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是对主体与主导关系的扭曲。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但要鼓励,而且要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使他们“善于”提问,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解疑,真正做到“读书者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安排质疑问难环节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可以在讲课前,也可以在讲读中,还可以在讲完课之后。我区杨耿萌老师上黄山石奇

6、(看图学文)一课时是这样安排和指导学生质疑的。杨老师课前根据看图学文这类教材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提纲:1、看图提出问题。2、读文找问题答案。提纲的第一条“看图提出问题”就是根据“看图学文”这一类教材的特点设计的。上课了,老师出示“猴子观海”一图,并指着图说:“这叫猴子观海,请认真看图,看了图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想法,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过一会儿,学生纷纷发言,提出一大串问题,如:这只猴子真的在观看大海吗?为什么只是孤单单的一只猴子在观海?“猴子观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等等。接着,杨老师引导学生读与图相对应的第三自然段找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点拨。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文段时杨老师

7、也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由此看出,杨老师是把学生质疑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平南在课堂上如她教的西门豹、繁星、跳水、黄继光等课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请看她教西门豹第一节的片断:师:先想想这一节里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再根据关键词语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生:关键词语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师:非常好。跟他找的一样请举手。多数同学找到了,说明同学们读书很善于思考。现在特别注意关键词。(教师出示小黑板:荒芜。)师:看这个词该提什么问题?生:“荒芜”是什么意思?师:非常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是野草丛生,无人耕种。师:从“田地荒芜”这个词可提什么问题?生一

8、:田地怎么会荒芜?生二:耕地的人到哪儿去了?生三:人烟为什么稀少?师:请你们来描绘一下,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生:(略)张平南老师这一片断的教学,学习前开宗明义向学生提出要求: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进行质疑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从不同解度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强,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总之,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越是勇于质疑,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就会越高。三、改进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学习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

9、发展。让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教学就是贯彻这“三个要义”的具体表现。但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很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悖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为此,可以设立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学习包括全体学生的默读,朗读,齐读,思考,讨论等。小组学习(2至4人为宜)指组内发言讨论,分工找答案,交流学习体会等。个人学习指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等。我区陈文秀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描写草塘景色的第五自然段时,先是集体学习,理解这一段主要写了草塘大和美。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感情朗读,得出:要用轻缓惊叹的语气读出草

10、塘之大;用惊奇的语气和较快的语速读出草塘绿的特点和浪花“赶”之势,来表现草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与重读“鲜、翠、墨”三个字,读出草塘绿的层次和变化之美。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熟读成诵。这样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课堂教学要减少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大量的时间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比如解词的方法(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看图理

11、解、画图理解、换词理解、演示理解等)、体会句子含义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抓住关键词体会等)、朗读的方法、背诵的方法学法指导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渗透,遵循由“扶”到“半扶半放”到“放”的原则,使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学习“春天”一段,师生共同将学习方法归纳为“1、读课文,找景物 2、抓特点,想画画 3、反复读,达背诵”三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步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学“夏天”、“秋天”、“冬天”这些段落。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不仅喜欢语文课,而且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