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2093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扶掖(y) 谮害(jin) 恁地(nn) 强聒不舍(gu)B拮据(j) 诘难(ji) 朴刀(p) 味同嚼蜡(jio)C腼腆(tin) 诓骗(kung) 恣睢(z) 吹毛求疵(c)D怄气(u) 抽噎(y) 枘凿(ru) 恪尽职守(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晨曦 猝不及防 郑重其事 如释重负B旁骛 稍纵即逝 置之不理 兵慌马乱C惋惜 不攻自破 造遥生事 顶礼膜拜D遮蔽 重峦叠障 棱角分明 矫揉造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

2、项是( )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B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专题片拍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公里。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

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B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A B C D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_,月如钩。(李煜相见欢)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清晨之景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15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5、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_)(2)杂然而前

6、陈者(_)(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B“山水之乐”具体体现在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C文中第三段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的情感。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岁月中飞翔的瓦王剑冰在桥上闲坐着的时候,我常常把目光

7、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那一片片的瓦以灰暗的色调,涂抹了周庄的岁月。这种瓦从窑里出来便是一种不太光明的颜色,不像西方的瓦,展现出红和蓝的鲜艳,也不像皇宫和寺庙那种金黄的宗教色光,这种瓦本就是代表了平民性,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直接进入了生活。那些瓦只在中午的时候会全部保持一种颜色,早晨或傍晚,阳光会像涨潮一样一点点漫过一层层的瓦,而有些瓦由于屋脊的遮挡,还是会呈现出灰暗的颜色,让太阳感到无奈。到了傍晚,又如退潮一般,光线会一点点从一片片瓦上消失,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使一片片的瓦,变成一整个的瓦,变成一顶巨大的黑色的草帽。这高高低低的房上的一片片瓦,也确实像鸟的羽翅,扇动着却没有飞走。小的时候,

8、曾帮人拆过老屋,看似不大的一块屋顶,却能拆下那么多的瓦片,一片片肩并着肩,膀挨着膀地挤在一起,不给风雨以任何可乘的机会。瓦其实质地并不坚硬,很小的我,将瓦扣在地上,一挥拳便会让它粉身碎骨,这种瘾是砸了无数块瓦才出现的,每一块我都会砸成无数瓣,直到砸不动才停止我的破坏,而那些瓦终是要被废弃的。现在想起来有些感慨,守候了一生,还因我等的调皮而不得“瓦全”。这种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百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瓦是一种亲密协作的典型。我发现一些屋角的瓦片出现了空缺。正是由于它们的空缺,其他的瓦也出现了裂隙。不知是在哪一天,一片瓦悄然滑落,坠地的声音没有谁

9、听见。而且会碎裂得成为一小撮灰灰的土块。不细心的人会轻易地扫走它。有些屋角的瓦是落在了水里,那同样激不起多大的声响,而且会以极快的速度沉入河底。这些瓦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们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失落的,它们绝不想失去自己的弟兄和责任。它们知道由于更多的瓦片的失落,会改变周庄的形象和地位。周庄的瓦同石头一样,坚硬地同岁月抗争着。很小的时候,我以为瓦是一整块地盖在上面的,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块所覆盖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因为多了,才显出它们的作用。它们真的不如西方的一块铁皮,一整块地覆上屋顶,不知省了多少瓦片的劳苦。但是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在有雨的时候,我钻

10、进屋子里,听着薄薄的屋顶雨打瓦片的声音。那声音让人有 些伤感。尤其连日阴雨的日子。是那些瓦片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只要瓦片不坠落于地,这生活就总是延续下去。其实瓦片不知道,屋子里的主人已走了一拨又一拨。瓦片不仅对同类表示出了友好,也对其他物种表示出亲切的包容。比如燕子或其他的鸟类飞过时忘掉的一颗草籽或瓜籽,瓦片会精心地为它们保存起来,不致它们死去。即使没有谁找回这些失物,瓦片也会供养它们生长,长成花,长成草,甚至结成果。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可见瓦总是最后的底线。这个底线没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的东西。1作者满怀深情描写了周庄的瓦,它有哪些特点?请联系全

11、文,分点概括作答。2作者表达对周庄瓦的深情,但却写小时候挥拳砸瓦的经历,请说明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标题“岁月中飞翔的瓦”巧用比拟,它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

12、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13、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

14、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

15、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作答。2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证过程。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