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0647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引论是怎样一门课程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引论(哲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程 一、哲学引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就课程性质而言,哲学引论属于“通识课程”,是本科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一般哲学的涵义、论域和功用,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理解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发展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提高自身的道德精神境界,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和人文基础。 哲学引论作为一门基础性、通识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和专科层次的公共选修课哲学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相比,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又有相当的差异。准确说来,“

2、哲学引论”实为“中西哲学引论”,它是站在哲学史的角度,对中西哲学基础理论、基本观点的一种介绍或综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则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可以说前者必须接受后者的指导,后者则是对前者的更高概括和提升。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当然不能代替哲学史的学习;在本科阶段,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人生道德境界,在专科已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哲学史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

3、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更进一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所必需的。 二、哲学引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的规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七个大的部分: 1第一章哲学总论:作为全书的开篇,本章着重要解决的,就是帮助读者弄懂“哲学是什么?”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第一节主要讨论与理解哲学这一概念有关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如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概念的历史演进等。第二节按照哲学范畴的逻辑联系和哲学理论的内在结构,把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区分为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几个部分,并尝试揭示出贯穿于所有这些哲学分支研究中的一般的哲学方法论的特点。第

4、三节专门讨论哲学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由于哲学作为一门关于知识与思想问题分析的学问,注重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对语言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也部分地反映了当代哲学语言学转向的事实和成果。第四节分别从哲学的理论特性、哲学对科学的作用,以及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尝试对哲学所具有的价值作一概括的说明。作为人类文化系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基础性学科,一方面是人们对哲学这一名称耳熟能详,另一方面则是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哲学概念的含义,以及哲学对人的日常生活的意义。本章对哲学范畴的这种讨论方式,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上述那样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2第二章中西哲学史略:在对哲学的概念、哲学的领域、哲

5、学与语词、哲学的价值等基础性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本章将转向中西哲学发展历程的叙述和探讨,目的是在进入有关哲学的那些基础问题的探讨之前,能够使大家对哲学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节主要叙述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先秦哲学、汉唐哲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实学等不同阶段的中国哲学形态;第二节叙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不同阶段的西方哲学形态;第三节则介绍中西哲学的交流与碰撞的情况,旨在彰显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以及中西哲学融合的未来前景。 3第三章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关于存在的基础、本质和结构问题的哲学研究,是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

6、第一节主要讨论对自然界本质做最一般思考的宇宙论或叫做自然哲学所牵涉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其中,古希腊宇宙论和现代宇宙论以西方理论为范本,中国部分则主要关注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基础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内容。第二节转而讨论以实在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存在的真实性质的本体论哲学,这可视之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本书把哲学史上对实在问题研究的本体论理论归纳为“是”与“是者”、“在”与“在者”、“无”与“道”三对基本的范畴来加以探讨,并将它们放到中西哲学各自的思想系统中来进行比较分析。第三节进而讨论人学本体论的内容,揭示作为传统形而上学核心范畴之一的自我概念所涉及的不同理论方面。本节讨论涉及的决定论与自由的关系、身

7、与心的关系,以及人的同一性,都是传统人学本体论的理论精华。 4第四章认识论:本章主要讨论关于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认识论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第一节主要讨论经验、理性、批判理性等传统认识论的基本认识方法和认识路线,集中说明经验、理性在认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转而讨论现代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现代认识论的最基本形式的观念论、实在论,现代认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哲学和实用主义。本节的重点在于揭示现代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方法。第三节主要讨论富于特色的中国传统认识论思想。本章讨论的问题属于哲学的基本理论的范畴,因而有助于读者进行必要的哲学基

8、本技能的思考训练。5第五章伦理学:承接第四章结束的理论哲学问题的讨论,第五章将转向对实践哲学问题的探讨,主要内容是与伦理学有关的那些最重要、最一般的问题。第一节主要讨论道德的必要性问题, 弄清道德与行为、道德与价值, 以及道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以此说明一个社会维持其基本的道德秩序的道德底线究竟应该设立在哪里的问题;第二节转而讨论历史上那些最有影响的道德哲学,如属于结果论范畴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圣谕论和义务论的内容和观点, 尝试对这些道德哲学理论的区别与得失做出明晰的分析和评价;第三节旨在把伦理学的道德关怀聚焦于应用伦理学的领域,对当代广受关注的生命伦理学问题,如安乐死

9、问题、自杀问题、自卫问题、流产问题、影视暴力问题,以及同性恋问题等,进行一般伦理学的分析和探讨。本章讨论的全部伦理学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尽管我们给出了关于这一领域的那些最重要问题的详尽的和具体的分析, 但读者仍然会发现, 其中仍然给他们保留了尽可能大的理解和思考的空间。6第六章美学:本章是实践哲学之另一部分的内容,即关于美学方面的内容。第一节主要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等问题,其作用相当于美学的导论。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依次讨论审美体验与审美判断、客观论与主观论,以及美学发展的历史源流等最一般的美学问题,以期帮助读者获得一个关于美学的总体印象。在第二节中,我们转而讨论艺术哲学的方法和

10、原理。由于艺术哲学是一个范围广阔、内容精深的领域,我们特别选择从艺术与审美、艺术表现和艺术表达等三个不同侧面概要讨论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和观点。第三节是关于具体艺术理论问题的探讨,主要讨论艺术定义、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这三个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尽管本章对美学问题的探讨立足于当代背景,涉及的观点和流派大多出自二十世纪,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它们其实始终是被放在美学发展的宏观历史背景中来加以讨论的。 7第七章当代哲学: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展示当代哲学发展的新的理论形态,从而力图比较全面地反映当代哲学的基本发展趋向。第一节主要是讨论解释学的特征、方法及其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节着重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哲学形态

11、新儒家的理论;第三节主要是介绍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展状况及其一般特点。由于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尚须经过时间的检验,因此本章的写作风格以理论介绍和阐释为主,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等特点。对于本章的主题,还希望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入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体会。 三、哲学引论课程的学习建议 1准确、系统地传授哲学知识。 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理论性、思辨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它的话语方式主要是西方的。本课程立足于国际视野和当代视野,对中西哲学的那些最基础和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应该说起点是比较高的。无论是本课程所讨论的这些问题本身,还是这种讨论问题的方式,对于初学者甚至辅导教师来说肯定会

12、带来相当大的教与学的难度。但是,哲学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实际上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的。只要大家习惯了这种思辨方式,相信它肯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智性乐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方便。为了教好这门课程,希望辅导教师仔细研讨教学大纲,准确地把握文字教材的精髓,讲解时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以便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哲学的殿堂。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具体和抽象的关系问题。哲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思辨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不是虚无缥缈的“屠龙术”,它所研究的问题都在“人伦日用”之中,一点也不神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辅导教师务必注意从学生身边的日常事件入手,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手法,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习惯并喜欢上哲学的抽象思维,把握本课程的精神,最终能够使学生以哲学思维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