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20610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林中荣广东省翁源县龙仙第一小学2007年1月第三稿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者: 林中荣 单位(学校): 龙仙一小学 授课班级: 六年级一、概述: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12册内容,是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课,它既是统计知识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最后问题的小结,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折线统计图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统计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统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

2、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具体问题中的相关关系,统计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相关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统计图模型。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2324页例题、“练一练”,练习四第1、2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3、能够提出不同的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和体验折线统计图; ()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能力,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人格力量;()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应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2左右岁的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

4、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有明显的目的性,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相当多的统计经历和应用;4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自己对教学材料的阅读理解所学内容;5、山区学生对多媒体有新鲜感,兴趣高。6学生对于学习兴趣很高,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所学内容;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隐藏在统计中的数学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数学统计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3)情境

5、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资源: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复合投影片,例题的纵轴、横轴方格图每人一张。六、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七、单元教学难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八、教学过程:A、复习旧知1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例题中的数据为素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指名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提问:你是怎样看出同一年份中两个直条各是哪一个门市部的呢?(根据图例表示的门市部来区别)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上,为了区分不同的数量,都要先用图例来说明每种数量各是用哪种图来表

6、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2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为“电脑公司第一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其中数据为例题里第一门市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意思,说明是怎样看出来的。你认为制作这样一份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年份位置的间隔、纵轴上的数据、相应年份的数据的描点)说明: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经过一年的间隔要相同,像这里的1994年到1996年要间隔两个单位,1996年到1999年要间隔三个单位;纵轴上的数据要明确,以便于描点,要对应横轴、纵轴找出准确的位置描点。提问: 如果在这个统计图上我们还要表示出第二门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润上缴情况,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怎样才能在统计图中分清两个

7、门市部的利润上缴情况呢?像刚才这样的问题,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B、教学新课1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的意思。2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制成折线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先要画什么?(投影横轴、纵轴)横轴上要表示哪几个年份?年份之间的间隔要怎样处理?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万元?(投影方格图)你能在图上用折线表示出这两个门市部各年上缴利润数的增减变化情况吗?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自己的方格上用折线分别表示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在全班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书上是怎样画出折线统计图的,

8、想想自己画得对不对。(投影课本上的折线表示的数量)提问:图中两条折线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强调要分清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一定要有图例,这样才能使人看明白,同时说明图例可以自己确定。强调每个点表示的数量一定要写清楚。3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统计图的名称,每个门市部的数量)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2324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提问:你认为统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5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这两种统计图都要有名称和制作

9、日期,都要画出横轴和纵轴来分别表示项目和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描点表示对应的数量,并连点成线表示增减变化情况。所以条形统计图用来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C、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指名学生口答下面的问题。 2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的意思。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老帅巡视辅导。让学生相互检查:年、月有没有写?折线与图例是不是一样,数据有没有表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D、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

10、到了些什么?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应包括哪些工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画法上有什么不同?E、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2题。(做在课本上,老师巡视辅导。)九、总结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组织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巧妙设计3个任务和一道探究题,让学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以弥补学生之间水平的差距,避免课堂教学带来的“吃不饱”“吃不消”的情况出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反思1全体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参与教学全过程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2学生能提出学

11、习和研究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探究努力解决问题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3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发言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4学生间交往是多向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别人发言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5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一名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6后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7学生学习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8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1内容的安排与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2教法的安排是否恰当?3目标完成情况如何?4成功的地方5不足与问题:6想法:折线统计

12、图教学评价方案课例背景: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操作课,培养学生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的知识迁移能力。本节课是教师和学生第一次在实际操作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解决问题,小结规律巩固、应用外化表达(创编题目、同伴解题)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新知并运用新知的过程。(1)评价内容及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后教师会经常对学生在留言板里发表的知识运用情况作出评价,给出建议。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并利用留言对学生在留言板上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答情况进行反馈;学生在

13、课件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会利用留言板互相交流学习感受。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l l 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注意吸取其他同学解答问题的正确方法,找出同学解答中的错误。l l 制图:能够快速制作,能够说出制作过程;能够准完成练习题目。l l 结果比较: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计算情况作出正确判断。l l 知识应用:能够制作、理解折线统计图,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l l 学习方法:对其他类似性质的教学内容,能够迁移学法。(2)学生自评表:知识评价:我知道了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我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能力评价: 和自己比,这节课我能拿个“ ” 认真倾听别

14、人的意见很好好待改进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好好待改进乐于与同伴合作很好好待改进(2)实地试验试教为了帮助教师能够按照设计的意图对最终目标群实施教学,安排了两次实地试教,这两次试教都邀请同科组的教师听课并参与课后的交流。试教的学习者为同级的其他两个教学班,同样是第一次尝试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试教的信息收集包括: 课堂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另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拍摄课堂过程录像),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课堂观察表(全体参与度和个体参与情况)时间教学/学习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参与人数学生参与情况(反应及回答情况)时间学生1(成绩好、安静)学生4(成绩中、活跃)学生6(成绩一般、活跃)活动参与活动参与活动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