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再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0177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再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再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再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再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再现 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 刘国文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是文学的桂冠,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的高度提炼。就鉴赏诗歌的步骤和切入点来说,准确丰富地表现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前提。从诗歌的创作过程来看,诗人首先由了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有了自己的情志,再用精炼的诗歌语言通过具体的形象(意象)来表现(表达)自己(或主人公)的情志;而从读者对诗歌的鉴赏过程来看,则鉴赏的过程与诗歌的创作过程大致是相反的,即读者通过理解、感知诗歌语言(概念)所描绘的形象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情志,这种理解感知就是把诗歌语

2、言(概念)转化成形象(人物、事物、景物),再通过联想与想象把形象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画面越清晰、具体越好),从而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情志。这种把语言转化成客观事物的过程,我称之为形象再现(或再现形象)。如何再现诗歌中的形象呢?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一、要奠定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诗歌是古汉语语言的提炼浓缩,如果不能理解诗歌中的词句的意义,就无法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更无法再现诗歌中塑造的形象。二、 联想与想象是是再现形象、组合画面的钥匙。联想是由甲想象到乙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对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段,是再现诗歌形象、组合画面的的钥匙。下面以

3、王维新晴野望一诗为例,来解说再现形象、组合画面的过程。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题目“新晴野望”,是“我”在雨后新晴之际向原野远望所见的意思。诗句的意思是:雨后新晴,原野空旷,极目远望,没有尘埃,世界晶莹剔透;城门面对着渡口,村落中树木青翠,一直连到溪水边;田野外河水上涨,阳光下“白水”波光粼粼,分外明亮,雨后的山峰更加碧绿,更为明丽;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出动到地里劳作。2、运用联想和想象,使形象更具体、画面更清晰。由“新晴”,联想到雨刚停,天放晴,再联想到空气清新纯净,太阳高悬,阳光普照,视野

4、开阔。由“城门”联想到楼阁建筑,由渡头联想到停在渡口的渔船,由“村树”联想到绿树掩映下的屋舍、炊烟、鸟鸣,由“溪口”联想到汩汩的流水等,一切事物那样清新明朗。由“明”“新晴”联想到阳光下,雨后上涨的河水(或田地中的积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丽耀眼,雨水洗过的青山在太阳的照耀下“碧峰”秀出。由“无闲人”“倾家”联想到家家户户的农人,趁雨后天晴,全家出动到地脑洞接下来,用想象、用“画笔”将诗中的形象合理组成一幅画面:远景,群山起伏,碧峰秀出,城楼、船舶依稀可见;中景,蜿蜒的河流从村树种穿过,浪花闪烁(高光),河流两岸,绿树成荫,青翠欲滴,农家屋舍在树梢间露出檐角;近景(主体),农人吆喝着奔牛犁地,地里翻耕起层层泥浪光线明亮。因阳光洒在景物上,洒在农人身上、脸上,洒在漾着水的田地里远山近水,村树、城郭、溪流、阳光都成了农人愉快劳动的背景。画面层次丰富,一切事那样的清新明丽,和平自然,生机勃勃。诗人置身此“画”,读者欣赏此“画”,无不感到山水田园的清新自然,欣喜愉悦,向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读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将诗中的词句转化成图像(画面)的过程,既是再现形象,又有创造(当然,这种创造会欣赏者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诗歌作更深入的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