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192648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西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今年我市中考阅卷工作已经圆满结束。通过对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整套试卷充分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的课程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体现了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010

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各年试题都在努力尝试和体现新课程的考试评价理念,在语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今年试题在保留历年试题框架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特点。大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覆盖面宽、试卷结构合理 各年中考试题都十分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基本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七至九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试题量相对稳定,试卷结构的板块日趋合理,分为“一、知识积累及运用”、“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和“四、写作”四大板块。题型主、客观题相结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试题难度适宜,基本维持在7:2:1左

3、右。试题编排也注重人文关怀,既方便考生答题,又便于教师阅卷。 二、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基本素养的考查 汉字抄写题是对学生写字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考察,命题者以带有激励性的语句让学生在考试之初就带着梦想出发,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读音和字形题围绕常见字,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如“棵”改“颗”,从题本身看,难度不大,都是常见字的辨识,没有超出学生的认读范围。病句修改是道难度较大的题型,这个句子是“,我们就听到它们破土而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这个句子从出题本身看,是考察学生对描写顺序的理解能力,“震耳欲聋”是描写一种声音,可是原句的声音却是一种心理感受,种子“破土而出

4、”时的声音不可能是“震耳欲聋”的,所以如果把它放在“声音”前,就不符合实际,而放在后面就是对种子力量的一种赞美了。这道题对学生的考察不仅仅是句序问题了,还有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与判断。古诗文默写题全部来自于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中学生必背篇目,与中考说明和中考信息会议中发布的命题精神是相吻合的,有4分的命题是“上下句互补型默写”,有4分的命题是根据所给的情境进行“理解性默写”,有2分的命题是课内外迁移,自由宽泛。这三种形式可谓是百花齐放,殊途同归,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佳品名句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走近名著题既有要求又无要求。有要求,体现在“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中外名著和其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上,考生如果

5、回答的名著篇目没写书名号、人物和故事情节不吻合或答出对人物的评价均不给分;无要求,体现在“均衡给予每个考生汇总名著中知识的机会”上,名著篇目、人物是正面反面和概括该人物相关情节时的字数或句式均无要求,着力体现出命题的“降低难度,拓展宽度”的原则,考查面极为广泛,有助于考生发挥强项,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体现出人文精神。三、注重运用,突出能力,强调综台考查学生的语言的感悟能力,注重综合与探究,增强了开放性,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 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关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它们除了考查学生语言句式的感悟和选择能力、正确和得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能力外,还可以考查

6、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设题开放性强,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类试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也常常是中考试题创新之处,而且这类试题比较灵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漫画超额完成在命题上来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讽刺那些做事教条,不懂灵活,不知变通,盲目做事的人。发短信这道题设计紧扣社会时事热点,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探究题通过一次班会活动中开场白的设计、书法作品

7、的赏析评价及练字计划的制定。考查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书法欣赏的能力、计划制定的能力,题面简约、语言严密、设计科学,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四、历年考试中都有对课内文言文的阅读的考查内容,以整篇或相对独立的语段为主;现代文阅读考查,注重阅读鉴赏,体现个性解读,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人文精神。加强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教材和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学为所用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和新课改的目标,因此,试卷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查。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

8、相关联,形式相似,但内容灵活。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四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共4小题,计10分,涉及的题型分别是:解释加点词、翻译句子、主题思想、联系实际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从命题情况来看,既注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记忆积累,又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客观题主观题各占一半,注重内容理解方面的拓展性。值得注意的是:实词的考查都是书中注释里有的;虚词的考查都与课文紧密联系的;翻译的句子都是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现代文阅读所选的三篇文章均是课外的,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各一篇。其中说明类我们身边的碳排放贴近生活,紧扣热点话题,关注环保,具有鲜明的时

9、代性。议论类阅读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关注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学生中广泛出现的诸如网络阅读、手机阅读这样的浅阅读现象,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记叙类阅读能力考查题,难度适中,涵盖了现代文阅读的多个知识点,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通过答题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净化:多一份满足与感恩;少一份浮躁与冷漠。“阅读理解及分析”板块在命题上也要求考生注重文本的阅读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上意在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将阅读理解与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认识紧密

10、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人文精神。五、强调作文与做人,淡化审题,选择性和开放性日趋突出。 今年的作文题为话题作文“走过”和半命题作文“请让我 ”,提示语亲切、自然,便于考生在记叙、抒情、议论中发挥其在写故事、发议论、抒真情方面的优势。在作文要求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文关怀,努力实践“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的作文命题原则。选题围绕“作文与做人”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着重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这样的作文形式达到了“降低审题难度,鼓励考生各施其才的命题初衷”,对考生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从作文的批改情况上看,考生基本都言之有物,有话可

11、说,取材感恩父母、老师、亲人、同学的考生很多,低碳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也不少,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新闻时事(国家大事)的关心,有利于培养下一代的爱国情感和团结友爱精神。阅卷中个别考生作文:文题凝练,与众不同。如你的茕茕孑立,我的踽踽独行、请让我为你掬一束花;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如请让我过低碳生活构思新颖,别开一面。但作文得分集中在二、三类卷之间,体现为分值区域为28-33分之间。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一)错别字现象多:例如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绝大多数考生都把“潜”字注成了“qin”,把“蓄满”的“蓄”字写成“畜”。此外在其他题型中 很多常用字也出现书写错误,

12、如“每天”写成“美天”,每天写一篇小楷的“篇”写成“扁”、“偏”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二)记忆不牢固:在“上下句互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中,有很多考生所答非所问,有的是同一首诗中没有选中正确句子,有的干脆填写别的诗文中的句子,有的是把句子之间的顺序或句子内部词语的顺序混淆(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的考生写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的考生写成“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在“走近名著题”中,所写人物与故事情节不匹配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的是“风马牛不相及”(如:“刘备水淹七军”,“鲁滨逊游历小人国”等),有的把所写

13、人物定位成故事情节中的“受动者”(如:“刘备三顾茅庐”,有的考生写成“诸葛亮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的考生写成“白骨精三打白骨精”等)。文言文阅读中“翳”字的解释,估计有一多半的考生回答错误。翻译句子也漏掉关键词,如“已而夕阳在山”一句,“已而”的意思为“不久;过一会儿”大部分学生没有解释出来或翻译成“已经”。(三)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口语交际题,答题要点应该是称呼、敬词、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把称呼忽略了。对“开场白”与“计划”的基本要求不明确,造成了开场白缺少称谓或导入语,计划制定没有合理具体的时间安排,无明确目标。(四)用语不规范简洁:如23小题,要求答出道理论证的

14、作用,用语应是“论证了”或“阐明”,而许多学生答成“说明了”、“体现了”、“写出了”。还是这道小题,要求答出道理论证的作用,只要答出“论证了深阅读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可以了,言简意赅,而许多学生将“深阅读”的作用和“浅阅读”的不足全都列了出来,答案冗繁。此外,第10题书法欣赏能力考查题完成不好。本题设计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楷书、行书、草书特点的认识、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而多数学生仅能从书写是否整齐、规范、整洁、能否看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书写“工整”“大方”“美丽”“能看懂”等等,不能上升到书法欣赏这一层次用规范词语如“它端正大气,庄严肃穆,沉稳有力。”“它清秀俊美,自然灵活,

15、笔法多变。” 来赏析,失分较多。二、汉字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例如第一题的抄写题,不少考生平时字迹潦草,有一点还是没一点,长横还是短横,出头还是不出头,写得模棱两可,到考试时还是这样。遇到此种情况,阅卷老师只能判不得分。考生书写不规范的类别五花八门:有的是常见同音字的取代,如“化作”误写成“化做”,“离合”误写成“离和”,“遮望眼”误写成“遮忘眼”,乃发生”误写成“乃发声”等。有的是增删比划错字较多,如“畏”字“武”字“拔”字多一撇,“淤”“染”字多一点,“俱”字“厦”字少一横等。有的是较难汉字书写失误较多。“赢”字出错率最高,有的少了中间的“口”,有的少了上面的“、”,有的“贝”写成了“女

16、”和“羊”,还有的“月贝凡”排序不当;“濯”字出错率也很高,有的写成了“浊”,有的“翟”换成了“瞿”。有的是改换偏旁现象严重,如“清涟”被写成“青莲”,“野渡”被写成“野度”,“乃发生”被写成“仍发生”等。有的是叠词的书写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叠词书写要求使用汉字,不能用日常的手写叠词符号来取代,而较多考生用了叠词符号。主要体现在“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上。此次考试卷面不整洁试卷占很大比例。从评卷感觉来看,扫描之后的试卷文字效果比纸上文字效果略差,这就要求考生在答卷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尽量避免涂涂抹抹,勾画等现象的发生,尽量使字体美观大方,不要都堆挤到一起,使人分辨不出所写内容,造成失分。三、信息提取不准确主要表现在答题过程中的审题以及漫画题和阅读题题型中。很多同学没有审清题意,如第7题是演讲得了优秀奖而没有得到一等奖才感到失落,可有的同学在答题过程中说成是考试没考好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