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19198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尝试点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南丰县琴城中学 饶鸿翔摘要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学生生物分组实验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大多不能主动去动手实验、获取知识,束缚了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尝试 点拨 实验教学真正的人才不仅是要具备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探索精神,为了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采取了学生分组实验“尝试点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

2、“尝试点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新的教学理念的依据: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与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心理学依据: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和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思考的状态,主

3、动进入探索角色,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教育学依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验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的方式(包括动手动脑能力、思维方式、实验习惯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越积极主动,创造性思维越活跃,实验技能掌握越牢固。“学试点拨”教学模式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智能结构,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全过程,主动获得发展机会,能大大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信息控制论依据:实验过程中对信息流程的控制、调节,使课堂结构形成了一个交互系统,反馈周期越短、控制越及时,效果越好。实验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实验进程和实验效果及时、反复的反馈、矫正与强化,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中,大大提高

4、分组实验教学效果。二、“尝试点拨”教学模式的实施“尝试点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亲自尝试为主,教师适时、适度点拨为辅,凡学生自己或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能够解决的知识能够操作的实验,教师一概不讲,不作演示示范;教师课前尽可能清楚: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哪些知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够解决,哪些知识必须通过教师讲解、点拨才能学会;教师在学生困惑、不解时,才能进行讲解、点拨;充分体现自主性,教师不束缚学生的手脚、大脑和思维。它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探究实验设计1、设计实验,师生交流授课前,教师首先提出实验课题、目的和要求等,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自学教材,依据目的、要求

5、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等。在学生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仪器,让学生结合这些仪器边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等。在学生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仪器,让学生结合这些仪器边操作边设计,实验方案设计不拘一格,鼓励创新。初步的设计方案完成后,进行“生生”、“组生”、“生师”间的交互、开放式的实验设计交流,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以便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同时可促使学生对器材的选择、步骤的安排等是否合理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交流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实验课上,或课前、课上相结合。2、验证设计、修正提高验证设计是在比较合理的实验

6、方案形成后,由学生动手试验操作,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使实验方案得以修正提高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自主思维,自主解决问题,改进设计 。具体做法是实验课开始时,用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动手组装器材,尝试操作,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正改进,为下一步的实验操作铺平道路。在学生验证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对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或感到困惑不解时给予适不的点拨。同时,对验证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共同借鉴与提高。 3、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是设计方案验证提高后,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它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操作

7、过程中,要求他们熟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测量。要尊重事实,不能拼凑数据,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科学方法。当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合理结论误差较大时,教师以此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大有益处。学生操作时,严格要求他们规范操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意制造一些简单故障,让学生分析排除,训练学生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测定水稻光合作用的定量实验为例,进行“尝试点拨”的实验教学应用。原理:利用叶片一半遮光,一半进行光合作用。过一段时间后,分别烘干称重,因为两半叶片可近似认为相等,所以照光后的一半叶片比另一半叶片多的质量可认为是

8、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质量。再通过计算可大致确定光合作用的速度。仪器药品:天平、剪刀、刀片、纱布、烘箱、锡纸等。实验准备选择测定样品: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植株叶片20张,编号。叶子处理:为了不使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往外运,而影响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破坏叶子的韧皮部,方法是用90以上的开水将叶子的基部烫20秒。再用锡纸包好,使叶片保持原来着生角度。实验进行先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一半,贮于暗处。过4-5小时后,再依次剪下另外半叶。然后,将各同号叶片之两半叶,分别烘干(用80-90的温度烘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然后在天平上称重比较。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大约确定1小时内一片叶子产生的有机

9、物的质量。从而对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活动收获:知识只有应用,方能体现出价值。原来,我们总觉得植物的各种作用是纸面上的,可是经过这一活动,我们觉得知识原来在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只是我们没有感到而已。以后,我们一定要经常地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该活动极大的培养了我们的交际能力及处理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二)总结反思,质疑升华实验操作完成后,为使学生挖掘出更细微的内容,鼓励学生对实验疑惑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交同学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加强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了“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后,同学的总结反思:(1)关键把好两点:一是置盆栽

10、天竺葵于黑暗处一昼夜,确保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二是对叶片进行对照处理时,确保遮光处的严密性。在做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制”实验后,有的同学提出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呢?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学发散思维的体现,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小结时,首先由学生交流讨论各实验环节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教师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素质。其次是通过一些典型的习题,对实验内容进行必要的强化和补充。(三)课后补正,完善提高实验课后,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重温和改进实验。这样,既为课上实验效果差的学生提供了补习完善的机会,又为优生提供了探索提高的机会。总之,这种模式能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端正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