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1861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考点5测绘成果质量治理 测绘法第三十四条: 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视治理。 【释义】本条是关于测绘成果质量治理的规定。 一、本条做出了“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的规定。.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前期性、根底性工作,担负着为经济建立、国防建立和社会进展供应测绘保障的任务,测绘成果质量是各项工程建立质量的根底,直接影响着后续建立的成效。实践中,曾经发生过因测绘成果质量存在问题,使后续建立受到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本条首先明确规定了测绘成果质量责任主体,测绘单位

2、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假如测绘成果质量出了问题,首先对其负责的是测绘成果的施测单位。测绘单位对测绘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担当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即测绘单位因施测的测绘成果不合格可能被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如停业整顿、降低或撤消资质等。民事责任即民商事法规定的责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其次百六十二条规定:“承揽人完成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揽人担当修理、重作、削减酬劳、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测绘成果的质量治理,公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标准。为提高测绘单位产品质量,对测绘单位来说,要提高本单位的产品质量,不得使用未经法定计量检定机

3、构检测合格的测量器具,不得供应未经检查验收或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测绘成果,应当坚持先设计后生产,不得边设计边生产,制止没有设计进展生产。测绘单位加强测绘成果质量治理,要贯彻“质量第一、注意实效、效劳用户”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意需求为目标,防检结合,全员参加,健全质量治理的规章制度,推行全面质量治理,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设立质量治理或质量检查机构,明确专职质量治理或检查人员,确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加强生产作业过程质量治理,完善过程检查,严格工序检查、,最终验收制度和质量评定制度。 二、本条做出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视治理”的规定。 本条

4、明确规定了行使测绘成果质量监视治理职责的部门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是全都的,该法第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法律对产品质量的监视部门另有规定,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质量监视治理是测绘行政治理的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提出:“加强质量与标准化、计量根底工作,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和计量检测体系,强化质量技术监视。”依据法律规定,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测绘成果监视治理的范围是各种测绘成果,包括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行政区域界限测绘、地籍测绘与房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履

5、行测绘成果质量监视治理的主要技术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测绘活动双方商定的特别技术要求。测绘法明文规定,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标准和标准,因此测绘活动双方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特别商定必需符合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测绘系统、测绘技术标准和标准的要求,否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此种商定条款是无效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质量监视治理职责的主要方式有: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质量监视治理体系;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视检验制度;依法查处质量不合格的测绘成果;向社会公布监视抽查的测绘成果质量状况。此外,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质量监视治理职责的方式还有对测绘单位在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器具是否经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检测合格进展监视,组织对全行业测绘成果质量评定,进展嘉奖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测绘单位的测绘成果进展监视检验的,可以托付有监视检验资质的机构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