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标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18532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标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标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标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标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标知识点汇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井田制(2)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3)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4)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是两极分化更为激烈(5)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4、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概况(1)手

2、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商周时期就形成了冶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增加了冶铁、制糖、丝织业等部门(2)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冶铁技术为例,商周时有了青铜铸造技术,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而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农具等方面的应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随着手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方式也在变化,由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到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手工业。(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的相应变化(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6)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欧许多

3、国家,是中国古代文明辉煌成就的象征(7)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5、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及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商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由于受此影响,古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闻名。6、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重农抑商和海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化?其一是传统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其二是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近代民族

4、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期民族工业的衰败时期外部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沦陷区国统区日本侵华“一战”结束和“二战”爆发国内社会状况民国建立并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爱国反帝斗争发展沦陷区沦为日本的局势和工业基地处于外国资本和“四大家族”的打击和压制之下经济政策推行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推行“适地适产主义”实行经济掠夺和控制政策外国资本主义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民族工业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经济状况出现了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沦陷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工商业深受侵蚀和排挤,损失巨大3、民国时期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在

5、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中共“八大”正确之处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了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1958年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接连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1960年冬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符合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是“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由此可知,在界定社会主要矛盾、确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内涵等方面,我们都要结合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并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与时俱进。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