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17983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此外,也有部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及课时安排不合理、逻辑顺序颠倒、内容重叠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

2、进一步提高。为使我校本科教育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创建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决定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作新一轮修订。为指导我校本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

3、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等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一、 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 15号)为指导,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要深入挖掘我校百年办学的本科教育教学积淀,

4、总结各学科和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建构专业文化和课程文化,打造品牌专业,以此进一步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充分体现我校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精英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相结合,坚持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本科教学理念。要力求符合我校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的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或复合型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定位;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切实构建专业理念先进、专业目标具体、专业特色鲜明、课程体

5、系科学、课程安排合理、课程大纲详实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要求(一)培养定位要准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要充分参考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和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依据,以师资队伍状况、教学条件等为基础,以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参照,做到清晰准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要体现专业的未来发展,要把定位、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融为一体。(二)培养目标要具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

6、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各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立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学术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要具有宽厚的基础,在系统、完整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某类或某几类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为今后认识、发现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各种客观规律,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应用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要具有坚实的基础,要在掌握系统专业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

7、专业基本技能,高度重视培养实践能力。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应用研究或实际操作,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应至少掌握两门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此类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以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三)专业特色要鲜明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方向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品牌,也关系到社会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认可度。要充分认识到,没有特色专业的大学就是没有特色的大学,没有特色方向或领域的专业就是没有特色的专业。积极倡导根据专业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特色方向,开设特色方向课程,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逐步

8、形成优势特色方向。专业特色要充分体现专业基础的宽、厚、实;专业特色方向要充分体现学科先进性和社会适应性。(四)课程体系要科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严格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和相应系列课程的精心组织。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必须充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与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要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对一些暂时没有能力开设、但对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课程,应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相关单位进修学习,以尽快开出;停止开设一些已经老化并且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无足轻重的课程。杜绝因人设课。 (五)课程安排要合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

9、排上要合理、有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避免理论课与相对应的实验课相脱节;每学期的课时分布要合理,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给学生有充分的消化和理解的时间,并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时间和空间条件。(六)培养类型要多样全面实施按学科或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根据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萃英班、基地班、隆基班和基础理论性较强专业以培养学术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应用性专业教育;所有专业均应制定双学位、辅修专

10、业教学计划,以满足部分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外语、新闻等应用型专业可探索“2+2”培养模式,拓展跨学科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资源。(七)实践教学体系要完善要明确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强化实践教学,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及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充分发挥各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的优势和特色,服务于教学。各应用性专业均应建立固定的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摸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多种途径。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三个方面有机融合,

11、建立与理论教学相互贯通、相互结合的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八)创新能力培养要重视进一步推进本科生进入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进行研究训练,建立学习和研究并进的教学框架和中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研究项目制度。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形式和途径,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科研的机会,强化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注重教学和科研互动,广泛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服务于高水平的本科教学。(九)国际交流要加强大学国际文化交流是更新观念和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提升学校国

12、际化水平。这是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能和作用,借鉴国(境)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注重在高等教育中体现和贯彻国际化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和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具备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和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变性,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尊重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由,

13、有利于培养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学分制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机制的学分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在课程组合和学习进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学习年限的弹性。在标准修业年限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某些刚性的规定。学生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可申请提前毕业;有特殊情形者可申请延期毕业。(二)课程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各专业均应开设多个专业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系列;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允许其通过自学方式完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三)考试方式的多样性。期中、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

14、小论文撰写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课堂知识考试与创新能力考查相结合等,提倡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查形式,以达到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四)培养过程的指导性。由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独立的自我设计比较模糊,所以配合学分制应设立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理论与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本科人才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理论是实践的科学依据,实践是产生思想、建立理论的源泉,而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理论的深刻领悟和对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深刻认识,

15、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思想,也不可能有新的理论的产生。本次修订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及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衔接。(二)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协调与统一的关系,知识的系统掌握是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的。没有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对专业理论的深入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专业思想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没有综合性、系统性的实践训练,就不可能保证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有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渐进过程。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要通过对学生的启

16、发、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讨论和实践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含专业特色方向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必修课的设置要体现基础性,强化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宽、厚和实上下功夫;选修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专业的方向性、前沿性,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高年级的分流和个性化培养。五、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及要求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形式上要保持全校的统一,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包括如下内容:(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严格按照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