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1754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杨艳;赵群;高波;康彦;李灯林;李军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在安徽淮北地区的人 工养殖技术,通过在实验室玻璃饲养缸中的养殖实验,确定对养殖条件的控制和人工 管理技术.实验主要通过人工干预管理,模拟蟾蜍野外水陆环境,监控水质、温度、湿 度等,引入增氧系统的设计和天敌防护措施;在食性驯化方面,保证食物的多样化,设计 并优化饲喂条件,确定合理配方,为下一步野外人工放养奠定了一定基础.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toad(B

2、ufo gargarizans Cantor)in Huaibei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Through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 in the glass cylinder of laboratory,the control of the farming conditions and artifici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were established.The experiment simulated the imitations of the toads natural habitat by manual

3、 intervention,including the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temperature,humidity,adding oxygen an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rom predators.To ensure the food diversity,we designed experiments to find the best feeding condition and reasonable formula.The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in the field

4、 of artificial stocking.【期刊名称】 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 2017(019)001【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 中华蟾蜍;仿生态;养殖技术作 者】杨艳;赵群;高波;康彦;李灯林;李军德 【作者单位】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 京,100700;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00;道地药材国家重点 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皖西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00;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 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00;安

5、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235000;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俗称“癞蛤蟆”1-2。中华蟾蜍的药用价值很高3-4,常以蟾酥、蟾衣、干蟾、 蟾皮作为药用。蟾酥是蟾蜍耳后的大毒腺和背部疙瘩所分泌的有毒物质,具有解毒 消肿、强心止痛等功效。蟾衣是蟾蜍每隔一段时间所蜕下的角质膜,具有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抗病毒的功效,并对肝腹水、癌症等有明显的效果。干蟾是把蟾蜍 整体进行干燥后所得来的,蟾蜍的腺体含有华蟾素。蟾皮是蟾蜍的一层表

6、皮,主要 用来开发药品,蟾皮的需求量比较大,其抗肿瘤有效成分蟾蜍噻咛的含量也较高5-8。中华蟾蜍 是目前国内蟾皮药材和华蟾素制剂的主要来源,目前的需求也比较大。近年来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中华蟾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使野生蟾蜍栖 息地大大受到限制,资源不断的减少1。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临床及生产需 要,大力开展规模化、规范化的人工养殖是保证中华蟾蜍来源的重要途径。中华蟾蜍为水陆两栖性,喜静怕惊扰,由于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弱,故为冷血变温动 物。合适的饲养密度与食物的营养组成对蝌蚪期的成活率和质量影响很大9,蝌 蚪期和变态期的水中含氧量对蝌蚪的生存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华蟾蜍B.gargar

7、izans在安徽淮北地区的人工养殖技术,通过在实 验室玻璃饲养缸中的养殖实验,寻求合理的饲养密度与理想的食物营养组成,以及 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控制和严格的人工管理,以提高幼蟾成活率,为建立规范化 的中华蟾蜍人工养殖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推广打下一定的基础。1.1 气候情况淮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 116.80,北纬 33.95,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 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4 46 m,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该地区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4 15 C,年平均无霜期203 d。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830 mm 左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71%,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由于气候的过渡性, 也常常

8、出现各种气象灾害,夏秋旱涝几率大,气候不是很稳定。通过在淮北地区中华蟾蜍养殖基地中安装的八要素 (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地湿、 光照强度、雨量、气压、风向、风速等)自动气象站,对当地环境进行监控,并对 数据进行记录。其温度和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1.2 水质条件中华蟾蜍养殖水质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的规定,对水中氨氮, 溶氧量,硫化氢等指标进行监测。2.1 引种在安徽省淮北地区实验基地进行养殖实验, 11月份底到12月份初分别从江苏、 河南、河北和山东四个地方进行种蟾的引种。本实验基地的蟾蜍养殖池根据用途分为种蟾池、孵化池、蝌蚪池和幼蟾池,并在池 中进行仿生态

9、养殖。从以上四个产地引种过来的种蟾放入种蟾池种等待来年的产卵 孵化。2.2 种蟾标准2.2.1 种性特征 种用蟾蜍的特征要明显。雄性有明显的婚垫,雌性腹部膨大、柔软, 卵巢轮廓可见而富有弹性。2.2.2 个体特征 个体大、体质健壮、皮肤光泽、无病无伤。2.2.3 亲缘关系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雌雄蟾蜍作种用。血缘关系太近(同胞、亲子) 的雌雄种蟾配对,受精率、孵化率均较低,且孵出蝌蚪成活率也低,生长发育也不 好。224成熟度应选用2 5龄青壮年蟾蜍。不宜选用5龄以上和2龄以下蟾蜍作为 种用。成熟度要尽量一致,便于产卵时间集中。2.2.5雌雄比例雌:雄比例为12:1。2.3 雌雄鉴别2.3.1繁殖季

10、节鸣叫雄蟾会鸣叫。在雄蟾咽喉腹面或下颌腹面有1 2个内声囊,为皮肤所掩盖,是由肌肉皱褶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双壁结构,能发生共鸣作用而 扩大喉部发出声音。(2) 婚垫 雄蟾有婚垫。春末夏初,雄蟾前肢内侧第一、二指基部局部隆起形成黑色 婚垫,也有在第三指上出现婚垫的。(3) 颜色 雄蟾背部颜色比雌性要深呈黑绿色。2.3.2 非繁殖季节(1) 大小 雄蟾个体较雌蟾小。(2) 前臂 两前臂粗壮而有力。在爬行时,前肢肘关节向外侧扩展而前肢直立起来。3.1 抱对蟾蜍大多在春季进行交配产卵,选择体格健壮,体表无病无损伤和腹部膨大卵巢发育明显的蟾蜍。将选择好的种蟾放入种蟾池内,当环境气温在14 C左右时,雄蟾 蜍

11、会用前肢紧紧抱住雌性蟾蜍以促使其性腺发育成熟并产卵(图3)。3.2 产卵及孵化种蟾在淮北地区第二年的2月16号前后开始产卵,产卵时环境气温在10 C左右。卵的受精在水中完成,受精卵外面有一层卵胶膜包裹。此时,在种蟾池中放入捆状的金银花干枝(一捆4 kg左右),种蟾产出的卵带附着在上面,避免粘结成团在一 起,影响蝌蚪的孵化。受精卵孵化时的环境气温在10 15 C左右,从卵带开始断裂到蝌蚪完全分离大 概所需的时间为一周左右(图4)。刚从卵膜中孵化出来的蝌蚪不需要进行喂食,依靠吸收剩余卵黄来维持生活。当蝌 蚪成形后的23 d可以用蛋黄喂食,其方法是将煮熟的蛋黄捏碎用水搅拌后撒入 水中供蝌蚪取食(图5

12、)。3.3 蝌蚪期饲养管理孵化出的蝌蚪在孵化池喂养15 d左右后,部分蝌蚪被转移到室内实验室中进行饲养,在饲养过程对水质进行控制。余下的蝌蚪被转移到室外蝌蚪池进行养殖。 实验室中的蝌蚪在饲养过程中,进行食性实验和密度实验以确定蝌蚪的最适宜的饲 料和最适人工饲养密度。蝌蚪被饲养在若干玻璃饲养缸中,每个玻璃饲养缸的长x 宽x高为150 cmx100 cmx60 cm,缸内水深为玻璃缸的三分之一高度。玻璃饲养缸放在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的室内环境中。实验室中的顶棚可自动开启和 关闭,并安装了加氧系统,每个玻璃缸内都放置一个加氧孔,根据需要随时给玻璃 缸内的水中加氧。蝌蚪来自于同一天受精的卵团,并在分组前

13、随机混合。根据食性 实验和密度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分组。定期进行检测主要水质指标,保证其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的规定。每天定时定量喂食。每天喂食2次,分别为上午8:30和下午2:3 0各1次;每 次投食量为饲养缸中蝌蚪总重量的10%左右,每隔7天根据蝌蚪的实际重量调整 投食量。每隔7 d测量和记录5个样本,主要测量其体重、头体长、尾长和死亡 个数,直到蝌蚪全部变态完毕。正常的情况下每缸每天换水一次。如果水中硫化氢及氨氮含量较高,会导致水环境恶化,使蝌蚪大量死亡。因此,在 饲养管理中,勤换水和持续增氧非常重要。3.4 变态期饲养管理 用沙子和砖块瓦片在缸内铺建三分之一面积的陆

14、地,陆地和水接触的一面边缘要有 一定的缓坡,便于蝌蚪在变态期间幼体随时登陆和下水,能够顺利完成水陆两栖的 过渡阶段。刚处于变态时的蝌蚪不吃不动,能量消耗大,若幼蟾体质不健壮,死亡率增大,故 前期饲养很重要。蝌蚪变态期间,身体结构发生很大转变,由腮呼吸变成肺呼吸,口开始裂开张大, 体内各系统不断变化,蝌蚪仍然都处于水中的生活环境,若增氧机不能每24小时 持续增氧,间断供氧的话,会造成蝌蚪大量死亡,后期会作相关规范,增氧机每天 24小时持续增氧,水也要常换。在淮北地区的蝌蚪从孵化到完全变态完成整个历程为当年的2月16日到5月20 日经历了 3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蝌蚪在生长到30 d左右出现了后肢芽,

15、60 d左 右开始有退尾。但由于蝌蚪的变态是不同步的,即使是同一日龄的蝌蚪,早变态的 已长出四肢,而迟变态的仍是长尾一条(图6、图7) ,因此,就整体而言,应继续 投喂,只是投喂量要逐渐减少,直至全部变态成幼蟾。中华蟾蜍B.gargarizans在蝌蚪饲养密度和饲料营养组成研究实验中表明:饲 养密度实验和饲料种类实验中,中华蟾蜍蝌蚪临近变态时(变态前)和变态后的成活 率分别为68.7%96.3%和5.7%36.0% ; (2)中华蟾蜍蝌蚪的最适养殖密度为 1000只/m2 , 11(28%玉米粉、19%豆饼粉、16%肉骨粉、17%鱼粉、10%酵母、 3%多维和6%新鲜蔬菜),IV(43%玉米粉

16、、13%豆饼粉、0%肉骨粉、6%鱼粉、 10%酵母、4%多维和24%新鲜蔬菜)和V(牛蛙饲料)等3种饲料均为中华蟾蜍蝌蚪 较为适宜的饲料10。4.1 饲养环境用沙子和砖块瓦片在缸内铺建2/3面积的陆地,陆地和水接触的一面边缘要有一 定的缓坡,便于幼蟾随时登陆和下水。4.2 水质监测 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内有良好的光照与通风。检测主要水质指标,保证其符合渔业 水质标准(GB11607-1989)的规定。幼蟾期大部分的栖息地都在陆地,相对于水质的要求要比蝌蚪期低,所以在水质监 测上可以一周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换水。4.3 投食定时定量喂食。每天喂食2次,分别为上午8:30和下午6:30各1次;每次投 食量为饲养缸中幼蟾总重量的 10%左右,每隔 7 d 根幼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