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17525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水利勘测设计院二0二0年()月()日1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评价依据21.3技术路线31.4研究内容31.5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32基本情况32.1建设项目概况32.1.1工程设计布置原则32. 1.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42. 1.3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42. 1.4 排水系统52.2 河道基本情况52.2.1河道概况52. 2. 2河道地质条件62.2.3水文、行洪82. 2. 4水文泥沙14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152. 3.1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152. 3.2主要桥梁情况152. 3. 3 其它情况153河床演变分析1

2、6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16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163.2. 1河道形态变化分析173. 2. 2河道冲淤量174防洪评价计算18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184. 1. 1模型计算控制方程184.1.2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194.1.3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204.2数学模型验证214.2.1模型验证计算资料21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214.3计算条件224.3.1 计算方案224. 3. 2拟建工程概化224.4计算成果分析224. 4. 1 断面缩窄率分析224. 4.2 对水位影响分析234. 4. 3对流速影响分析234. 4. 4对流场影响分析234.5护堤工程稳定性分析计算23

3、5防洪综合评价235.1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235.2对行洪的影响分析245.3对河势的影响分析245.4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255.5对其它事宜影响分析256结论251概述1.1项目背景#地处重庆东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距重庆327公里,下距宜昌 321公里,是重庆东西部地区的结合地。#区位于渝东北,自古以来为水陆交通要 冲,是重庆市、川东北、湘鄂西、陕西、黔北等地区的物资主要集散地。重庆直辖后, #区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是重庆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三峡库区水 陆空交通枢纽,也是三峡库区重要工业、商贸和移民迁建城市。#城区面积4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69

4、. 5万人。城区用地结构形态为多中心 组团式布局结构,由龙宝、天城、五桥三大片区,高笋塘、枇杷坪等八大组团构成。 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对#城区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淹没计算,淹没区人口占城区总 人口的47. 6%,房屋淹没比重约48%,城市一半将被淹没。目前#城区北滨大道 是现有的城市道路、港口码头、市政管线的主要大道之一,由于北滨大道临江,维护 改造好北滨大道,是保持城市原有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城市发 展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北滨大道畅通也将有效地解决旧城高笋塘、枇杷坪组团在三 峡水库运用后与整个城区交通骨干网络的衔接问题。()河流域位于重庆市#区中北部,界于E1080 08z10

5、8 23/和N30 47/30 54,之间,为长江上游干流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区分水镇三正场 响水沟,全流域面积228.2km2,至至河道长30.6km,平均比降8.7%o,流经三正、李 河、高粱、沙河、红光、映水、周家坝、白岩、钟鼓楼等场镇街道后于南门口注入长 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具有治理()河流域水土流失,拦截()河流 域泥沙进入长江干流,减少对三峡水库危害,降低库区该部分消落带影响,进行库岸 整治、恢复城区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城市 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因此于2002年开始在()河下游万安桥上游 150m处设计修建#湖拦砂坝形成

6、正常库容4226万m3,稳定水位169.00m (吴淞高 程)以解决泥沙入库和消落带及消落滩地等问题。天仙核心区库岸整治工程位于# 湖大坝至沙河吴家湾,总长约3.86km.该段河道两岸外侧滩地形态复杂、岸线曲折、 凹凸不齐,原天然主河道为不规则“V”字型,上沿为宽度不等的阶地,构成#区 三大片区、八大组团中的龙宝、天城片区之间的高笋塘、周家坝、枇杷坪核心组团地 带,修建#湖拦砂坝形成的#湖将该片区主城区形成有机整体,#湖核心区含1 号13号地块。6、13号地块位于#湖核心区入口段,该两地块由重庆江大苏海建 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川东南地质勘察研究院进行了详细地质勘察,报告表明,该 地块在三峡水

7、库运行中各主要不利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在6号、13号 地段存在安乐寺滑坡、沙河子滑坡群等。在三峡蓄水前曾采用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在 自身部分进行了整治,但若不对6、13号地两岸进行整治,必将引起滑坡等地质灾害 或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上述前缘引起滑坡,必将带来牵引滑坡,带来更大的地质灾难 和损失。因此必须对#湖核心区各地块实施综合治理,通过该地块地勘报告资料分 析,针对其地形地质构造特点,根据三峡#湖修建性详细规划,结合#区大量 移民在建工程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和弃渣,考虑到库岸 抗冲刷能力和水土流失,对()河两岸前沿采用块石碾压,块石或浆砌石护坡进行 回填反压,对

8、核心区库岸稳定防冲进行治理,并对两岸后缘城区滑坡安全减少水土流 失、二次污染、建筑造地、城市环境治理和交通功能起到良好作用。由于本工程兴建占据了河道部分水域,改变了工程附近河道的边界条件,将对工 程河段局部范围的水流运动产生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三条“在 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 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 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 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

9、通知(水建管2001618号),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 设项目要“严格进行防洪与河势影响论证”的要求;重庆#湖置业有限公司委托中 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就本工程建设对#湖河势、河道行洪及沿岸防洪设 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依据评价的主要依据为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文件及相关规程 等,主要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 公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

10、国务院第3号发布);(4) 防洪标准(GB5020-94);(5)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年7号文);(6)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7)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利部办公厅,2004年7月);(8)三峡(围堰发电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2002年5月,长江水 利委员会);(9)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93年7月,长江水利委员会);(1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11)重庆市#区()河万一中段消落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11、,2008年5月);(12)三峡#湖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5年8 月);(13)#湖核心区各地块地质勘测报告(长江、川煤、川东南等勘察院,2005 年2007年)(14)#湖核心区各地块护岸工程初步设计文件(长江勘察院、中国华西工程设计 建设有限公司,2007年2008年)(15)水土保持报告(#水土保持站,2008年5月)(16)重庆市#区()河#湖核心区库岸综合治理(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 有限公司)(17)()河核心区涉河建设方案报告(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2008年5月)(18)#区()河库岸综合治理工程核心区防洪评价报告2008年51.3技术路线

12、收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相关资料,了解工程地质勘测工程布局,工程结构及工程 主要设计参数等。实地勘查工程建设场地、工程河段的基本情况及工程河段主要涉河 建筑物的分布情况。收集历年来#河段实测的水道地形图(20022007年4次)、固定断面(2002 2007年6次)和水文泥沙资料(1951年2006年),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水沙运动 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河势变化规律,预测河床 演变趋势。收集工程河段已有可研成果,对该河段已编写的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 审的涉河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成果,在进行本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时可作适当参考。本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方法是采用实测统计和用

13、二维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演算, 对工程建设前后河段的水流运动变化情况进行数学模拟。在综合考虑工程兴建后对河 段水流可能的影响长度,并结合现有水文资料情况,确定模拟河段范围上其原万一中 至沙河大桥,全长约682m。1.4研究内容分析工程河段近期演变情况及其演变趋势,计算分析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运行 初期和#湖拦砂大坝实施近期阶段及竣工后,工程对河道洪水水位、蓄水期水位以 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 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防洪堤等水利工程以及涉水工程设施影响程度, 进行工程对防洪以及河势影响评价。1.5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本文涉及到的高程

14、系统: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采用吴淞高程,其它高程系统均采用 1956年黄海高程。两基面换算关系为:黄海基面高程一吴淞基面高程=1.70m;本文 涉及的平面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2.1.1工程设计布置原则根据#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三峡#湖修建性详细规划,#湖核心区库岸整 治工程建设目的,工程需要采用护岸工程回填造地结合的形式,建设#湖核心区及 护岸工程,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用地、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库岸再造、冲刷、 坍塌、滑坡、保护已建的滑坡治理工程,同时应尽量减少工程对河道水流运动的影响。 因此工程研究和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工程实施以维护河道稳定,保持现有河势特点为前

15、提,统筹兼顾上下游、左 右岸建设发展,减少对防洪、河势、水土保持、旅游开发、河运等方面的影响。2)护岸工程需平顺河岸,包括平顺汛期和汛后蓄水期岸线,根据河道沿程地形 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天仙#湖核心区沿岸平面布置,对工程断面形态进行调整, 以保持整个河岸平顺。3)充分考虑三峡水库建库运用过程中情况,符合#湖拦砂坝形成的水域规划, 基本不占用河道有效过流断面面积。4)尽量减少工程对#湖水库库容的影响,并基本做到回填方量最少。5)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充分注意工程河段的环境保护,建设亲水型防洪工程。2. 1.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6、13号地块位于#湖核心区上游段,其位于原万一中至沙河大桥全长682m, 其地理位置见区位关系图。根据三峡#湖修建性详细规划、6、13号地块地勘报告、#湖核心区综 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方案报告,该地块两岸护岸全长1349m,工程采用护岸与造地 综合治理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