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17283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第六章 课程资源观)学习目标明确新课标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了解课程资源的广泛性的特点,树立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老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的观念,重点掌握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的理念,了解学生的体验、情境、环境、创生性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其中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等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科书这一范本,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和创生性课程资源。学法指导教师首先要复习建构主义课程观,为本章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再理顺本章的内部结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

2、科书。-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总结:情境是课程资源,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树立大课程资源观。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反思自己教学中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身边蕴含了这么多课程资源,我们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呀!专题概要一、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三)提倡教师教学创新二、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 (一)关于课程资源 (二)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三

3、、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 (一)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二)是用教科书教,不是教教科书四、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的资源 (一)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 (二)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 (三)开发与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五、情境与环境也是课程资源 (一)情境是课程资源 (二)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六、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 (一)在师本、师生互动善于发现创生性资源 (二)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捕捉和利用创生性资源 (三)有选择地利用创生性资源重点解析一、如何理解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新课程赋予教学过程以新的内涵,它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机械传输,也不再是课程计划的简单的实施,

4、而是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是课程的再开发的过程。一方面开发学生的经验与智力,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生动、具体、现实的实践中去学习;另一方面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支持系统,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做支撑,再理想的教学与课程也难以实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教材的编写由专家走向教师,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走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这时的教学就不再知识的传递和教材的执行过程了,而是对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对课程内容生成与转化、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二、叶澜教授解释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的含义是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5、课堂焕发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三、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利用教科书?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只不过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干资源载体之一。课程既不是文本也不是经验。教科书所承载的只是一种素材、一个方向、一些范例,它们还只是死的,真正让它们活起来,还需要学生的真情投入、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环境与情景,需要师生之间的水乳交融。这些活的东西教科书没法提供,也不可能提供。教科书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多好的教科书,它们都是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编写的,都是为一定群体编

6、写的,编写出版都要经历过一段时间,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远离生活界、很难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落后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等弊病。广大教师必须明确,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科书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走出校内资源和教科书的狭隘视野,更多地去开发和利用一些条件性的和素材性的课程资源,补充校内资源和文本资源的不足,积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服务。所以我们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以教科书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典范,把教科书作为平台建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联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实际,能使学生依据教科书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

7、,激发其创造潜能,创造并开发基于教科书再生课程资源。四、课程资源如何分类?如何树立正确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它的种类很多: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划分为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按学生接受教育方式分为家庭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从不同视觉将课程资源分为主体性资源、内容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情境性资源、创生性资源。它们之间互相交叉、互相包容,共

8、同构成了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是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情境和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在教学论中,情境一般指课程实施的心理环境,环境则特指课程实施的外部物质条件、外部因素。教师要创设情境对书本知识进行扩充和再生,再现生活场景,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在做中学、体验中学、互动中学、交往中学,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增强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讲,影响更大和更直接的是小环境,对于教师来讲,很难改变大环境,但小环境我们却可改变和利用,教师不空忽视家庭、社区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文化环境,营造教室育人环境,正确利用

9、潜在隐性的同伴群体环境,使几种教育环境互相协调、保持一致、实现互补,加强教育环境作用的有效性。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一无形重要课程资源:首先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其次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再次开发与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从心开始,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因为它真实、亲切、开放、延时。新的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其生成是永恒的,要在师本、师生互动中善于发现创生性资源,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捕捉和利用创生性资源,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创生性课程资源,来丰富课堂,使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英国教育家怀特说:教育只有一种素材,那就是生

10、活的一切方面。可见课程资源到处都是,小 结课程资源到处都有,我们并不缺乏,我们缺乏的是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它的种类很多: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划分为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按学生接受教育方式分为家庭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从不同视觉将课程资源分为主体性资源、内容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情境性资源、创生性资源。它们之间互相交叉、互相包容,共同构成了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只不过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

11、干资源载体之一。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情境和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一方面开发学生的经验与智力,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生动、具体、现实的实践中去学习;另一方面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支持系统,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做支撑,再理想的教学与课程也难以实现。自测题一、选择题 1、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地体现在( ) A、选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乡土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

12、)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研究性课程 3、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 ) A、创新意识 B、创新态度 C、创新方法 D、创新能力 4、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5、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7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8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是 ( )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

13、、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9、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 A、要形成教学意识 B、要了解学生 C、编写教材 D、形成课程意识二、判断题 1、新课程资源观认为学生中个性化思索、个性化的视角、个性化的理解方式等学生文化,也是课程资源。(是 否) 2、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了具体统一的规定,便于教师教学。(是 否) 3、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是 否) 4、课程资源相互独立,界限分明。如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是 否) 5、教科书是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是 否) 6、新课程资源理念具有开放性特点,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科书。(是 否) 7、学生的体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和(是 否)利用好这一重要的资源。(是 否) 8、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其实就是利用了情境这一课程资源。(是 否) 9、情境是课程资源,环境不是课程资源。(是 否) 10、创生性资源对我们教学都是有利的,我们应该全部利用。(是 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