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堂号的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17173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堂号的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客家堂号的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客家堂号的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客家堂号的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客家堂号的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家堂号的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堂号的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客 家 堂 號 的 來 源賴中生客家人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保留堂號最完整的族群。至於堂號剛開始時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古代華夏民族,為了辨認自己姓氏親族而設的標誌。客家人從中原南遷應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不過一般認為大量南遷是在東晉元帝時代,即公元317年(五胡亂華)之際,以及南宋淪亡之後。先到安定地區的客家人為了收留逃難的宗親,他們在自己的中堂掛上堂號,使晚到的難民可以輕易辨認自己的親族,以便得到暫時的照顧。久而久之,堂號便成了客家姓氏的代號。不過由於通婚、遷移等因素,並非所有姓氏只用一個堂號,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至於堂號是怎麼

2、取的呢?從堂號的名稱來看,大部份是採用祖先的居留地,有些採用祖先的遺言或古文的經句,有些則是兩姓堂號的混合品。下面是我目前所收集到的堂號來源,特別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姓堂 號堂 號 來 源張傅清河堂清河: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北省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陳鍾賴潁川堂潁川: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許州、陳州、汝寧、汝州一帶,蓋指穎水流域。賴積善堂積善:出自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邱蕭河南堂河南:周朝設有河南縣,漢朝時改為河南郡(郡治在洛陽),地區包括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洛陽一帶。蕭蘭陵堂蘭陵:周朝已有此地名,晉朝設有蘭陵郡,地區包括山東

3、省嶧縣一帶。朱沛國堂沛國:漢朝設有沛國郡,原為秦朝的泗水郡,地區包括安徽省宿縣一帶。馮楊弘農堂弘農: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靈寶縣一帶。何盧江堂盧江: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安徽省盧江縣一帶。許高陽堂高陽:原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名字(黃帝昌意高陽),漢朝時被用來當做郡縣之名,地區包括河北省高陽縣一帶。徐東海堂東海:周朝已有此地名,漢朝設有東海郡,地區包括山東省兗州、江蘇省邳縣一帶。黃江夏堂江夏: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湖北省雲夢一帶。古新安堂新安:秦漢郡縣之一,三國吳郡名,地區包括浙江淳安縣一帶。郭汾陽堂汾陽:漢朝設有汾陽縣,周代屬於晉侯,唐朝大將郭子儀受封於此,故郭姓多以汾陽為堂號,地區在山西省

4、境內。李彭董隴西堂隴西: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周代已有此地名,地區包括甘肅省蘭州、臨兆、鞏昌、秦州一帶。林西河堂濟南堂西河:漢朝郡縣之一,夏商周三代已有此地名。地區包括山西省離石縣一帶。唐玄宗追封林氏祖先為西河伯爵,故林氏多以西河為堂號。濟南: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山東省曆城縣一帶。劉彭城堂彭城:劉邦曾率領56萬大軍襲擊彭城,但被項羽三萬人打的大敗。然而劉邦知人善用,最後終於滅了項羽,統一了中國。為了紀念彭城失而復得的慘痛教訓,劉家後裔用彭城做為堂號,地區包括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一帶。又有正義輿地志這麼說: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羅豫章堂豫章:秦漢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江西省南昌一帶。石廖武

5、威堂武威:秦漢郡縣之一,甘肅省武威一帶。廖周藍汝南堂汝南:漢朝郡名,地區包括河南省舊汝寧、陳州二府,安徽穎州府。宋京兆堂京兆:漢於此設郡,京兆原是京師的別名,地區包括陝西秦嶺以北、西安以東至華縣、渭水以南一帶。蘇武功堂武陵堂武功:漢於此設縣,地區包括陝西省武功縣一帶。武陵: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湖南省常德縣一帶。蔡江濟陽堂濟陽:周朝地名,漢於此設縣,地區包括山東省陶縣一帶。曾三省堂魯國堂三省: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姓後裔為了紀念曾子,於是採用三省為堂號。魯國:魯國原為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封地,位於山東曲阜一帶。曾子為孔子的學生,他們都是魯國人,所以曾姓後裔也用魯國做為堂號。童雁門堂雁門:漢朝郡縣

6、之一,戰國時為趙地,地區包括山西寧武、朔平、大同一帶。王溫太原堂太原: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夏禹曾定都於此,地區包括太原、汾州、保德、平定一帶。吳延陵堂延陵:春秋為吳邑,吳太伯為周文王的伯父,其十九世孫夢壽被立為吳王,夢壽第四子季札有仁德,被封於延陵,故吳姓子孫乃以延陵為堂號,地區包括江蘇武進縣一帶。巫平陽堂平陽:周朝地名,原為唐堯國都,漢時於此設縣,三國為魏郡,地區包括山西省臨汾縣一帶。游廣平堂廣平:漢時於此設縣,地區包括河北省雞澤縣一帶。堂號、堂聯與客家之“根”作者:顾涛 客家祠堂文化在客家文化中較爲引人注目,而堂號與堂聯又是其祠堂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在不斷南遷的歷史過

7、程中,在閩、粵、贛、桂等地定居後,出于尋根念祖、懷念故土的心理需要和精神訴求,繼承華夏傳統文化獨特的楹聯和牌匾藝術,幷結合其祖先南遷及在定居地艱苦創業的經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 客家人由于注重崇先報恩,尊祖敬宗,所以特別重視修譜牒、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號、堂聯最好地表達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揚祖德的情感。堂號作為祠堂的名號,是某姓的標誌,取名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取自祖先的發祥地、望出地;還有一種是爲紀念祖先的官銜、勳績、德行。由此可以看出,堂號代表著族源和血統、歷史和榮譽。堂聯採用中國傳統的對聯形式,對仗工整,特點鮮明,一般都有“家聲”、“世澤”等專用語,而且大部分強調祖先功業和祖居

8、地名。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是歷次南遷的大多數客家先民的祖居之地,史不絕書的記載和諸多的遺跡,從不同角度幾乎都能證明這一點,而堂號和堂聯則是最為有力、最為直接的證據。客家學學者鄧迅之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一書中指出:“客家每姓必有堂號,此種又稱為郡號、地望的,多半是河南地方之名,這表示客家人縱使飄萍萬裏,仍然數典記祖,不忘中原故鄉。”事實的確如此,客家的堂號、堂聯清楚地指出了客家的來源,證明客家確實源于中原、源於河洛。讓我們走進客家祠堂去感受一下歷史的真實吧: 丘姓,堂號河南堂,堂聯:鴻艫世第,樞密家聲。丘氏望出河南光州固始,故以河南為堂名。“河南”,漢代郡名,在今河南省新鄭、洛陽、臨汝之間。

9、許姓,堂號高陽堂,堂聯:高陽世澤,洛水家聲。周武王封炎帝後裔孫伯夷後代姜文叔于許(今河南許昌),曾散居高陽郡(今河北高陽縣東)一帶,後複遷回河南上蔡、洛陽、寶豐等地。 陳姓,堂號潁川堂,堂聯:潁川世澤,大史家聲。陳姓為虞舜之後,周武王時封于陳國(今河南淮陽),後屬潁川郡,故名潁川堂。 鄭姓,堂號滎陽堂,堂聯:家傳詩教,聲響蓬萊。郡望出于河南滎陽,祖先姬姓,封國號鄭,子孫為姓,世屬中州。 楊姓,堂號弘農堂,堂聯:四知世第,三相家聲。楊姓起源於山西,但後來遷居各地,以河南弘農(今河南靈寶北)人數為最多,乃以弘農爲堂名。 鍾姓,堂號穎川堂,堂聯:高山流水,舞鶴飛鴻。 謝姓,堂號東山堂,堂聯:東山世第

10、,西晋家風。謝氏先祖為炎帝之嗣,至周宣王時封其後人申伯于謝(今河南汝南謝城),故以謝為氏,世居陳留,其後隨晉東渡,衍族江左,後由南遷至寧化等地。 賴姓,堂號穎川堂,堂聯:穎川世德,東晋家聲。古時汝南褒侯縣有賴亭,即故賴國,以國為氏。 廖姓,堂號汝南堂,堂聯:萬石家聲遠,三洲世澤長。廖氏系黃帝之後,商王封其地在汝南郡(河南汝南), 以國為姓。 程姓,堂號安定堂,堂聯:“重黎聰哲,休父疏支;玉色金聲,祥雲瑞日”。程為顓頊後裔,後代休父在周宣王時被封爲大司馬,以功封于程地(河南洛陽),以封地為姓。 蔡姓,堂號濟陽堂,堂聯:“理學傳程朱之脉,著述授谷梁之書”。周文王弟王子叔度,被武王封于蔡(今河南上蔡

11、),子孫以封地為姓,發祥於濟陽郡(今山東、河南交界一帶)。 韓姓,堂名南陽堂,堂聯:“南陽望族,北斗高名”。韓姓源出于周武子,武子輔佐晋獻公,有功封于韓原,以封地爲姓,是南陽、潁川望族。 葉姓,堂號南陽堂,堂聯:“介節如山,清平似水”。春秋後期,楚昭王封沈尹戎兒子諸梁于葉(今河南葉縣),子孫以封地爲姓,後爲南陽望族,因名“南陽堂”。主題:客家堂號的來源發言人:賴中生203.203.212.1342004-11-29 13:07:49客家人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保留堂號最完整的族群。至於堂號剛開始時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古代中原戰亂時,客家人為了辨認自己姓氏親族而設的標誌。 客家人從中原南遷應該可以追溯

12、到秦始皇時代,不過一般認為大量南遷是在東晉元帝時代,即公元317年(五胡亂華)之際,以及南宋淪亡之後。先到安定地區的客家人為了收留逃難的宗親,他們在自己的中堂掛上堂號,使晚到的難民可以輕易辨認自己的親族,以便得到暫時的照顧。久而久之,堂號便成了客家姓氏的代號。 不過由於通婚、遷移等因素,並非所有姓氏只用一個堂號,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 至於堂號是怎麼取的呢?從堂號的名稱來看,大部份是採用祖先的居留地,有些採用祖先的遺言或古文的經句,有些則是兩姓堂號的混合品。 下面是我目前所收集到的堂號來源,特別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張-清河堂-清河: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北省清河縣、山東省清平

13、縣一帶。 陳-潁川堂-潁川: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釵、陳州、汝寧一帶。 邱-河南堂-河南:周朝設有河南縣,漢朝時改為河南郡(郡治在洛陽),地區包括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一帶。 朱-沛國堂-沛國:漢朝設有沛國郡,原為秦朝的泗水郡,地區包括安徽省宿縣一帶。 鍾-潁川堂-潁川: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釵、陳州、汝寧、汝州一帶。 馮-弘農堂-弘農: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靈寶縣一帶。 傅-清河堂-清河: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河北省清河縣、山東省清平縣一帶。 何-盧江堂-盧江: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安徽省盧江縣一帶。 ?-高陽堂-高陽:原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名字(黃帝昌意高陽),漢朝時被用

14、來當做郡縣之名,地區包括河北省高陽縣一帶。 徐-東海堂-東海:周朝已有此地名,漢朝設有東海郡,地區包括山東兗州、江蘇邳縣一帶。 黃-江夏堂-江夏: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湖北省雲夢一帶。 古-新安堂-新安:秦漢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浙江淳安縣一帶。 郭-汾陽堂-汾陽:漢朝設有汾陽縣,周代屬於晉侯,唐朝大將郭子儀受封於此,故郭姓多以汾陽為堂號,地區在山西省境內。 賴-潁川堂-潁川: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地區包括河南省釵、陳州、汝寧一帶。 -積善堂-積善:出自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李-隴西堂-隴西: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周代已有此地名,地區包括甘肅省蘭州、臨兆、鞏昌、秦州一帶。 林-西河堂-西河:漢朝郡縣之一,夏商周三代已有此地名,地區包括山西省離石縣一帶。唐玄宗追封林氏祖先為西河伯爵,故林氏多以西河為堂號。 -濟南堂-濟南:漢朝郡縣之一,地區包括山東省曆城縣一帶。 劉-彭城堂-彭城:劉邦曾率領56萬大軍襲擊彭城,但被項羽三萬人打的大敗。然而劉邦知人善用,最後終於滅了項羽,統一了中國。為了紀念彭城失而復得的慘痛教訓,劉家後裔用彭城做為堂號,地區包括江蘇省徐州市一帶。又有正義輿地志這麼說: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 羅-豫章堂-豫章:秦漢郡縣之一,地區包括江西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