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1713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 1.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学问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

2、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3、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行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假如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假如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

4、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但凡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行以采纳呢?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但凡可以躲避祸害的方法为什么不行以做呢?采纳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愿采纳;采纳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愿采纳。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峻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丢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假如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承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愿承受

5、。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承受了它。这样,高 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熟悉的穷人感谢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承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承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承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承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承受,现在为了熟悉的穷人感谢自己承受了它。这种做法莫非不应当停顿吗?这就叫做丢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3.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快乐。砍倒竹子,开拓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观察一个小潭,潭水非常凉爽。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局部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

7、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外形。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似乎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灵敏,似乎和游玩的人相互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曲折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叉,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围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安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充满着悲伤的气息。由于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行长期停留,

8、于是登记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4.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宠爱的特别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宠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

9、常宠爱牡丹。而我唯独宠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芳香,笔直干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欣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宠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宠爱,固然就许多人了! 5.初中文言文必背名篇与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10、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落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伤心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力量。 人经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堵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假如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经常会有覆灭的危急。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