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体验.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16639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体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体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体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体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体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体验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一中 王海荣 441123摘要:现今的中学生进入初中时的年龄稍有提前,他们的心理体验、生活体验相对滞后于智力发育、学业进度。这种表现在七年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初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生活情境,这样才能提高上课的效果,才能很快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每位教师务必要用心体会的。关键词:走进学生生活 实施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引进竞争机制 清史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同观众讲,他每做一期专题,都要准备四万字左右的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是为了关注观众的体验,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

2、。一位资深的学者、专家,难道还不能轻松地满足观众的需要?阎先生说,他与观众并非学术交流,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他可以放开讲;观众不感兴趣的观点,哪怕它是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也可以不讲。自己准备的多一点,讲演中调控的灵活性就大多了,这样对观众有利。 专家给大众进行文化普及,治学态度尚如此严谨。这给我们当老师的启示还不够大吗?当我们面对一群孩子,不是更应如此吗?那么,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学生的体验呢?概而言之,要以人为本,要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要明白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学得最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缩短教与学的差距。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面对新教材,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走进学生生

3、活。要想走进学生生活,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生活。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不到十二岁,认识事物偏重于感性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具有不可超越性,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特点,往往会犯过高估计学生能力的错误。例如: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界中常见的生命现象,能恰当地举出例子的并不多。说明他们对“生命”一词有些茫然。又如:让学生答细胞由哪些物质组成?他会回答:细胞质、细胞核等。很显然,关于“物质”和“结构”这样的抽象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尚未形成。不考虑、不关注学生的体验,过早地、生硬地使用了这些抽象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明察秋毫,及时地抓住学生的疑惑,走进学

4、生的生活,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如我们可以通过变式问答,进行知识的迁移,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先问学生“自行车的结构”,他们都能回答;再问“自行车由什么物质组成”,答的就参差不齐。在点评后,接着在进行类比:就房屋而言,结构就是说它的样式(楼房或平房),物质组成就是指盖房用的砖头、泥沙等。这样一来,学生对以上两个词汇的理解就清晰多了,准确多了。 事实证明,走进学生生活,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能使学生若有所悟、豁然开朗、怦然心动、眉飞色舞 二、尽可能实施直观教学。生物学的直观教学太重要了。因为此时的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缺乏想象力,对于图形的观察缺乏空间意识,他们就是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我们应想尽办

5、法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模型资源、标本资源,再有就是网络多媒体资源,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建设和开发课程资源。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我曾用橡皮泥制作红细胞模型,用气球、一次性输液管制作肾单位模型,用大号一次性注射器演示容积变化和气压的关系等。想方设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升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我们的教学便能成为孩子们的“享受”,课堂便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三、以奇激趣、以疑促思。大家知道,一部好的电视剧,必有很高的收视率。除了故事本身的因素外,收视率高的主要原因还应归功于导演执导有方。好的导演无不重视故事情节的发展规律,都力求做到:集始

6、有冲突,集中有高潮,集末有悬念。让观众留连忘返,如醉如痴。并且,剧情的发展往往出观众的意料之外,给观众以新奇之感,使观众颇为震惊。老师上课,和导演执导很类似,那就是要时时刻刻紧扣学生的心灵。如何去紧扣学生的心灵?关键是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上新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固然有新的感受,但对于学前有预习的同学而言,就不见得了。没有新,就谈不上好奇,怎么办?那就想办法推陈出新,尽力去找一些有趣的材料来,并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做到以奇激趣,以疑促思。例如,我在上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一棵玉米一生需要吸收100千克的水,而作为构成玉米身体的这一部分水不足1千克。其余99

7、千克的水,并未留在玉米体内,它到哪儿去了?生答:蒸发了。那不是很浪费水资源吗?生答:不是。为什么说不是浪费,请展开讨论。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又提出了关于水分蒸腾的作用,水分蒸腾的“门户”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不断的释疑与解惑中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时,尽管问题的顺序和教材内容并不同步,但给学生的感觉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四、引进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青少年还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不甘落后,想赢怕输,特别要面子。针对这些现象,我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自挑学习对手,要求对手要比自己略优。二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展开竞赛:赛

8、作业质量、赛课堂答问、赛主动提问、赛考试成绩、赛综合评价等,这种长时间的竞赛,有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斗志,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方法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优异时,给这些学生表现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以师自居,让他们去面对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分析过程、解题方法、学习经验等向同学们传授。这时,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于学习内容就会准备得更充分,理解得更深刻,表达得更准确。当然,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我想,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学生一定会学得最好。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还不只以上这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时代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不仅要立足于教,更应立足于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一切。附作者简介:王海荣 女 1973年1月23日出生。毕业于襄阳师专中文系,中学一级教师。1990年参加教育工作,多年从事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谈素质教育如何评价学生获国家级教师论坛赛一等奖;辅导学生作文感恩母亲获省作文大赛优秀辅导奖;走进新课程应从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入手获市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电话:15997182279 QQ:15493955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