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的加法.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15847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数的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位数的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位数的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位数的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位数的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位数的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数的加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位数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个位是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依次出示图片: 师:你知道他们正在干什么吗? 2、(1)(出示四年级收集的矿泉水瓶)这是四年级收集的矿泉水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180个)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再出示五年级收集的矿泉水瓶)你能根据四年级收集的个数,猜一猜五年级收集了多少个吗?(340个) (3)(出示六年级收集的矿泉水瓶)那六年级大约收集了多少个呢?(450个) 3、根据以上提供的

2、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会用算式表示你心中想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独立列式; (2)汇报:(生可能会计算出结果)说一说这个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 板书:180340=520450180=270 340450=790450340=110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180340=520” 1、三年级收集了180个,四年级收集了340个,他们一共收集了520个?你觉得他计算得对不对? 2、你怎么知道它是对的?你能想想办法来说明它是正确的吗?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3、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1834=52180340=520 (2)18个十34个十=52个十=520 (3)8040=1

3、20100300=400120400=520 (4)180340=520 20320 200 (5)180 340 52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重点讲解列竖式计算,让学生知道当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小结:这么多的方法都说明了180340=520是正确的。 (二)教学“340180=160” 1、你能不能也想想办法来说明“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收集160个”也是正确的呢? 2、学生独立想办法; 3、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3418=16340180=160 (2)34个十18个十=16个十=160 (4)340180=160 10080 240 (5)340 180 160 师:

4、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重点讲解列竖式计算,让学生知道当十位不够减时要向百位借一,当作十个十来计算。) 4、揭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5、尝试练习: 师:请你选择340450=790和450340=110这两题,证明他们是否成立,或者根据上面的信息,解决你心中想的数学问题,用列竖式的方法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板演(340450=790和450340=110) (3)对比、讲评; (4)同桌交流: 师:看一看,你的同桌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对不对,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6、总结: (1)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三位数加减法,这些三

5、位数的个位都是 (2)(师用手把个位的“0”遮住)你发现了什么? (3)你觉得三位数加减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填表:(单位:个) (1)这张表格,你看得懂吗?“总计”什么意思? (2)学生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再把答案填入表格。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统计图 (1)你猜猜,他们把矿泉水瓶,废电池、塑料袋等回收起来干什么? (2)他们把这些卖给废品回收站,换来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请看: 680 送温暖献爱心 (单位:元) 270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3)猜一猜,五年级大约捐了多少钱?它会比四年级捐得少吗?又会不会比六年级捐得多呢?那会在什么范围之间呢? (4)给你一个什么条件,你就能准确地知道五年级捐了多少钱呢? (5)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条件,算一算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l五年级捐的钱比四年级多240元; l六年级捐的钱比五年级多170元。 1)学生独立做;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根据哪两条信息进行计算的? 3)小结:我们选择的条件不同,用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但它们的结 果是一样。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 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四、课堂 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了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下一节课可以学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