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530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设计美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设计美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设计美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设计美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美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美学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美学?设计美学? 概念: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它研究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规律。美学的产生“现代美学之父”-鲍姆嘉登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 美学研究人类所独有的审美现象,它涉及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这一关系是广阔无比 和非常复杂的。 “人”b. 审美现象不仅复杂而且常常产生矛盾,这也就怎增加了确定研究对象的复杂性。c. 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阶级状况的制约。d. 审美活动存在着美丑转化的问题。中外美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1、华夏美学思想 核心:阴阳相合儒道佛三家美学 共有核心“和

2、谐”(魏晋南北朝时的“个体审美” 山水画 自然美)2、西方美学思想:古希腊美学:a,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之源,美就是数的和谐、比例”黄金分割率 “1: 1.68b. 亚里士多德 艺术的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西方美学的两大特点: 概而言之:美学的研究领域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理性转向非理性,由美的主体转向审美经验 由逻辑推演转向实证分析,导致审美理论的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复杂化。第二章 美论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2、从意识精神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人的精神意识观念。3、从心里、生理属性探求美 心理学、生理学美的含义:美是美

3、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体 美的特征:a、社会客观性:公认的评判标准b、具体的形象性c、感情真挚性:打动人d、自由开放性第三章 美感论概念:美感是个体对美的对象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诞生: 美感从使用感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之一是:原始巫术(舞蹈、绘画)、图腾崇拜。美感的界说:区分: 1、关于美感和快感,美感以快感为基础,但是美感不等于快感,而是快感的升华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e、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2、美感和理智感第四章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形式:(以观念的形式体现在四个方面)。1、审美价值:a、价值、审美价值b、构成审美价值的基本要素:

4、一是审美客体的属性与结构, 二是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2、审美趣味:情感倾向最具个性色彩,同时具有群体性、时代性、区域性。3、审美理想:广义、狭义4、审美标准:尺度、准则a、绝对性b、相对性(不同的民族、地域、时代)c、个性化第五章 审美心理联想学派:历史最为悠久,观点最为庞杂,人物众多的学派。 其核心观点是,客观事物无所谓美不美,是适度的联想赋予它以美。格式塔美学:德国“格式塔”有“完形”之意,认为每一种心理观念都是一个“完形结构”,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艺术创造的实质就是要善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完成某种结构的 “完 形”,一唤起欣赏着身心结构上的类似反应。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是科

5、学性最差,而社会影响,特别是对美学的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学 派。其观点核心:1、认为人的精神过程从本质上讲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由遗传本能、欲望、 冲动等组成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源泉和动力。2、意识仅仅是整个精神过程的一些相对孤立的部分,它是由整个社会道德、教育形成的, 所以只能按现实原则活动。3、无意识总是收到意识的压制,但是又不甘心受到压制,结果就:做梦、得精神病、用幻 想性的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取得精神性的满足。 这就是“艺术”-“白日做梦” 达利- 超现实符号论美学:认为艺术是一种符号,要通过符号展现社会生活,揭示人物命运,要通过艺术符号使主体在“意识中”看到、感动想象世界中的具体审美形

6、象。审美想象:想象a、无意想象(如梦)b、有意想象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审美想象是再造想象,就是按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其他示意,在头脑中再现与之相应的事物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第六章 审美能力审美想象力:(的强弱会体现在两个方面)a、内心视觉力b、逻辑推理力第七章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的含义: 范畴:希腊语,是一种特殊的概念 大概念:商品,艺术的发展规律小概念:粉笔审美范畴:是审美领域相对稳定的,比较普范的基本概念。基本审美范畴:1、优美(秀美):是和谐、柔美、完整、鲜明统一的体验,是东西方最基本的审美取向。2、壮美(崇高)3、悲剧性4、戏剧性5、意境(东方):情与景、意与镜有机融合的产物,在有限

7、中寓无限,在具体的意象中蕴含 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现代审美范畴的发展:1、丑:丑不是本然的丑2、荒诞、审美范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新的审美范畴。第八章 设计审美关于美的四种不同形态:1、自然美:异己的力量,魏晋南北朝成为独立的审美意识2、社会美:属于个人(个体)的:心灵美、形态美 属于人际之间的:语言美、服饰美 属于群体活动的:环境美、人情美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是时代性(不断的变革、创新)3、艺术美:a、就艺术表现而言:具象化、抽象化、程式化、意象化b、就艺术形象而言:有形式感、形式法则c、就艺术构成而言:平面、立体、色彩d、就艺术形象而言:造型、色彩

8、、装饰等e、就艺术风格而言:民族美、时代美等4、科技没: 是科学技术与美学,与艺术的交流之美,一般包括材料美、工巧美、结构美 等。70 年代“高技派”1909 年,流线型汽车设计 二战之后,日本汽车工业,引进技术美学,讲究设计创新。美的形式和形式美1、美的形式:形式是内容存在方式,一般又分为“内形式”、“外形式”(直接作用于视知觉)美 的形式主要是“外形式”2、形式美: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升华,是不以内容为依托的,能够引起情感体验的感情形 式,是各种形式美等(如线条、色彩、形态等)的有规律的、和谐 人的组合,是具有独立 审美价值的没的特殊形态。形式美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1、线条美a、线条本身是

9、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b、各种线条组成形成也有不同审美特征2、色彩美a、色彩是最普遍的美b、色彩的感觉c、色彩的感情联想d、色彩的象征意味aaaa形式美的主要构成法则(先解释形式美再解释形式美的法则) 形式美: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升华,是不以内容为依托的,能够引起情感体验的感情形式 是各种形式美等(如线条、色彩、形态等)的有规律的、和谐 人的组合,是具有独立审美 价值的没的特殊形态。1 、 “ 对称均衡”(对称 故宫 、 均衡 国画)2、 “调和对比”3、“主从协和”4、“多样统一”(和谐)艺术设计的概念: 艺术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视觉的方法传达出来的活 动过程。其

10、核心内容有三方面:1、计划,构思的形式2、视觉传达方式的选择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应用艺术设计的特点:1、设计的手段性2、设计的主观性3、设计的客观性4、设计的创造性5、设计的商业性艺术设计的中心问题是要处理好三对辩证关系(书)1、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物不只是美学的关系,但美学必须将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美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以“宜人化”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但是美学不把这种主体绝对化,美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物的和谐。美学主张人的解放,又主张自然解放。人与物的相互肯定才是真正的美。这 就是自由。2、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实用、精神 功能非艺术的本质特征,产品的功能是实现功利的前提,艺术设计

11、所设计的产品必须是具 有某种功能的用品。功能的实用性不仅在于它的实用,还在于它也是设计美的构成之一。但 是形式也不能忽略忽视了形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人们对产品的精神需 求,实质是对人的片面否定。3、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 产品设计部同于艺术创作,设计的自由比创意的自由小的多。第一、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 个人行为,可以无视作品的社会价值;而设计必须把厂家和消费者是否喜欢放在第一位。第 二、艺术创作是个体劳动而设计则是一种集体劳动。第三、艺术创作受科技水平的影响较小, 而设计则大的多。第四、艺术创作受社会时尚、审美趣味的影响主要是宏观的、内在层次的, 而设计所受的影响则是相当迅

12、速、敏锐。设计师的高明就在于将这客观约束转化为主观的自 由。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书) 概念:设计美是艺术设计的产物安其现实存在的形态来说,它是经过物态化了的艺术设计活 动所创造的美。构成要素:1、内容要素:材料美、结构美、功能美 材料美包括:质地和肌理、肌理效果的构成表现 结构美包括:结构美语技术进步、结构美的造型认知 功能美包括:衡量功能美的效益指数、衡量功能美的审美依据、产品与使用高效协调的和 规律性、产品与环境协调的合目的性2、形式要素:形态美、色彩美、语言美 形态美:写实与抽象、情趣与理想、 色彩美: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的审美象征 语意美:实现产品与人沟通的一种设计语言设计美的构成法则:(书)1、一般的形式美构成法则a、“对称均衡”(对称 故宫、均衡国画)b、“调和对比”c、“主从协和”d、“多样统一”(和谐)2、设计美的构成表现:a、抽象与单纯:从具象到抽象的演绎 单纯化的美学意义b、量感与张力:三次元形体的分类及审美特征量感的立体表现张力的视觉感受c、和谐与有序多样统一调和对比均衡对称节奏韵律仅供参考,306 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