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15122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理解性默写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说理解性默写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说理解性默写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理解性默写带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_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_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2、_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_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_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8、小学而

3、大遗,吾未见其明也。9、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10、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1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13.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

4、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14、师说中作者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9)登高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