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5120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常见易错曲线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曲线题型最适合考察综合能力,所以试卷中该类题目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现按照必修1、必修2、必修3模块顺序整理出高中生物常考且学生易错题型。解决此类题应该注意看清横纵坐标含义及曲线上的起点、拐点、终点。将生物学知识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必修1:考点: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建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数学模型。1: 图示曲线代表某种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根细胞的一种方式,则在Q点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 )A 载体的数量 B 能量供应 C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供 D载体的数量或能量供应解析:解决此题要注意图中A时间后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仍然能够吸收离子,说明该矿质元素离子进入

2、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载体和能量。Q点以后的细胞内浓度保持不变,说明植物不再吸收该离子。如果Q点是载体饱和的话,则Q点以后植物仍能够吸收该离子使细胞内浓度增加使曲线呈上升趋势,所以只能是能量供应不足引起的。【答案】B 2图示曲线代表某种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根细胞的一种方式,则在Q点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 ()A 载体的数量 B 能量供应C载体的数量和 能量供应 D载体的数量或能量供应解析认真审题发现纵坐标的含义变了,表示吸收速率。也就是说Q点以后细胞还在吸收离子,对比发现如果是载体饱和但能量充足的话,吸收速率不会增加;如果是载体没有饱能但量供应不足的话也会引起吸收速率不会再增

3、加。所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答案】D考点:渗透作用3.如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最终分别移动到什么刻度停止?()AP1向右、P2不动;8、12刻度处BP1向右、P2向右;7、12刻度处CP1向右、P2向右;7、11.5刻度处DP1向左、P2向左;8、11.5刻度处解析:渗透作用发生时溶剂的移动方向为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所以BA移动使A侧液体对P1的压力增大,P1右移。B侧失水导致CB移动使B侧液体对P2 的压力增大,P2右

4、移。移动的结果最终使三者的溶液浓度相等,既都为53 mol/L。根据实验前后溶质不变,设P1右移XP2右移Y,则得到:25=53(5+X) 1.55=53(5-Y)X= 1 Y=0.5所以答案为C4.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答案: 下降

5、考点:细胞代谢ATP的产生量和氧气供应之间的关系5.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产生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以及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依次是()A BC D解析:动物肌细胞在无氧气时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且最终细胞内ATP的产生和消耗维持动态平衡。所以排除A D。线粒体在无氧气时不发生呼吸作用。所以选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易错选B。因为没有注意到横坐标的温度没有达到最适温度。正确答案:C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8.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

6、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中在_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_。C点和D点相比,C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_(较低、相等、较高)解析: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光合作用速率就一直在增加,当光合作用增长率为零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所以D点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可以增大,温度为最适温度,所以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C点和D点产生的H一样多,D点消耗的H多,所以C点的含量高。9.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BS2+S3表示玉米光

7、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S2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 DS2-S3表示玉米光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解析: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可知S1=OB段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CO2=OB段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既:2 S1=OB段呼吸作用产生的CO2=OB段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S2=BD段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CO2=BD段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S3-S1=BD段呼吸作用产生的CO2=BD段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所以OD段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S1+S3OD段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S2-S1所以答案为D10.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

8、置如图一所示。实验步骤:调节天平平衡;用100 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记录;连续重复步骤。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点,指针偏转的方向。C点表示的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2分)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偏转。解析:B点比A点的光源距离远,故光合强度较大的是A点;由于A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释放氧气,产生浮力,故指针向右偏转。由图二可知,ABC表示释放的氧气量持续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D表示氧气量又开始减少,

9、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C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C点之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指针开始向左偏转;D点与C点相比,指针向左11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箭头所指为处理开始时间)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考点:细胞分裂12

10、.(2010江苏高考生物28)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11、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 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解析(1)题目中所求为:“最快”,则被标记的DNA分子只有到达S期的最后并即将进入G2期,所以要经过2.2小时就可以在M期观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2)从刚出现有标记的M期细胞,到达有标记的M期细胞达到最大值,则说明其

12、时间经历的是一个M期的时间;由于该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且M期为细胞分裂期(包含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先加倍后减半,即:122412。(3)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加入胸苷后只抑制了处于S期的细胞,而其他时期的细胞都不受其影响,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处于G1期的细胞先进入S期并被抑制停留在S期,然后是M期的细胞,最后是处于G2期的细胞,所以到细胞都停留在S期的时间为G1+M+G2,即为7.4小时。(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不仅要要选择细胞周期短的细胞,更要选择分裂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细胞,这样才更容易观察到试验现象。(5)通

13、过题目意可以知道:该试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不同。即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中间凹陷,最终一个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而植物细胞则是在赤道板平面上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从而植物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13.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8分)表2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1)在图14中绘出该种细胞的细胞周期 曲线图并注明各期名称(假设体细胞DNA相对含量为(2)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

14、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3)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4)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发出。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答案:(2)S 15 G1(3)提前(4)中心体 核膜(或核仁、或细胞核)14.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B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