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15118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独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东校教科室 刘海文内容提要:社会需要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些人才,应分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应明确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界线。政府应对职业教育进行疏通并合理定性,肯定技术技能、明确培养方向、尊重市场、促成校企实质性的结合、加大投资、改革对口招生制度,以利于建构独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关 键 词:职业教育体系 建构 层次政策和制度对人才的界定往往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学问即指满腹经纶而非高超的动手能力,接受教育的目的,演变为学知识、学理论,而非掌握技术技能;教育的内涵,重在理论的探讨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这种观念和现状的

2、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教育的改革,从大局而言,应分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应分清各类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一、注意差异性(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培养途径上的差异所谓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它有两个关键:社会所需与个人所需。所以职业教育就是要在教师所教与两个“所需”之间建立协调关系,在三者之间,社会需求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个人所需,自然,它必须成为教师所教的导向。社会需求的体现是实践型的,即动手操作型的,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实践能力(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知识,中等职业教育则应重传授实践经验与知识,将动手能力的形成作

3、为核心目标,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普通教育虽也强调动手能力,但由于它本身承担的角色不同,追求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其前提条件是学好理论知识,与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发展途径相反,而且,其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也并不十分密切。大专院校也应区别为理论研究型与理论操作型两种,工科类普通大专院校及高职类大专院校的教育走向技能化、技术化,即“职业化”,将动手能力置于首位,成为职业教育的高导次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学汽车专业的不能驾、修、造车,学建筑专业的不能设计较高品位的房子,学电子专业的不能成为修理能手,均是背离了此类高等教育的目的。当然,这些大学生还必须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知识,将学术内容

4、与职业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职业教育最完善的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市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引导市场。在高等教育中,如果没有一部分大专院校来培养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科学技术是难于顺利变成现实生产力的。(二)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界线应明确两者均是重技术技能的职业教育,但它们在理论要求与实践要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二者之间的培养责任如果没有分清,则会造成教育的重复性、简单化和混乱。1、高等职业教育应避免走纯研究型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应有一定的学术基础,但它还必须以市场为核心,其首位任务就是为市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它的研究方向,应是由实践经验、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与规律

5、,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变而成为高素质的操作型人才,对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引导力。或者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能将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并对现实生产力有改进与推动作用,其定位是“在操作中研究”或“研究后的操作”,最后达到由“技”进“道”。2、高等职业教育应避免与中等职业教育形成错位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内容、方式上大不相同,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层次高低的问题,或者说,两者在任何方面,起点均应有所不同,这才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也有利于人才的进一步发展。现实情况是,同一学科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乃至大学本科层次教育中出现重复、雷同的现象并不鲜见,如会计专业、计算机专

6、业等在三类层次的教育中,不少教材相同,最终结果是,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与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同一专业上未必有明显区别。这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浪费。3、趋向研究与实践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技能,是面对市场的初、中级需要,是适应型的要求,也是为以后进一步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发展作铺垫。这一基础越夯实,其发展的可能性愈大。高等职业教育则应在此基础上诱发学生寻找规律,形成理论,并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它要求面对市场的高级需要,并成为引导市场发展的关键动力,它的研究不是由理论走向理论,而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二、政策对职业教

7、育的合理定性与疏导(一)中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弱势群体的教育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素质并不高,其大都是在中考失利的前提下走进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并非在动手能力上也会输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但由于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误解所产生的思维定势,使得他们中不少人不能正视自己并逐渐淡化自己的某些长处,从而丧失进取的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当数量的知识老化、技能不强的工人下岗,培养他们再就业的能力也只有通过职业教育。从表象看来,职业教育面对的确实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将职业教育定位于弱势群体的教育,确又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1、培训下岗工

8、人只是职业教育应承担职责的一部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中国需要大批现代技工一文披露,整个20世纪,全球经济总规模增长了20多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左右上长到60%以上。最近50年,美国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熟练技术工人由20%提高到65%,非技术工人则由60%降为15%。国际在线网高级技工走俏、短缺,谁来制造“中国造”一文中有这样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有7.1亿劳动人口,这些人中有1.2亿人在企业,这1.2亿职工中,大约7000万是技术工人,而在这分成五个等级的7000万技工当中,高级技工只占3.5%。这些数据显示出了两个问题,中国企业中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

9、人比例严重失调,技术工人中,熟练的技工、高级技工与一般工人的比例又严重失调。而社会越发展,对熟练技工与高级技工的需求量越大。所以,在较长的时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能适应岗位的工人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多。如果职业教育定位于如何使下岗工人重新上岗而不能将一批未来的工人培养成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话,那么,职业教育将永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培养未来下岗工人的“摇篮”,而且,所产生的更多的下岗工人将使职业教育不堪重负,甚至走向恶性循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适应社会需发的人才,其次才是对现有下岗工人实施培训。社会的需要,也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不能培养未来的下岗工人。2、拥有高素质的学生

10、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切肤之疼,这在不少报刊杂志上已见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方福康教授认为:“不是我们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赶不上人家,而是现成的技术在具体制造中走了样,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的作用是将已有的技术通过具体制造形成物化产品,那么,能成为技能人才的人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基础的,如果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仍摆脱不了“弱势群体趋集”的命运,那么,其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前景也是渺茫的。如何吸引一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这既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是政府政策问题,是社会舆论导

11、向问题。(二)尊重市场,确定职业教育的内容、方式与考评规则任何层次的职业教育,都离不开适应市场与引领市场两大目标,职业教育的绩效如何,市场评价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权威的参据,所以,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前提。1、职业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市场。一个社会的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行业部门会对所需人才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道德、知识与能力指标,这种指标就构成了人才素质的主体部分。故职业教育的内容(其主要载体为教科书)应是市场对所需人才素质指标的具体化,政府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充分调研各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具体的素质指标,并依此而确定培训内容与方式,这样,学生才会拥有立足于社会的基点,所教才能有所

12、用。2、职业教育的考评规则也应尊重市场。对从业人员而言,是不是合格的上岗人员,应是所从业的部门或单位评价最有权威,所以,职业教育考什么、怎么考,也应充分考虑市场导向问题,即应充分尊重“市场游戏规则”。如果所考非市场所需,将直接导致所学、所练非市场所用,那么职业教育也就脱离了市场。脱离了市场,就丧失了生命力。3、校企结合,互利互惠。优秀企业主导着市场,职业学校与所设专业相应的优秀企业结合,可直接将企业的优秀管理理念、员工素质要求等作为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有一个较高的从业定位,这大大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极大限度地避免了职业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走弯路或摸索前进的可能性,而企业通过干预

13、或指导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可在尽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求的人才,也极大地缩短了新员工的成熟期。校企结合的领域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内容的编纂。课程教学指导或技术人员直接上课。专业技能强化培训。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确定考核内容及标准,等等。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实现实战化的有效途径,当然,中等、高等职业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校企结合的“度”,作为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应多一点宏观指导,少一点业务约束。(三)社会与政策对技术技能的肯定是培养人才的保障字典中将人才界定为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这种“才”,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能力特长,称得上“人才”的人,要么拥有能转为现实生产力的理论知识,要么

14、拥有能将理论转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简单地说,拥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或者能将理论具体化(操作理论)的人,就可视为人才。但是,社会舆论倾向对“理论”的肯定,而对“技能”,因其是带有体力劳动而被视为低脑力劳动一筹。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与待遇,很难与政府职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相比,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即使成了高级技工,也还是工人,其工资、福利等方面,其社会地位等方面仍处于受人轻视的层次。另外,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学历教育使人才观念极大扭曲。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人才,这已成为某种坚定不移的“共识”,所以,技术再强,没有文凭,仍是值得羞愧而自卑的事。再者,政府对职业教育

15、的投资严重不足。即使有一定的投资,但政策上其他方面的隐形限制或岐视仍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曙光同志认为,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准低,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政府政策的偏重,加上用人单位对人才待遇上的不公,使得技术工人在社会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普遍的重视。即使当今对技术人才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要让社会普遍地由重视学历转到认同能力,并正确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在经济建设中形成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让职业教育的优越性显现并吸引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从而培养出一批能适应和引领市场发展的高技术人才,达到职业教育的良性

16、循环,使得社会在高技能人才方面拥有充足的储备,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四)改革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制度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职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高考考什么,直接影响到中学教什么;高校教什么,直接影响到人才的素质与发展方向。当前高级技术性人才的奇缺,是中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完善的结果。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同志曾说:“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甚至可以移植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不可能引进大批的技术技能工人。”中国技术工人队伍还得靠自己来培养。1、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应畅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现阶段几乎是各自为战。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口招生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招生已成压缩之势,并存明显偏见。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任务是为市场培养合格人才,但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仍需要将一批中等职业教育中优秀的毕业生吸收到高等教育体系中,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