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14955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印度电影年产量一直名列世界第一,平均每年生产 上千部电影,宝莱坞(Bollywood )电影占六成左右。宝莱坞是 孟买(Bombay)和好莱坞(Hollywood)的合称,它是印度电影工 业的代名词,也是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印地 语电影,以歌舞片为主要类型。印度电影文化是印度大众文 化的核心,也是领军印度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在印度电影 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中,我们可以窥视印度电影工业的发展历 程。印度电影的出现仅仅比欧洲晚半年,当 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时,消息很快就 传到了印度。 1896 年 7 月 7 日,卢米埃尔

2、兄弟的“电影摄影 术展览”在孟买举行,持续近两个月。 这种艺术形式迎合 了印度人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光影艺术也是讲述印度神话 故事的绝佳媒介。印度在公元前 1 世纪就出现了戏剧,印度 人的故事和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直至近代印度戏剧界人士发 现用摄影术可以生动直观地帮助他们讲述神话故事,印度观 众从此痴迷于这种魔术般的影像技术。印度的电影技术要远远早于东方其他国家,印度最早的 电影短片是 1897 年由英国人拍摄的椰子市场和我们 的印度帝国,这也得益于殖民地同西方宗主国之间文化传 播的便利。两部短片严格上讲是“移动的照片”,但吸引了 大量的观众。电影技术很快在印度迅速发展,孟买相继出现 了电影制作

3、公司。20 世纪初,印度建立了“影片宫”,这是 印度电影院的前身。随着市场的扩大,电影院的数量也日益 增多,到1909 年,印度全国已经拥有30余家电影院,主要 播放美国和英国的新闻影片。印度第一部故事片是 1913年巴尔克拍摄的哈里斯昌 德拉国王,在印度引起极大轰动,故事取材自人们耳熟能 详的神话故事,在印度电影发展初期,印度神话故事和民间 传说是电影的主要素材,也是印度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神 话逐渐演变成印度电影一种成熟的叙事模式。哈里斯昌德 拉国王上映后,巴尔克创办了印度斯坦影院公司,标志印 度电影工业时代的来临。到 20 世纪初期,印度电影工业格 局已初具规模。印度各院线在初期主要放映

4、好莱坞电影,之 后殖民政府专门成立印度电影委员会。印度电影委员会对印 度电影制度进行改革,对进口电影采取审查制度,促进了印 度本土电影的发展。印度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由阿德什尔伊拉尼导 演的阿兰姆阿拉,在孟买轰动一时,这部电影将10支 歌曲融入叙事之中,确立了印度歌舞片的类型模式。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印度电影工业获得长足进步, 1931 年就有 28 部电影作品问世,涵盖了印地语、孟加拉语、 泰米尔语等多个重要语种。20世纪40 年代,印度电影进入 繁荣期,从电影公司、电影制作到发行上映,建立起较为完 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叙事风格上也带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烙 印。至 1947 年印度独立,印

5、度共生产逾 6 千部电影,在同 期世界电影史上数量堪称第一。独立后的印度电影多数表现印度政局的动荡,尤其是印 巴分治所引发的宗教矛盾、人民流离失所。虽然局势混乱, 但电影工业却获得飞跃发展,印度电影业经历了从公司制到 明星制的转型。1951 年,印度电影委员会正式肯定了正在形 成的明星体制。电影融资公司在孟买成立,为电影制造业提 供了经济保证。同期,电影学院和国家电影资料馆在印度浦 那成立,标志印度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随之,印度电影形 成了孟买、加尔各答和金奈三大产业中心。从资本到体制, 印度电影都迎来了黄金时代。从公司体制转向明星体制意味着印度电影逐渐迎合市 场经济的需求。公司体制在印度也曾

6、盛极一时,这种运作模 式以公司为单位,对电影制作进行预算和投资,每一家电影 公司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流水作业,制作出很多艺术精良的 电影作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体制越来越僵化和 教条,一些著名演员逐渐摆脱公司体制,成立自己的电影公 司,凭借个人魅力和社会关系筹集资金拍摄电影。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明星体制逐渐取代公司体制。 明星体制充分调动影星个人才能,知名影星是票房的基本保 证,如电影大篷车的女主角阿鲁纳伊拉尼在当时有良 好的票房号召力。男影星拉吉卡普尔曾自导自演过流浪 者骗子先生汇合等影片,这些影星是明星体制的中 坚力量,他们缔造了独立后印度电影的黄金时代。明星体制 为印度

7、电影带来了繁荣,但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过于依赖明 星的个人魅力,且培养明星需要的周期较长。明星体制反映了印度电影的业态,并且产生了影迷俱乐 部这种附属产业。最早的影迷俱乐部出现在 1920 年,通常 影迷俱乐部有固定的活动,它是印度电影繁荣时期的象征。 影迷俱乐部经常会宣传和推广明星主演的电影,很大程度上 推动了印度电影的发展。电影是高投入的文化产业, 1960 年,印度成立专门的电 影融资公司,为电影制片人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支持小众 的实验电影。 1980 年,电影融资公司与印度电影出口公司合 并,成立印度国家电影发展公司。印度工商业联合会每年都 会在孟买召开电影国际讨论会,不断吸取其他国家

8、电影文化 产业的优点,并为印度电影国际化不懈努力。进入 21 世纪,印度大众的娱乐方式逐渐多元化,电视 节目的丰富和互联网信息的便捷对印度电影院线造成不小 冲击,但电影依旧是印度人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印度电影 中多数都穿插了歌舞片段,迎合了印度大众的审美趣味。很 多电影素材直接源自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这些都是印度人热爱电影的因素。印度电影从制作到发行都遵从市场商业原则,印度电影 审查制度不严,这促进了印度电影工业的发展。印度电影院 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其影院分布更是深入乡镇,电影 院收费低廉,乡镇影院一般不超过 10 卢比(约 25 美分)。印 度人口众多,受教育水平不等,政府

9、鼓励贴近生活的商业通 俗片,因此电影消费在印度非常旺盛。印度电影公司多数为私营性质,从影视学院的人才培养 到影星主导的明星体制,印度电影制度遵从市场经济逻辑, 更迎合西方电影的商业需求,很多影星如艾什瓦娅莱伊等 倾向走国际化路线,为印度电影积攒海外人气。近年,宝莱 坞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现在印度的电影输出世界排名第 二,仅次于美国。2009 年三个白痴的海外票房占总票房 的一半, 2010 年的风筝则冲入北美周末票房前十。印度 著名的电影杂志 Filmfare 设置的 Filmfare 奖被誉为印度电影 的奥斯卡奖。2000 年之后,该奖的颁奖典礼放在海外举行, 不仅提高了印度电影的国际声誉,

10、也为印度电影进军海外市 场铺平道路。宝莱坞电影对印度乃至整个南亚次大陆、东南 亚的流行文化都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最近几年也引进好几部 印度电影,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个白痴和我的 名字叫罕,因其特有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而在中国影迷中走红。印度进口电影没有数量指标的限制,但是好莱坞电影平 均每年在印度的票房仅占 5%左右,除了像泰坦尼克号 和阿凡达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其他电影很少能在印度电 影市场引起轰动。电影产业每年为印度经济贡献 6.45 亿美元 的产值,创造了上百万个工作岗位,电影产业已是印度对外 宣传的文化名片。近年,印度经济突飞猛进,大众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 影视娱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促使印度

11、电影业的技术不断提 升。当 2008 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奥斯卡八项大 奖时,它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印度电影的魅力,印度电影开始 转向国际化路线。印度电影也逐渐宝莱坞化,它是印度民族文化标签。宝 莱坞制作路线以大众娱乐为主要导向,剧情通俗易懂,歌舞 排场华丽,这些流行电影元素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 印度社会图景。印度电影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电影将印度 古老的神话、史诗融入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特点。多 数印度人视电影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电影是对生活艺 术化的书写。正如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外部世界投射到 洞穴中,成为惟一的真实,电影是现实世界的对应物,印度 人深深地迷恋电影的光影幻象。至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审美水 平也不断提升,印度影片主要表现现实生活,以爱情故事为 核心,加上歌舞的插入式叙事,成为印度电影的经典叙事模 式。印度电影逐渐从传统的神话叙事发展至政治叙事,未来 的印度电影也是社会探索的主要渠道,例如在印巴问题上, 印度电影以其文化特色发挥外交作用。 印度电影恰似混合 了各种“马萨拉”香料的印度拉茶,杂糅了多元文化、宗教 和语言等元素。未来的电影产业是印度文化产业的范本,既 传承国族文化传统,又同西方文化接轨。总之,宝莱坞电影 在未来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亦是印度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载 体。(李美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