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14496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护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定义: 指末端置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 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擦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擦 入到下腔静脉。优点:液体易输注、对血管壁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复通。具有外周静脉留 置和外周静脉切开无可比拟的优点。适应症: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输血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即时调 节补液量,控制体液平衡。2。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症或心血管及其他而复杂的手术中和术后,通过监测中心静 脉压了解心功能状况。3. 长期静脉输液、给药、行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2、4. 肿瘤患行静脉化疗及脑部患者需频繁输脱水药时,减轻了对局部及血管的刺激,避免药物 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引起的既不组织坏死.护理要点一.预防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cm内称之为局部感染.1。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一次,当敷料潮湿、松动、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出汗多时勤更换, 以防穿刺点细菌沿导管逆行感染.2。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时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液自然晾干。3。选用通气性能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4。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肝素帽、中心静脉压监测管。5。每周在针眼处做细菌培养1 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感染。6。如穿刺部位由炎症或患者由不明原因的发热,应立即拔出导管并

3、进行细菌培养.二。保持管道通畅1。在输注酸、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2。先输乳剂,再输非乳剂。3。输注刺激性及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4。熟练掌握三通管的操作,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5. 如患者能起床,要注意抬高输液瓶。6. 一般不通过导管留取血标本,以免影响化验数据准确性及引起导管堵塞,如从导管留取标本, 抽血后必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7. 暂停输液时,需用肝素盐水封管,其浓度至少为10u/ml,每次用量5ml。也可用生理盐 水封管。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肿瘤病人,由于患者发声了区域 性循环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比生理盐水效果好.封管

4、时使用正压封管(边 冲洗导管,边推边退,然后夹住导管)。8. 注意不要扭曲导管,防止机械性堵塞.9. 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或尿激酶溶液轻轻冲洗导管,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 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若抽吸无效,应拔出导管。三. 防止血栓形成1. 在穿刺或输送导管时术者动作要轻柔,尽量一次性成功,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2. 置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盐水,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3. 每天输液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四。加强输液巡视1。严格控制好滴速,防止输液太快。2. 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即时更换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规范1)严交班:要求班班床头交接:

5、1、中心静脉固定情况(缝线和管道位置、三通开关是否正确、各管道衔接是否紧密);2、中心静脉是否管道通畅(快速滴入液体12 分钟/次)3、中心静脉周围皮肤有无肿胀、压痛;4、中心静脉的插入的长度(看刻度)5、输注液体的性质、质量、速度2)多巡视1、护士按一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1530 分钟/次;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看病人;3、若病人行为失控,应适当约束,专人看护或使用镇静剂。3)防输空(脱管)1、班班严格交接;2、给病人及陪人做好宣教,解释插管的目的、用途及注意事项;3、巡视病房重点检查管道衔接和液体滴注情况;4、病人更换体位、更换床位、下床注意管道的位置.4)防堵管1、液体匀速滴入,必须时使

6、用输液泵;2、交接班时冲管1-2 分钟,病人血液浓缩时,增加冲管次数;3、先输注脂类液体,后输注非脂类液体;4、输注高渗/粘附性液体/酸碱性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5、封管前若输注粘附性强的液体时,先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行肝素封管;6、每12小时用肝素盐水3-5ML 封管/次(肝素10U100U/ML);7、采用正压封管技术.5)防感染1、病房保持洁净环境,病人插管部位干燥整洁;2、须长期置管者少选股静脉;3、置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或污染随时换;4、输液管、三通管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换;5 减少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6、每次推药或换管均要严格消毒;7、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分导

7、管;8、经常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6)严监控1、凡是有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应作为交接班的重点;2、护士长每天要到床边查看病人,每周监控换药情况12次;3、交代主管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血象及插管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留检和处理4、中心静脉拔管后常规留置管尖做培养;5、定期讲评中心静脉护理质量.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1)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1、感染:1)局部因素:主要来皮肤、导管接头;2)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如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等;2、血栓形成或栓塞: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在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 进入微循环,造成微小小动脉

8、栓塞。3、导管阻塞:输注高价营养时,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2)其他危险因素:1、导管脱落:与外接管衔头不紧:1)高危因素:烦躁不安、一过性认识混乱、老年健忘症者2)长期卧床、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翻身等:2、血管侵蚀:导管尖端可因呼吸心跳、颈部活动而移动(310CM),伤及腔静脉薄壁(0。5-1MM ) ,机械尖端与高渗化学刺激可侵蚀甚至穿透血管壁,引发迟法性胸水.3)血肿原因:反复穿刺损伤明显,误入动脉压力高,喷血不止;操作过程没有由效压迫。在颈内静脉置管时如果血肿不断增大,会压气管引起窒息,股静脉血肿可压迫下肢静脉回 流,引起深静脉血栓.处理:局部有效压迫止血,必要时局部冰

9、敷。预防:严密观察,对DIC肝素化,有出血倾向病人慎穿。4)气胸、血胸多见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原因:反复穿刺误伤,位置偏低,患者伴有慢阻肺、肺气肿,肺尖位置较高:穿刺点偏内;穿刺不 中,未能从原处退针,而是横扫试穿,划伤了肺或大血管。处理:穿刺后当天必须进行 X 光胸片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是否适当,有无血气胸、心包积 液等,少于20的血气胸,可不予处理,超过 20%则要行胸腔闭式引流。预防:穿刺时熟悉解剖位置手法正确。 穿刺后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费力或血氧饱和 度下降,要警惕张力性气胸5)脱管 原因:导管置入深度不够:固定不牢;接口旋扣不紧;有意识障碍者自行拔

10、出。 预防:固定一定要牢靠,外用胶布加强,防止直接受力;有行为失控者,用束缚带约束双手.6)气栓原因:一般不易,但是在插管、拔管、脱管时,剧咳后深呼吸时易发生大量气体进入血管, 造成心腔气栓和肺动脉系统气栓。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大汗、低血压、心动过速等。 诊断:1、心前区有响亮搅拌性水泡声;2、动脉血气显示低氧分压;3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4胸部X片显示肺动脉附近有大气泡处理:1、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垂头仰卧位,使气泡升至心尖部以恢复肺循环;2、高浓度面罩吸氧并监测血气;3、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效的补液; 预防:严禁脱落,注意观察液体不要走空,更换输液管或封管时气体要排净.7)感染 原因:1

11、、皮肤消毒不彻底,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2、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3 导管材料插入静脉时,人体抵抗异物,纤维蛋白包围导管形成鞘,细菌粘附于鞘上;4、病人免疫力低下;5、长期留管;6、护理未严格按操作规程做。表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血象增高;应想到有导管象管 性感染的可能,应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并予抗炎治疗。预防:1、尽量减少多腔静脉导管的使用;2、插管前皮肤消毒要彻底,消毒皮肤至少两遍。3、严格按操作规程插管和护理;置管部位每日换药一次,潮湿与污染随时换;减少 三通开关的使用和操作;每次推药和换药均要严格消毒;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被拉出体外的部 分导管

12、;4、缩短中心静脉的留置时间;5、提高穿刺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及血肿的发生;消灭细菌繁殖的场所8)栓子、栓塞 原因:输入液体过慢;静脉压偏高(心泵无力,肺气肿);利尿过度、高热、腹泻、呕吐、补 液不足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之有血管内膜的损伤、粗糙或形成纤维蛋白鞘;导管尖端顶住 血管壁或静脉瓣。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的护理原则1、拔管前的护理1)、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2)、导管拔除时使患者屏住呼吸;3)、当患者脱水时避免拔管.2、拔管后的护理1)、夹闭导管腔,用手指压在拔管后的皮肤切口上2)、不要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3)、拔管后外涂碘伏或抗生素软膏,密封切口12 小时4)、拔管后患者需静卧 30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