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4252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夏九小数学小课题研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课堂教学交流课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冯雪梅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将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它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第二课时学画单式折线统计图及以后的复式

2、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以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我把本课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教学关键: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课堂中力求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

4、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发动学生利用手势表现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四、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

5、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激趣导入部分:我通过提问题引出奥运会,课件出示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图片,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营造一种现实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明确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无根据的猜测让学生明确对金牌数量要作出预测,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从而引出新课“统计”。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

6、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出示第23届29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以问题“怎样整理,可以使这些数据更清楚呢?”引起学生主动回忆、思考,重温已有知识,激发探究欲望,。接着提出问题相邻两届奥运会哪届到哪届金牌数量增加的最多,学生发现必须要计算才会得出结论,而有一位学生绘制了一幅统计图不需计算就能够让人一眼看出来。通过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出示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简单制作过程,使学生明确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而线段则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

7、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则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深刻体会到统计图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第三步实践应用环节。在教学中,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四个练习内

8、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简单分析数量的变化(股票图、心电图)、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二是学生身高统计表:比较两个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来选择哪一个内容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进一步突出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三是用手势来表现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而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在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正确分析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判断是衬衣还是毛衣销售量统计图,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统计图,得出正确的策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紧扣教学重点,有机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问题探究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西夏九小数学小课题研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课堂教学交流课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冯 雪 梅2010年4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