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14215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课 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能力培养:1、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和分离混合物。2、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分析、比较物质在分离前后的差别。教学准备用具: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筛子等;材料:盐、醋、小苏打

2、、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 星期天,妍妍在家里招待小朋友,她把草莓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粉色的草莓奶,又甜又香,味道好极了。问题 如果我们也来把果汁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大家能调配出什么奶呢?目的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二、活动一:物质的混合媒体 出示课本图。导入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时我们会不小心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这些物体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课本中提出的几种物质组合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实验 小组活动。按要求进行各种物质组合的混合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 1、混合前要认真观察物质的特点;2、混合后用玻璃

3、棒搅拌均匀;3、观察混合过程中,各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4、混合后的物质不能再次重复使用。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拓展 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三、拓展 分离盐和水媒体 出示海水晒盐的图片。导入 海水在日晒后,水蒸发后就留下了盐。千百年来,盐场的工人叔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任务 今天,我们来模仿这个方法,从盐水中取回食盐。演示 教师演示分离盐和水的实验。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盐水,当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发后,剩下的就是盐了。这说明盐和水混合后,可以重新分离。拓展 课后,我们可以将盐水在常温下放置,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看看水蒸发后有什么现象。目的

4、 了解生产、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实际应用,增进学生对蒸发法分离混合物原理的理解。四、活动二:分离混合物问题 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其他的混合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吗?讨论 水和沙的混合物、水和油的混合物、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需要什么工具?设计 根据讨论的情况,设计各种混合物相应的分离方法,分析可行性。交流 小组交流,根据各组同学的意见,调整分离方案。实验 小组实验。运用各自设计的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并做好记录。思考 分离后的物质与混合前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吗?小结 分离实验让我们发现,有的物质混合后又能分离出来,恢复成原状;而有的

5、物质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媒体 播放“混合与分离” 视频。五、小结。 第三课 生锈与防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2、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2、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3、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视频,铁钉、烧杯、清水、凡士林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境 出示课本图。问题

6、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目的 引出探究活动。二、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媒体 出示日常用品生锈的图片(图一、图二、图三)。问题 在生活中,大家常在哪些地方看见过铁生锈?铁生锈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交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铁生锈现象,说一说铁生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铁制品生了锈?讨论:小组讨论,并将猜想记录下来。引导:引导学生猜测:在潮湿的、有空气(氧)的地方,铁容易生锈。任务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小组设计实验。交流并汇报实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三种不同的条件:(1)干燥的空气中,加入铁钉;(2)空气和水同时存在加入铁钉

7、(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3)在煮沸的水(没有氧)中加入铁钉(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实验:小组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由于实验过程比较长,实验现象需一天后才能观察得到,故采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补充。)出示事前按以上方式进行的对比实验装置,请学生观察现象。讨论 根据现象进行讨论,了解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任务 课后继续观察各小组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三、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导入 上一节大家做了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实验现象是否与演示实验一样?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后实验结果,并形成结论:空气(氧气)和水是铁生锈的条件。问题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说一说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设计

8、 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并做好记录。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分析各小组方法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使实验更具说服力。修正 根据交流情况,重新修正实验方案。任务 布置学生课后展开实验。在下一节课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结果,说明运用了什么原理。媒体 播放“铁生锈了” 视频。四、小结。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

9、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

10、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

11、理变化及其特点二、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

12、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三、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贫民章大嘴 10:04:45 课题: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执教:王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

13、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

14、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能知道?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环境有什么不同?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课题:2.4光的反射执教:王莹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