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140851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肥料的生产规范一、畜禽粪有机肥料产品质量标准(一)产品定义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具有上海市肥料登记证的有机肥料。(二)外观推广应用的商品有机肥料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技,无恶臭。(三)畜禽粪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畜禽粪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表1畜禽粪有机肥料的技术要求项目指标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30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4.0水分(游离水)含量/(%)32 pH5.5-8.0(四)商品有机肥料的重金属含量等技术要求畜禽粪有机肥料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要求应符

2、合表2要求。(五)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要求畜禽粪有机肥料要薄膜编织袋或塑料编织袋衬聚乙烯内袋包装。每袋净含量(500.5)kg、(400.4)kg、(250.25)kg,平均每袋净重不得低于50.0 kg、40.0 kg、25.0 kg。畜禽粪有机肥料包袋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商标、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净重、标准号、登记证号、企业名称、厂址。其余按GB 18382执行。畜禽粪有机肥料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在动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晒、防破裂。表2畜禽粪有机肥料的重金属含量等技术要求项目指标总砷(以As计),mg/kg,30总镉(以Cd计),mg/kg,3总铅(以Pb计),mg/kg,100总铬(

3、以Cr计),mg/kg,300总汞(以Hg计),mg/kg,5蛔虫卵死亡率,%95-100大肠菌值10-1-10-2二、畜禽粪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规程(一)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将污染环境的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调节水份、通气性、C/N比、并去除杂质,以达到堆肥发酵前处理的工艺条件及技术要求。本规定适用于对鸡粪、猪粪和牛粪进行堆肥发酵的原料前处理过程。2.原料及辅料(1)原料养殖场畜禽粪便。(2)辅料秸秆粉、谷糠粉及金针菇菇糠等农业废弃材料。3.原辅料要求(1)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粪便不得夹杂有其它

4、较明显的杂质。(2)辅料要具有良好吸水性和保水性、粒径不大于2cm、不得夹带粗大硬块。4.配比工艺要求(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2)含水量配比后鸡粪、猪粪和牛粪的含水量控制在52%-68%。(3)容重控制在0.4-0.8g/cm3。(二)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堆肥的发酵工艺条件、流程及对原料、产品的技术要求。本规定适用于对鸡粪、猪粪和牛粪进行堆肥发酵过程。2.原料及产品技术参数(1)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2)成品水份控制在32%以下。(3)产品其它技术要求有机肥料按NY525-2002的规定进行。3.工艺流程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

5、加工。4.主要工艺条件(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个/g以上。(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长度任意。(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

6、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6)氧含量堆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515%之间。含氧量以通气量来表示。通气主要方式有三种。其一,空气自然扩散由堆肥表面将氧气自然扩散至堆肥内部,达到供氧目的。其二,翻堆和搅拌通过间隙式翻堆和搅拌,将氧气扩散到固体颗粒孔隙表面,达到供氧目的。其三,强制通风通过在堆肥底部实施管道间隙式强制通风,达到供氧目的。(7)pH变化经历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大量有机酸的积累,导致pH逐渐下降;第二阶段由于有机酸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pH迅速上升。堆肥发酵初期pH由弱酸到中性,一般在6.5-7.5之间,腐熟堆肥一般呈

7、弱碱性,pH在8.0左右。5.发酵方式选择(1)平地堆置发酵将畜禽粪、秸秆粉等物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55-65%,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2-5天可用机械或人工翻垛一次,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发酵中如发现物料过干,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保顺利发酵,如此经40-60天的发酵达到完全腐熟。为加快发酵速度,可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氧气供给。通风管道可以自然通风,也可以机械送风。在通风良好情况下可明显加快发酵。平地堆置发酵法所需设备投资较少,操作简便,物料腐熟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大,用人工翻堆劳动强度较大。近年来很多已用

8、机械搅拌和翻堆。(2)槽式发酵发酵槽为水泥、砖砌成,每发酵槽高1-1.5m,宽5-6m,便于机械翻动或铲车翻动,长5-10米甚至更长。有的发酵槽底部设有通气管,装入混合物料后用送风机定时强制通风。将畜禽粪运至大棚,加发酵菌剂,调节水分在55-65%,物料翻堆可由装置于发酵槽的移动翻堆机械,一天一次,也可使用翻堆车,每隔三、四天翻堆一次,发酵温度55-75,经过20-30天的好氧发酵,温度逐渐下降至稳定时即可进行后熟。后熟时间可由二周至二个月。(3)滚筒式发酵有机物料在滚筒内旋转,反复升高、跌落,并不断朝前推进。使得堆肥内温度、水分均匀化,滚筒每转一周,均能够在空气流中穿过一次,达到充分供氧的效

9、果,经过36-48小时和筛分得到粗堆肥。(4)塔式发酵塔的上层部分为低温区,下层为高温区,中、下层的高温发酵产生的热量上升,使上层发酵物升温加快,周期一般7-10天即发酵成熟。6.工艺流程图堆肥发酵工艺流程图:(三)堆肥发酵生产质量指标1.目的(1)根据NY525-2002的规定建立本标准。(1)在发酵结束前对发酵品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品出现。2.适用范围适用堆肥发酵整个生产过程。3.质量指标(1)无害化指标无害化效果可采用物理、感官和生物学指标来评述处理效果。一是外观腐熟的堆肥,无坚硬的秸秆和粪块,质地松软,体积缩小,呈深褐色或黑褐色,不招引苍蝇。二是寄生虫学指标蛔虫卵的死亡率达95%以上,

10、钩虫卵、血吸虫卵应全部死亡。三是细菌学指标以粪大肠菌群为评价指标,粪大肠菌值为0.0-0.01时病原菌存在的可能性也很小。四是蝇蛆和蝇蛹后期蝇、蛆、蛹应全部死灭。(2)腐熟度指标一是颜色气味辅料变成褪色或黑褪色,有黑色汁液,有氨臭味,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用铵试纸速测)二是浸出液腐熟的堆肥加清水搅拌后肥水比例一般为1:(5-10),放置3-5分钟,堆肥浸出液颜色呈淡黄色。三是体积腐熟堆肥的体积比刚堆肥时塌陷1/3-1/2。四是C/N比一般为(20-30):1(其中五碳糖含量在12%以下)。五是腐殖化系数27%-33%。4.高质量堆肥的一般特性见下表特性项目范围物理特性颜色棕褪色气味泥土味粒度(m

11、m)1-10容重(g/cm3)0.2-0.6水分(%)15-25持水量(%)150-200化学特性有机质(%)25-80 pH5.5-8.4全氮(%)0.4-3.5全磷(%)0.1-1.5钾(%)0.3-1.5 C/N15-30 NO3-N(mg/kg)5-50 PO4-P(mg/kg)50-200灰分(%)20-65生物特性虫卵失活杂草种子失活总大肠杆菌未检出或少数粪大肠杆菌未检出三、畜禽粪有机肥料生产操作规程(一)原辅料领用操作规程1.领料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上的领用要求,填写领料单。2.领料单经生产主管签字后,领料人员才能交给仓管申请领料,领取生产所需原料及辅料,领料时领料人员和仓管必须签

12、字确认实领数量。3.领取来的各类原辅料必须分类整齐的摆放在物料暂存区,以易于识别。(二)上堆前原辅料混合操作规程1.原料预处理(1)如果原料水分过大,一定要将其晾晒或沥干,以满足配料混合后达到配方的技术要求。(2)如果所用原料是干原料,粒径2cm的必须粉碎以满足要求。(3)如果干原料水分10%而且硬度较大,可以将湿原料与干原料按配方比例先混合浸润24h后再处理。2.辅料预处理(1)辅料粒径2cm的要先粉碎均匀至达生产要求。(2)混在辅料里的硬块或金属物及长布线条等要先清除干净。3.混合搅拌(1)检查各类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输送带及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2)先将搅拌机下料开关关紧,开启搅拌运行开

13、关,将各类物料按配比送到搅拌斗中。(3)物料添加完成后,将物料在搅拌机内搅拌,保证各类物料搅拌均匀。(4)原料搅拌均匀后,开启输送带,打开搅拌机下料开关(开口大小以物料不溢出输送带为宜)将物料装入运输工具,运输到发酵场。运输过程中物料不能装的太满,避免物料洒落,造成浪费及污染。(5)物料放完后,关闭搅拌斗下料口和输送的开关,进行下一轮的配料搅拌。(三)上堆发酵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合于堆肥发酵的整个过程。2.技术要求参见堆肥发酵生产工艺规程。3.操作步骤(1)上堆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发酵场上堆成底边宽1.8m-3.0m,上边宽0.8-1.0m,高1.0m-1.5m的梯形条垛,条垛之间间隔0.5

14、m。(2)翻堆每一天的上堆发酵原料作为一个批次,并插上堆肥发酵标识牌。原料上堆后在24-48h内温度会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h后,(但当温度超过70度后,必须立即翻堆)开始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3)发酵结束发酵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温度由低向高再逐渐回落,此时物料应无任何异味,即可结束发酵。4.记录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除进行翻堆操作外,应每日测量、记录发酵温度,做好发酵监控记录。(四)物料干燥粉碎及入库操作规程1.干燥(1)晾晒将发酵完成的堆肥在晾晒场地上均匀的摊开,摊晾厚度不能超过20cm,并不时的翻晒使物料均匀

15、快速的晾干。(2)粉碎及筛分当堆肥晾晒至水分小于25%后就可以进行粉碎筛分(筛网孔径3mm)。开启粉碎机电源至少10s后才能向粉碎机中投放物料,投放物料的速度要均匀。第一次筛分的筛上物集中进行二次破碎筛分处理,二次筛分的筛下物与一次筛分的筛下物混合后进入下工序。(粉碎前先检查破碎机刀片是否完整,运转是否正常;筛分机筛网是否破损,如有问题应立即更换和维修。)2.入库(1)1将筛下物混合好后,通知化验室抽样检测,如果库存时间长每月都需要定期抽检。(2)在保存的过程中每一批的堆肥必须分开对放,堆体不能高于1.5m,并插上标识牌,定期进行巡检,防止成品受潮变质等。(五)有机肥料(柱状)生产加工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产品加工处理的工艺技术要求。本规定适用于堆肥腐熟后的有机肥料的成品加工。2.产品技术参数(1)腐熟成熟产品技术要求参见堆肥发酵生产质量指标及产品质量标准。(2)加工产品技术指标粒度(1.00-8.00mm)80%。3.加工工艺步骤1.原料的领取一是根据生产指令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妇产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