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1399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汉语词义的演变在天天使用的语言中,细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一天之内一周之内,这无时不用的 语言竟起有种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就显示在词语中。把词语放到一个较长的时期中考察, 它的变化更为明显。所以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词汇的说法。对前代的文章要作注作释就是 因为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能辨识其义了。词义的演变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又是词义本质的一种体现。可以说词义的一切重要问 题都与词义演变有密切关系。在讨论词义的演变中,有两个原则必须明确,一是词义演变既 是共时的语言现象,又是历时的语言现象,词义演变的过程和结果总是在时空间的条件中实 现和完成的。二是词义演变既可以在词形的依托下

2、进行,在词义变化的同时,词形也相应发 生变化。也可以不涉及词形,在同一个词形的范围内发生意义生老病死的过程。词义的演变 牵涉到相当广泛的内容,为了准确认识,可以将复杂的对象进行分解,下面从三方面进行论 述。第一节 词义演变的层次划分一、词义演变的两个层次:词语和义项 前代学者对词义演变都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从古代的具体词义个别词义的发微考证 式的词义演变梳理,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总结条理化的概括,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 规律的研究进展。古代的研究当以清代段玉裁的成果最为突出,他集中挖掘了单个词内部的 引申义系列。现代的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王力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一文 论述

3、了词语的消失、残留、转生三种情况。1 如果再加上词语的产生,那么对以词为单位 的词语演变现象就大体都包括在内了。朱星在汉语词义简析中认为:汉语词义的发展可以分出创造新词新义;创新词,存 旧义;淘汰无用的旧词旧义;把旧词换上新义,旧义被淘汰;在旧词旧义中引申出新义;词 义深化等六种情况。这种归纳相当注意词的意义与词的形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2 要全面地认识词义演变的全貌,首先有必要作词语的演变和单个词内义项的演变两个层 次的划分。因为词义演变在这两个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变化活力、性质、是否与词形变化发生 联系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同。(一)词语的演变。主要的有三种形式:新生、死亡、消退 新产生的

4、词语在各种词义演变现象中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以一个崭新的词形出现 在人们面前。新词语一般都有直接的社会客观原因,一般都能找到它的直接源头。如体育比 赛中的“卡巴迪”竞赛项目,尽管它的内容非常象我国民间传统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但作 为一种体育比赛却是传自国外。“卡巴迪”出现在于1 9 9 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 届亚运会上,这个词也就从此在汉语中露面。旅游业是相当老的一门行业,“导游”这个词 也相应较早就出现了。随着在大型商店中引导顾客消费、帮助购物的服务项目的开展,专门 用于此称的“导购”“导购小姐”等词语也就应运而生。这只有在商业活动发达,讲究顾客 是上帝的商业竞争时代,才有可能出

5、现,它的出现不过是是前几年的事。从“笔”字的字形 可以猜到它大致出现的时间。上面的竹字头,表示当时的笔是以竹为笔杆,以毛为笔端,书 写的材料是帛、皮、纸。而再早的时代书写工具是甲骨龟板、金铁铸器,在那上面只能是刀 刻火烧、制模浇铸,在那个时代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用毛制成的“笔”这个词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产物,或精神观念的,或物质生产的,或自然物体 的,因此也就会产生出各自不同、专属自己所特有的词语,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词语具有各样 特色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新词语在材料上总会借助现有的词语,以它们为自己的构成成分。如上面的“导购”就 借自于“导游”这个词,借引导别人观光游玩的形式来指称引

6、导别人购物。有了最早的“毛 笔”后,以后出现的“笔”也就视不同的制作材料崐、结构特点、用途用法而有了“自来水 笔”、“钢笔”、“原珠笔”、“签字笔”、“油性笔”、“腊笔”、“双色笔”、“铁笔”,甚至还有不 是用来写字,只是仿笔之形而得名的“电笔”。新词语产生后,它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自己的使用频率、与其它词的相 互关系、所指称事物的稳定性而发生或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或进入一般词汇,并进而成为基 本词汇,或退而为临时词语。如上面的“卡巴迪”,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之后已经很少听到人 们再说到它,假如这项运动不再在中国流行的话,它就有可能是一个临时在汉语中插足过的 外来词语。词语的消失是指一个

7、词语从言语交际中退出去的现象,当然这指的应是实际中的口语交 际而不是并不完全反映当代语言的书面语交际。词语的消失会因为客观指称对象的消退,如 “衮”、“妃”、“宦”作为封建社会的特有词语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词语的消失会是相当缓慢的一个过程。因为人们对词语的选择并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时间 划分,它会因语言主体的不同文化水平或不同的交际目的而显示出对不同时代的词语所具有 的支配力。在广州市区内一家大工厂的门口,有块硕大的铁制标语牌中写着四个两米见方的 字:“迎 光临”。这个“ ”就是一个纯粹的古语,在我国第一部古代词典尔雅中,它 已经是古语而成为诠释的对象,“ 、迎也”。它自己可能也没想到会在两千多年

8、后重见天日。 这个古语的死而复生是不太正常的,但它毕竟反映出了人们一种以古为典的心理。许多古语 正是凭着它而能多“活”上很长一段时间。更主要的是因为词语会以种种形式凝固、藏匿于别的常用词语中而得到保留,延缓它的 消失。“尤”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词,“动而见尤,欲益反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动物之尤者也”(刘禹锡天论)。而在现代汉语,它已经从常用词汇中退出去,甚 至连一般词汇也算不上。它已不再被单独使用,只是藏身于“怨天尤人”“尤为”“尤其”等 复合性词语中才得以保留。词语的残留是由语言的交际性和稳定性决定的。语言的变化再以如何快的速度也赶不上 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化,假如语言都是

9、朝现夕退,人们将无从认识和使用。而人们认识新 的事物也总是根据旧的语言材料,或以它为构成原件,或以它为依托物。如现代社会电话由 产生到发展,再到完善,经历的时间相当短。最早是手摇式电话,故人们打电话称为“摇电 话”,到后来是数字拨号式,又慢慢有了“拨电话”的说法,现在通行的是按键式,但却没 有“按电话”的说法。是不是以后也会因求其确、求其准,转而使用“按电话”还很难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打电话的词语是永远跟不上它所要表达的客观对象自身的发展。(二)单个词内的词义演变 单个词内的词义演变是指一个词的形式不变或基本没变,但其中的意义内容发生了变 化。就好比瓶子里的酒,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可能酒仍是

10、原味,也有可能变得浓郁些,还 有可能已经变质不成其为酒了。词也是这样,有经久不变的词,如“人”、“马”、“天”、“山”、 “水”、“火”、“土”,这类词可以称之为基本词。也有变得很历害而整个换了一个面貌,如 “字”,最早指“生孩子”,故古人有“疏字者子活”(母亲生孩子生得少的,小孩子容易养 活)的说法。而现在“字”的意义已经只剩下“文字”义,或用作一个人的表称之“字”了 也有古今的形音义略有区别的演变,这种情况占了绝大多数。单个词内的意义变化较之词语整个形体的变化来得更为活跃。汉语中的大部分词语都是 由单义词向多义词演变而来的,它主要是以引申的方式蔓延,在开始大都经历过临时义具体 义的阶段。单

11、词的意义变化又往往是词语形式变化的基础,这一点在下面再详细论述。二、词义演变的材料划分 从词义演变的范围上,这种变化除了在汉语标准语内部进行外,还会在更宽广的领域中 展开。(一)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词义演变根据语言的社会地位和交际地域范围,可以划分为全社会的共同语和方言。社会共同语 和方言都生活在统一的社会中,随着社会成员的相互来往,它们崐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会在词语词义上反映出来。一般说来,共同语的词汇对方言的影响总是远远大 于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不过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也比较突出,只是这种影响经常被人们忽 视。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会随着这个方言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进退而发生或

12、强或弱的 变化。下面着重论述方言对共同语产生的影响。在中国近3 0年,有两种方言对汉语共同语产生过比较明显的影响,一种是以上海话为 代表的吴语,这主要发生在6 0年代末期和7 0年代。当时上海的经济实力明显高于全国各 地,随着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上海知青遍布全国,在各地经济严重衰退的时候,“上海 货”成为特别诱人的东西。托上海知青探亲归来捎上一连肥皂,一包糖果,是相当普遍的事, 因此上海话也就成为人人模仿的对象。“阿拉”、“瘪三”、“师傅”、“搭界”,一时间都进入了 全民语言当中。另一种就是粤语。进入改革开放的8 0年代后,广东领风气之先,得开放前沿之利,经 济实力大大增强,整个国家出现仰慕

13、“南风窗”的心理态势,因此粤语在全国的影响日益上 升,在公共场合、电视、舞台上,操“粤版普通话”也成为非常时髦的事情。粤语中的感叹 词“哇”“好 ”现在到处流行,已让人快觉察不出它的粤味了。“妈咪”是粤语中对妈妈的 称谓,1 9 9 0年,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制成了一部八集连续剧宋庆龄与她的姐妹们, 演员、服饰、场景都是北方味,语言用词和语音都是纯正的京腔,可里面大量出现的对宋氏 母亲的称谓用的都是“妈咪”一词。这里面大概就不单单是为了显示宋氏家庭的祖籍所在, 为了迎合目前的崇“南”心理,再现南方在近代的领先历史,可能也是一个潜在的原因,从 而把这个地道的粤语词传进了普通话。在粤语的大本营广州,

14、这种方言向普通话的演变侵蚀 现象更是明显。在广州街头,悬挂着由市公安局制作的大型横幅“严禁自行车驶出机动车道”。 中间的一个“驶出”的“出”字,一下子把人看愣了,这到底是要人在机动车道中骑还是不 能在机动车道上骑呢?这幅标语无论是从它的权威性还是标语中的其它用词来看,它用的都 应是普通话。如果是广州话,“严禁”应是“唔准”,“自行车”应是“单车”,而“出”作普 通话来理解,则意思与标语的意义完全相反。“出”就是一个粤方言词,它在广州话是“到” “去”的意思,“出街”指“去街上”。(二)外来语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汉语词语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历史上大规模地吸收外来 语词有西域

15、借词、佛教借词、西洋借词三次。西洋借词始于鸦片战争之时,以19世纪与2 0世纪之交为高潮,借词的内容多为哲学、政治、经济、科学、文学方面的词语为多。而以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海外词语又一次大规模地传入。说这是第 三次西洋借词的继续,不如说是第四次借词的兴起。在近十年来的词语传入中,呈现出与以 往不同的几个特点:.传入的词语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特别是生活词语丰富。.词语 传入的速度更大,几乎有日新月异之感。.对外来语的选择随着不同国家的经济影响而发 生转向性的选择。.借词大都经自香港,香港成为大陆外语借词的转运站,而广州而成为 大陆接收外来词语的前沿阵地。看看现在的日常用

16、语中,近十年间传入的词语多得已经让人不能轻易地分辨出哪些姓洋 哪些姓土。“桑拿浴”“打的” “托福”“派对”“耐克” “卡拉0K” “大哥大” “康乐球”“自 助餐”“爱滋病”“魔方”“走私”“超级市场”“迪斯科”“快劳”“沙拉”“雀巢”都成为普通 词语了。下面看看“士多”和“屋”两个词在大陆的沉浮是很有意思的。在8 0年代初期,英美 等国捷足先登,在经济上率先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学习英语成为大陆最时髦的事,在 广州大街小巷涌现出了无数的“士多”店(store),而在这两年,日本经济在大陆特别是在 广东的影响日益增大,日语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就越来越大。现在街头上新冒出的装修时髦、 货物高档、标价昂贵的小型店都名之为“屋”,什么“面包屋”“精品屋”“首饰屋”“鞋屋” “时装屋”“男士屋”“酒屋”,充斥街头。而反观“士多店”则已多为惨淡经营、年久失修、 商品大众的小店。“屋”是日语词汇,指小型、专门化的商店。在最近,广州街头上又出现 了一家专营饮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