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139415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作者:时间:2010-08-14浏览次数:5367 次 摘 要:河北省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极,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河北省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发展滞后,各县域经济发

2、展极不平衡。如何破解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增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活力,是关系到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省现有11个地级市,下辖172个县(市、区),其中22个县级市、114个县、36个市辖区。2008年,全省县域人口为5851万人,占总人口6989万的83.72%。实现生产总值达1.15513万亿元,占全省的71.4%,比上年增加1063.4亿元;突破100亿元的县级单位有37个,比上年增加5个。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2亿元,比上年增加28.8亿元,增长了10.6%,超过10亿元的县级单位有4个。2008年,县域规模以

3、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随着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3%,提高1.7个百分点。县域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8年粮食单产达每亩314.6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量2905.8万吨,增长2.3%,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棉花生产平稳增长,播种面积69万公顷,增长1.5%;总产量73.7万吨,增长1.?%。油料播种面积51.7万公顷,增长3.7%;总产量152.6万吨,增长10.5%。蔬菜播种面积110.1万公顷,增长2.5%;总产量6684.6万吨,增长3.8%。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肉类、禽蛋、牛奶产量

4、分别达到420.6万吨、411.0万吨和504.5万吨,分别增长5.6%、3.7%和3.1%;水产品产量达96.6万吨,增长6.6%。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56.1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8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7.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4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95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实际机耕面积达491.4万公顷,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达8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01.8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9.1%,提高5.8个百分点;机械收获面积284.6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2.7%,提高1.7个百分

5、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用电量418.9亿千瓦小时。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95元,增长11.7%。可以说,河北省县域经济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就整体而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大部分仍处于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的经济发展阶段。一是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大,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唐山、石家庄、廊坊等具有区位与资源优势的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在河北省2009年经济强县前30位中这三个地区就占了21位,而处于冀北的张家口、承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强县前30位中则没有出现(见表-1)。二是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很

6、大差距。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评选结果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其中江苏省27个,山东省26个,河北省仅有5个。据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统计数据显示(见表-2),河北省县域人口规模平均为43.02万人,江苏、山东为94.19万人和73.25万人,河北省县域人口规模偏小;地区生产总值河北平均为85.15亿元,江苏省、山东省为313.91亿元和199.52亿元,分别是河北省的3.69倍和2.34倍;河北省县域内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2.2亿元,江苏省和山东省是河北省的8.9倍和3.5倍。 二、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河北省涌现出一批以清河羊绒、安平丝

7、网、安国中药材、白沟箱包、南大堡蔬菜、辛集皮革等为代表的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这些特色产业集群以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较高的国内外市场知名度,打造了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2008年底,河北省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2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上交税金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出口交货值475.8亿元,比上年增长55.8%;从业人员353.7万人,比上年增长5.68%。全省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达到16个,比上年增加5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达到60个,比上年增加10个;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207个,比上年增加1

8、5个。产业集群占全省民营经济的份额也由2007年的22.8%上升为31.4%,为河北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产业集群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中国丝网之乡”(安平)、“中国皮都”(辛集)、“中国药材之乡”(安国)、“中国羊绒之都”(清河)、“中国合成革产销基地”(高碑店)等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这是河北县域特色产业的象征和名片,其特有的品牌影响力反映出河北经济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活力。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省搭建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14个。其中,技术研发中心86个,产品检测中心17个,模具中心7个,产业信息中心2个,产学研合作中心2个。这批省级公共技术

9、平台对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服务作用。 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及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县域工业化。产业集群的本质就是通过实现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县域,通过农民就地创办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与家庭手工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促使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员工。例如,2008年廊坊市霸州钢木家具、文安胶合板、三河建材、香河钣金加工、香河木制家具、大城保温材料六大农村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吸纳了20余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仅香河县

10、的家具产业就吸纳5万多人就业。产业集群通过其技术的溢出效应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促进新创企业不断产生,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此外,产业集群通过不断培育聚集各种资源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了产业规模效应,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2.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县域城镇化。县域必须依托产业推动城镇化进程,产业集群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资本集聚、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创新等途径使县域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人口迅速增加。同时,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催生和吸引了流通业和其他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内集聚,在工业和商业的带动下,交通运输业、

11、通讯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各种产业迅速发展,使得资源、人口、资本进一步向产业集群聚集,进而推动县域的城镇化进程。 3.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目前,河北省绝大多数特色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产业集群推动着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成为推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例如,河北省万全县建立起特用玉米、杂粮加工、畜禽养殖加工、果蔬种植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繁殖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21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18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8%,4万余农户增收近3亿元。 4.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创

12、新能力的提高。河北省一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专业化分工,可以发挥河北省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同时,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有助于集群内企业学习和创新。由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外溢更加迅速,使企业很快地采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县域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从而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1.产业集群规模较小,缺乏龙头带动企业。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散、小、乱”情况普遍。从集群规模来看,大部分集群规模偏小。全省范围

13、内的众多产业集群中,像清河羊绒这样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并不多,很多地方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集群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缺乏支柱型龙头带动企业,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很多企业产品存在贴牌现象,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集群发展层次比较低,技术含量低。河北省很多产业集群是依托于农村或小城镇发展而成的,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如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等,多数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低投资、低效益、低水平重复,很多企业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

14、化分工,企业之间合理的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 3.产业集群缺乏创新能力。创新体现在思想观念、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目前,河北省各产业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技术条件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市场拓展能力较弱,融资能力受到限制,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而且,集群内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紧密,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 4.集群企业之间竞争强烈,缺乏合作。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共同的特点是企业“小而多”,一些产业集群有很多类似的经济活动,如类似的产品、类似的市场出路与顾客群体等。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有时还很激烈。过度竞争导致了“柠檬市场”的出现,如集群内出现通过压

15、价来争取客户的行为。由于正常质量的产品成本不可能无限降低,无序的价格竞争将导致产品利润越来越低,于是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不断出现,使整个集群掉入过度竞争的陷阱中进而引发产品整体质量下降,导致集群整体声誉下滑。这种利益耗散和恶性竞争给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5.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由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网络尚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产业集群内生产、经营业务的开展提供服务支持。如与产业集群相关的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信用担保、法律税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站等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企业成长、产业升级缓慢,从而阻碍产业集群的发展。

16、 五、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中的关键性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提高县域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现有的骨干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营销,增强其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利用集聚优势吸引外商投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升本地产业集群的层次。并通过在集群内部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品牌集群,利用群体效应打造河北不同区域品牌,使集群内企业在产品品牌与区域品牌融合互动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的国内外知名度。 2.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注重创新。加强集群创新体系建设,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集群内的企业家要相互沟通、共同学习,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如论坛、研讨、考察、培训等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