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138990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要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复习第一章的概念1、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图:复合控制方式。复合控制方式、准确性(精度)和快速性(相对稳定性)3、基本要求的提法:可以归结为稳定性(长期稳定性) 第二章要求:1、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2、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3、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4、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5、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之间的关系;6、熟练运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i(s) C2(s)C2(s) G(S)RdsFUs),R2(s)R2(S)例1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分别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i(s)Gi(s)C2(s)- GiG2G3Ri(s)1 -

2、 G1G2G3G4 Ri(s)1 - G1G2G3G4C(s) _ Gi(s)G2(s)R(s) 1 G1(s)G2(s)H(s)C(s) _ -G2(s)N(s) 一 1 Gi(s)G2(s)H(s)例2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分别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s) C(s) E(s) E(S)R(s),N(s),R(s),N(s) 例3:r(t) - u 1 (t) i (t) m1(t)R115(t) = J 川dt)-i2(t)dtR2C(t)二 1J(t)i2(t)dtC2R(s) +l1(s)+5(s)l2(s)5(s)l2(s)C(s)(s)1C1sC5(s)I2G)(b)将上图

3、汇总得到:R(s)Ri1C1sR2C?sC(s)1U(s)1/Gs1/R1/Gs1/Ig(S)UO(sUsnPAW1W2W3(S)W5(t)dtC1Xg)l2(S)Ur(t)Uc dt2P KLC宅k =1例4、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解:传递函数:G(s) 口3s 2(s 2)(s 1)2常3詈會=3譽2r(t)脉冲响应:c(t)二-e 4e2tXc(S)W1W2W3Xr(S)1 W2W3W4 W1W2W5例5如图RLG电路,试列写网络传递函数Uc(S)/Ur(S).UltL R *%(t)二 Ur(t)RC如鱼Uc(s)G(s)二Ur(s) LCs2 R

4、Cs 1例6某一个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C(t) =1 -2et e,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和脉冲响应。例 7 一个控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C(t)二4e -e,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单位阶跃响应。0解: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LCs2Uc(s) RCsUc(s) Uc(s)二 Ur(s)Xr(S)KZHW4解:传递函数:G(s)3s 2(s 2)(s 1),微分方程:d2c(t) 3dc(t)dt2 dt单位阶跃响应为:C(t) =1-2e22 eJ第三章本章要求:1、稳定性判断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闭1)正确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稳定的充要条件。 环

5、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分布在平面的左半部。2)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稳定性,并进行分析计算。2、稳态误差计算1)正确理解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及终值定理应用的限制条件。2 )牢固掌握计算稳态误差的一般方法。3)牢固掌握静态误差系数法及其应用的限制条件。3、动态性能指标计算1)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响应的特点。2)牢固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及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计算。3)掌握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特征参数、极点位置与动态性能的关系。例1二阶系统如图所示,其中.=0.5/ n =4(弧度/秒)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试求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解:订1P = arctg= arctg 覺5

6、=60=1.05(弧度)k $0+2 做 J=4 1 -0.53.46tr二譜=0.60(秒)tp= 346 =0.91(秒)100% =e 100% =16.3%tsts3.5n4.5n例2已知某控制系统方框图 如图所示,要求该系统的单位 阶跃响应c(t)具有超 调量二 p 二 16.3%和 峰值时间tp =1秒, 试确定前置放大器的增 益 K及内反馈系数之值.解:(1)由已知;p和tp计算出二阶系统 参数及 * p - e0.5t p 2.-:?n 二 3.63 rad/s3.50.5 44.50.5 4= 1.57(秒): =0.05=2.14(秒) = 0.02求闭环传递函数,并化成标

7、准形式10KC(s) =_R(s) s2 (1 10 ,)s 10K与标准形式比较100 % =16 .3%C(s)R(s)解得n22s 2 ns 亠心n2 n = 1 10 n =10KK =1.32. = 0.263C(s)解3: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S)二晋化为标准形式:(s)K/Tms2 - S/Tm K /TmKs(TmS 1) K2=22S 2nS例 3已知图中Tm=0.2 , K=5,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指标。KS(TmS 1)即有2 -心n=1/Tm=5,;:n2=K/Tm=25解得 -n=5, Z =0.5;=e J2 100% =16.3% ts 二注秒尬n HHJI - Pt

8、p2 - 0.73秒t二二 0.486秒d “1_2rd例4某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要求系统阻尼比E =0.6,确定K值;并计算单位阶跃函数输入时闭环系统响应的0%、ts ( 5% )。闭环传递函数:(s)二10s2(1 5K)s 10,由10,2 n = 1 5K 得 K=0.56 ;100% = 9.5%ts3.5二 2.4秒例5: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系统为G(s)con4s 52 2s (s 2s 3),试用劳斯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上特征根的数目。解:特征方程:s4 2s3s2 40劳斯表024015-6控制系统不稳定,右半平面有两个特征根。例6 :一个单

9、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要求系统闭环S(0.1S 1)(0.25S 1)稳定。试确定 K的范围(用劳斯判据)。解:特征方程:0.025s3035s2 s K = 0劳斯表0.026 1K0. 35-0-025jfOL 36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0, 14)432例6:系统的特征方程:s 7 s 17 s 17= 0解:列出劳斯表:4 X11763 S71702$14.576y14.1206因为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无符号变化,说明该系统特征方程没有正实部根,所以:系统稳定。型别静态误差系数阶跃输入r(t)=R 1(t)斜坡输入r(t)= Rt加速度输入r(t) = R%VKpK

10、vKaess=R(1+Kp)ess = R/ Kvess = R,Ka0K00R(1+ K)OOIOOK00RKOOnOOOOK00R K出OOOOOO000第四章根轨迹1、根轨迹方程Q【(S-Zj)占仁 ej(2k 1)二(k = 0, 1, 2,)i【(s - pi丄mk【I s - Zj Ij V1i【I s - Pi |i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广义根轨迹(1)参数根轨迹m (s- Zj)-j =1n送 z (s pj = (2k + 1)兀i =1(2)零度根轨迹XG(s) s(s 1)(s 2)(1) 3条根轨迹的起点为= 0,卩2 = 一1, p3 = -2;(0,渐近线:3

11、条。渐近线的夹角:(2) 实轴根轨迹(3)-1);(n2, -、Pi 八 Zii 4 i=10 ( -1) ( -2)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n -m(2k1)n3-0n n(4)得:(5)分离点:n - m-0与虚轴的交点 d -0.42, d21.58(舍去)1 G(s)H(s)二 0即(s3 3s2 2s K系统的特征方程:0s=j,解得:K -6临界稳定时的K =6-2-3 2 2j二0 虚部方程:-0ft =6-2蔓_0(舍去)例2已知负反馈系统闭环特征方程D(s) =S3 S20.25s 0.25K =0,试绘制以K为可变参数的根轨迹图;由根轨迹图确定系统临界稳定时的 K值;320 2

12、5K解 特征方程D(s) =s3 s2 0.25s 0.25K =0得根轨迹方程为0 - -1 ;s(s+0.5)2(1)根轨迹的起点为P1 =0, P2 = P3 1 -0.5;终点为:(无开环有限零点);(3)根轨迹的渐近线有 n m =3条,nZ Pi-0.33 ;(2k 1)i 460 ,180 ; 6 =n mn m(4)实轴上的根轨迹为0,一0.5(-:,0.5;J丄丄亠=0 ;i 4 d - Pid d 0.5(5)分离点,其中分离角为 _二/2,分离点满足下列方程1 解方程得 d0.17 ;6(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将 S = j ,代入特征方程,可得实部方程为2- + 0.25 K -0 ;虚部方程为:.30.2 5 =0 ;叫2 = 0.5,K =1由根轨迹图可得系统临界稳定时K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