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3786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高考17套真题汇编 诗歌专题2012年全国高考17套真题汇编 诗歌专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新课标卷) 思远人 宋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译词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眼泪兀自流淌不尽,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

2、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参考答案”硬伤:混淆了诗人的感情和诗中人物的感情;首句本身也是情语,未答。【备考答案】这首词通过表现闺中人深切思念远方行人,又难以传达思念的抑郁之情,寄托了诗人内心悲苦难诉的感情。首句写景,景中传情。一方面,“红叶黄花”,是晚秋特有的景物,从空间角度渲染亲人远隔的背景色彩;“晚”,从时间角度暗示别离久远。

3、另一方面,红叶黄花,晚秋意绪,也是离愁别绪的形象写照。(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参考答案”硬伤:“就砚旋研墨”并非“暗指”也没有“和泪作书”的意思;只写出了“红笺为无色”的字面原因。【备考答案】“临窗滴”写临窗洒泪滴滴弹不尽,因为泪落砚台,并有相当积贮,所以“就砚旋研墨”,当即就砚研磨,为的是难抑思念之情,急于离家行人

4、倾诉。词里描摹的闺中人在动笔之前已经临窗弹泪,接着又和泪研墨,及至提笔写信,越发触动相思,细细写到别后情状,深情倾动之时,想必已涕泗纵横。倾盆雨般的泪水落到红色信笺上,泪水浸湿红笺,红笺因而褪去颜色。这一句表面写红笺褪了颜色,内里写泪如血红。由思泪到墨泪,由笺泪再到血泪,层层写出情感深化进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辽宁卷)初见嵩山 宋张耒(1)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1)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译诗 初见嵩山 张耒我常年旅途风尘,鞍马奔波,困顿不堪,幸好有青山使我感受到慰藉,心胸豁然。傍晚时分

5、,北风把一场冷雨,刚刚吹散,几座山峰清癯瘦峭拨开云雾,隐隐耸现。(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解析 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

6、铺垫手法用到极致。【备考答案】初见嵩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这种情感是铺垫出来的:首先,诗人由宦游的失意落笔,多年来展转流落于风尘之中,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第三句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我们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另外,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

7、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解析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参考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参考答案“硬伤:“清瘦”精神内涵的解读应该扣住山与人的形

8、象来解析,直接给出“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显得突兀。【备考答案】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正是从层层乌云的遮掩中隐现出一位志趣高洁、傲骨铮铮的传统士大夫形象。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题。(8分)(上海卷)春江晚景 唐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 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 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 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译诗 春江晚景 唐 张九龄今晚我乘舟打江上行过,看到树木吐绿春水满溢。还有那夕阳还有那云朵,还有

9、我这个多情的过客。寂寥征路上逢着这美景,荡漾的春心更难以平静。这春心随江水一路漂远,这春心因山林溢满欢乐。这欢乐真的是难以言说,只有自己知道是些什么。斜阳西沉渡头凉亭暮色,一叶小舟多少春花飘落。(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参考答案】津亭(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参考答案】D(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参考答案】本诗

10、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的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静,情景交融。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天津卷)野 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译诗 野 菊 【宋】杨万里想屈子以君为美味珍馐,君对此从末曾挂在心上。更怎会从流俗谄媚世人,重阳节凑热闹增色添香。君能有此一番风韵特色,都只因

11、野地里自在生长。空谷中有意趣多么舒畅,君怎肯因无人减了芬芳?天将晚兴正浓流连不已,我与君相会在半山坡上。马蹄急君令促俗务繁忙,总也要折枝花与君相望。君睥睨东篱菊劳人莳弄,在苗圃中取悦傲骨尽伤。陪农人伴陶公虽也风雅,怎及君在旷野恣肆汪洋。(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参考答案】硬伤:(1)“政缘在野”并非“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2)对野菊的形象只有描述,缺乏概括。【备考答案

12、】野菊正因生长于山野,清淡的花色才别有幽雅的韵致,香气清妙,不为无人欣赏而减其香。这一联刻画出野菊自甘幽居山野,孤洁自好,不愿媚俗邀宠的清高形象。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参考答案】(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备考答案】颈联描写诗人傍晚时分途经山中,在满山碧草苍树映衬下,突然与正在盛开的野菊邂逅,惊喜之下,虽因赶路而步履匆忙,也不禁要停下脚步,折取一枝淡黄的野菊在手,细细欣赏把玩。这首诗咏野菊,这里转而写诗人自己与野菊邂逅的一段因缘,交代了本诗创作的缘起,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从侧面表现出野菊之美令人喜爱。诗人本是行路途中偶然看到山

13、中野菊,却用拟人笔法以“相逢”二字写出来,如老朋友相遇,即充满惊喜,又暗写诗人与野菊志趣相投,同样有孤洁自好之志。诗中以“碧”代指满山碧草苍树,以“黄”代指花色淡雅的野菊,以“碧”衬“黄”,语言凝练,色彩饱满鲜明,增强了画面美。两句诗对仗工稳,读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极具音韵和谐之美。(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参考答案】(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备考答案】尾联“东篱族”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句。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崇尚恬淡自然的隐逸生活的志趣,历来为人所称道。但诗人在这里却揣想生长在山野、无拘无束的野菊,对陶渊明裁植

14、在东篱下的菊花应该犹自发出冷笑,因为他们尚且生长在东篱下,期待得到陶渊明的喜爱,而野菊生长在深山,自开自香,不求任何人的欣赏喜爱。野菊的形象,寄托了诗人不媚俗邀宠,清高孤洁的志趣和狂放不羁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北京卷)柳 堤 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译诗 柳堤 明金銮春天江水慢慢哒,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树木真浓密,黄莺雀鸟叫喳喳。放眼苑囿有十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营遮在美景里。细雨蒙蒙泥土香,燕儿纷飞往来忙。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上。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风雅。

15、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还发芽!(1)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参考答案】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赏析有误,这两句并非完全实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化用了唐诗人韦庄台城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典故,“千条锁故营”暗含了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亚夫细柳营治军”之典。这两句用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凸显“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