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性质教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13613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的性质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酸的性质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酸的性质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酸的性质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的性质教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专用稿第7单元第1节 酸及其性质教学案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认识酸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形成规律性知识。认识常见的酸的用途。过程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展示,能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酸的性质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课前准备ppt课件、学生导学案、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课堂导学方案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图片,工业上如何除锈?填充气球的氢气从何而来?通过今天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2、,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世界。学生回答探究活动1:【分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先阅读导学案中学生活动1的内容,明确实验步骤,提示学生完成实验后要立即填写实验现象学生活动1:在井穴板两个凹窝中分别滴入适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再分别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液和3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现象: 探究活动2:【学生演示】(在两个盛有镁条、铁丝、锌粒、铜片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学生填写实验现象和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点拨: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亚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引导学生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3、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就是盐。含有的Fe2+溶液呈浅绿色)【小组展示】现象: 化学方程式: 【学生互评化学方程式】探究活动3:【分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先阅读导学案中学生活动3的内容,明确实验步骤,提示学生完成实验后要立即填写实验现象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点拨:常温也要反应,只是反应速率慢。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学生活动3:盐酸组:在装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1-2mL稀盐酸,再进行加热,观察现象。现象: 化学方程式: 硫酸组:在装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1-2mL稀硫酸,再进行加热,观察现象。现象: 化学方程式: 【小组展示】探究活动4:【教师演示】在两支试管中

4、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教师提问:它们反应了吗?能看出来吗?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反应?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活动4:书写化学方程式探究活动5:【分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先阅读导学案中学生活动5的内容,明确实验步骤,提示学生完成实验后要立即填写实验现象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点拨:生成物碳酸不稳定,要写成水和二氧化碳。)学生活动5:盐酸组:在井穴板的一个凹窝中用药匙加入黄豆大小的碳酸钠,在另一个凹窝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然后分别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硫酸组:在井穴板的一个凹窝中用药匙加入黄豆大小的碳酸钠,在另一个凹窝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然后分别

5、滴加适量的稀硫酸。现象: 化学方程式 : 【学生互评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小组讨论后,填写在导学案中学生活动6。(两个大组分别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来贴)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教师补充)闯关你最棒1、21、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浓盐酸在空气中易挥发形成白雾 C盐酸可以除去铁表面生成的铁锈 D盐酸可以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6HCl + 2Fe = 2FeCl3 + 3H2 B.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C.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D.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课后拓展:课本P6挑战自我板书设计酸的化学性质:蕊石 石蕊: :酞酚酚酞:1、 能与指示剂作用2、 + 酸 + 某些金属 + 3、 + 酸 + 金属氧化物 + 4、 + 酸 + 碱 + 5、 + 酸 + 某些盐 + 课后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