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4 一、教学目标.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dar;认识小数例1: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darr; 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3:一位小数的加法 dar; 例4:一位小数的减法 2变化。 在2年大纲中有一个注释:如果小数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
2、一单元。 在202年修订大纲中没有再这样提。义务教材修订时,就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三、编排特点 .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
3、,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四、具体编排 认识小数。 小数的认识与读法。 呈现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价。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然后由聪聪提出
4、两个问题:你会读小数吗?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其他同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 例1。(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角、7分
5、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做一做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图中用一个正
6、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小数。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个正方形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在 里填上关系符号。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5题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其中第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大小。第4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第5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成绩分别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米跑的名次,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秒数越小,成绩就越好。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搞错。 第6题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钱,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旨在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数。 第7题要求学
7、生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 第、10题都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综合练习,区别在于第10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作比较。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例3和例4。 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标出了种文具的价格。例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例和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是引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
8、的方法算出答案。例如,把.8元改写成8角,把.元改写成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当然也可以用小数直接计算。学生不用竖式直接口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教师可以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在黑板上,一般有两种情况。然后教师在小数竖式的上面写上元、角,以便学生看清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便于相加减,并感悟其中的算理。做一做的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这里既出现了小数,又用到了上一单元刚学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问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0千米以内元,是指坐10站或1
9、0站以内都只要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元。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也会有学生列出算式0.5tims;,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五、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