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13082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短歌行之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教学

2、流程】【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作家和题解】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3、,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

4、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

5、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学习新

6、课】一、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二、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

7、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

8、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1)提问:你以为在本

9、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

10、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四、思想教育“对酒当歌,人生

11、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课外拓展】作业: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2、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短歌行说课稿.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2)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

12、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

13、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2.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2)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3)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3. 教学程序:(1) 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人/组,共组)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自选或编辑一段

14、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查找资料,制作T、Fla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

15、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第一部分: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第二部分: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步骤三:比较阅读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