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130274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摘要】:p 】随着高等教育的开展,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工具理性课程论的弊端,通识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本文以此为背景,以高校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缺乏,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设想。一、高校通识教育改革背景现代高等教育是启蒙思想的产物,然而随着工具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获全胜,大学精神在技术理性、功利的侵蚀下渐渐退化,高等教育逐渐演变成技术教育,大学教育在开展中被不断地“实用化”和“外在化”。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理念也日益丧失其地位,学生的人文素养降低,丧失外乡文化认同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2、与文化批判精神。因此假如大学教育还仅仅停留在专业教育,势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自我追求及教育自身富含的丰富意义。为此,摒弃工具理性的课程理念,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已经成为理论界、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共识。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根底之上,采取相应的方法以通识课程为载体,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开展的人。通识教育是从人自身出发,促进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开展的教育,它符合高等教育群众化开展的趋势,为学习型社会和岗位的变迁奠定根底。虽然众多教育家们对通识教育的详细内容或许存在争议,却难掩其一样的本质追求,即强调受教育者作为人本身的和谐开展,反对过分专业化的、异化的、工具化的人。二、通识教育背景下

3、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为深化理解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详细施行状况,笔者在陕西省选择了1所985、211工程院校、1所一本院校、1所二本院校和所民办高校进展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已经开场了详细的教学改革、师资程度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课程目的设置模糊。虽然各高校提交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等文件中都明确写明了体育课程的设置目的,但这些目的明显带有模糊性、缺乏针对性。而且尽管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都有所差异,他们的课程设置目的却呈现出较大的雷同性。从这几所高校提供的教学文件来看,他们并没有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到

4、整个教学过程中。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现有的高校体育类课程除了学生的必修课大学体育以外,还包括了一些选修课程,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但这些课程的开设,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各高校采取的普遍做法就是利用现有的资,老师能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有一些选修课甚至和大学体育中的内容重复。另外,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类课程大多以运动工程类为主,缺乏体育文化类、体育传播类、体育社会学和体育伦理等方面的课程。3.体育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1)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体育课程的效益是长期的,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体育课程在高校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回报和鼓励较少,总认

5、为自己的学科属于边缘学科。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上课就是带着学生玩,从来不备课,上交的教案都是从其他老师处拷贝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这对于进步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2)教学方法囿于常规。博耶曾强调说:“最好的大学教育意味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训练有素的探究,使学生具有推理、考虑才能,高质量的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所有老师都应不断改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理想的大学是一个以智慧为支撑、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机构、一个通过创造性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场所。”钱伟长在谈教育创新时提到:老师的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应交给学生一些考虑问题的方法。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

6、的.方法,很少使用启发式教学等新方法,这是与通识教育的理念相背离的。三、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设想高校通识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敏于探究、擅长批判、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开展的新人。通过通识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综合素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并非只是开设五花八门的课程供学生修读,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递各种知识的层面,而应当在掌握必要知识的根底上,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即发现各门知识、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络,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此外,通识教育还应当坚持“非功利化”,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全人”。为此,高校体育课程建立应当坚持正确理

7、念,坚持其相对独立的价值观,为人的全面开展做准备。1.明确教学目的。课程目的是课程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制约着课程的设置,规定了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同时课程目的也是教育目的、培养目的的详细表达。我国学者勒玉乐认为课程目的具有四种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中介功能、评价功能。根据课程目的在不同环节中的影响,它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的核心功能首先是导向与标准功能。它负载着特定时期的教育价值观,通过特定教育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到达所要求的目的,对教育过程中的理念、教学行为具有标准作用,同时它也为评价工作提供了详细根据。为此,各高校应当根据本校和本学科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明确的体育类课程的教学目的。

8、2.优化课程建立。高校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展改革,减少体育类必修课,扩大体育类选修课,强化根底课,开设辅修课,加强体育文化素养修养课、体育生活常识课与体育生活方式教育等。在加强课程建立的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把通识教育浸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更贴近社会生活,更贴近时代,在进步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其个性开展、使之成为全面开展的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3.改善体育课程教学。首先,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类老师的培养力度,投入大量经费用于体育老师开展提升业务程度,如,参加国内外高级研修班、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展教学改革等。以增强他们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为教学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其次,应当采取工程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展教学。【参考文献】:p :1骆少明,刘淼.2023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2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3勒玉乐.现代课程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57-159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