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12985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拓展-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小学生要认识除法 ,必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里的教学内容 ,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根底。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 ,关键是理解“分 ,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根底 ,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根底。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根底的根底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 ,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 ,课堂上 ,我充分利用学具盒

2、中的小棒 ,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在操作中探索规律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 ,从帮猴妈妈分苹果入手 ,利用帮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 ,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说分的过程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 ,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

3、 ,按要求分物体 ,通过分 ,观察、交流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 ,表达分的多样化 ,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也是平均分。 总之 ,本节课的教学 ,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 ,到达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 ,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再屡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 ,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 ,也是平均分的道理 ,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 ,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根底。?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4、,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 ,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通过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 ,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 ,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 ,从而引入“平均

5、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 ,进人角色。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 ,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 ,充分感知“平均分 ,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 ,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 ,然后抓住最正确教学时机 ,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 ,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 ,一方面可以稳固所学的内容 ,另一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 组织练习时 ,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 ,使学生在课内逐步稳固所学的新知识 ,减

6、轻学生课外负担。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根本形式 ,是两种根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局部内容 ,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感知他们的作用 ,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 ,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 ,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比照。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 ,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 ,激发兴趣 ,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7、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工程: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 ,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 ,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 ,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比照 ,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 ,平移过程中 ,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

8、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 ,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局部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 ,教学中 ,我将问题情境化 ,童趣化 ,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拟 ,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 ,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 ,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3839页的教学内容。?用7

9、、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要求学生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到达此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 ,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 ,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就此局部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一、由复习引出教学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 ,我

10、由复习相关内容很自然地进入了课题。如:我先让学生背诵7、8、9的乘法口诀 ,然后出一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求积的口算题 ,让学生边口答结果边背出所用到的乘法口诀。通过以上的复习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利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二、新授局部的教学采用了:由引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新授局部 ,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7页主题图 ,同时要求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出示相关的内容 ,接着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引导进入例1的教学也就是第一个数学信息 ,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容许用题的方法 ,我先让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的

11、条件、问题 ,由问题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容许用题的一般方法 ,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 ,也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 ,用除法计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包含除法的题型。怎样计算568呢?学生先回忆前面学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即想乘算除。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学习 ,我教给学生一些通俗的语言 ,如:看着被除数背除数的乘法口诀。其次 ,通过改变条件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其余的两道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 ,同时提出要求:边算边想用了哪句口诀。三、稳固局部: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训练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开展的过程 ,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

12、流互动的过程。因此 ,在本节课的稳固训练中 ,我设计了一个送信件的游戏活动。此活动的设计不但稳固了所学内容 ,而且还活泼了课堂气氛。当然 ,这节课的教学已存在着一些缺乏 ,需要改良。比方说:游戏活动时 ,课堂纪律有点乱。在送信过程中 ,收信人没及时发现送错的信。此环节中 ,如果按小组有顺序的送信 ,收信人就可以看清信件上的内容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 ,时间未掌握好 ,临近下课 ,还布置学生做练习;学生练习时 ,教师还在一旁催促。课堂小结匆匆结束。如果此环节不要进行 ,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本课小结 ,效果会更好些。?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根据儿童

13、的年龄特点 ,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 ,得出结论。 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火柴梗 ,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火柴梗后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拟 ,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得出结论:每组把火柴梗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没有剩余 ,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火柴梗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 ,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 ,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14、 ,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拟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 ,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 ,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圈。在圈一圈 ,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 ,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 ,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 ,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 ,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根底。 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比照教案来讲 ,还存在着一些缺乏。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 ,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因此 ,

15、我在今后的将更加努力地搞好教学工作 ,使自我驾驭教材 ,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教学反思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 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时都能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解决 ,有个别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